相信大家前不久都被“《夢想改造家》132萬建紅磚房事件”刷屏了,小印在上網衝浪的時候發現不少“專業”人士稱此房為“粗野主義鄉村風”。
今天小印就和大家聊一聊到底什麼是粗野主義。
《夢想改造家》中的紅磚房
這不是一篇晦澀難懂的藝術科普文,而是想讓大家切身感受粗野主義的美!
粗野主義,魅力在哪?
在小印心中,粗野主義(Brutalism)就像一位飽經滄桑、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鬍子拉碴且不修邊幅。在冰天雪地裡,拿著廉價辣口的伏特加,守著一簇篝火,一邊低聲呢喃“內心已腐朽,毀滅即拯救”,一邊回憶著自己的榮光。
建築師Ricardo Bofill作品,Montigny-le-Bretonneux
粗野主義這個詞彙最早源於法語短語béton brut(未處理的混凝土),用來形容使用粗糙和厚重材料建造的建築,這種建築以功能和結構為重,不拘泥於材質和細節。
如果說建築要與建築材料之間建立動態的聯絡,那粗野主義的“硬漢形象”無疑是混凝土賦予的。由最原始的材料建造出來的大樓自然也是最野性最厚重的美。
建築師Ricardo Bofill作品,Noisy-le-Grand
1955年,建築批評家雷納·班海姆發表了一篇題為《新粗野主義》的建築長文。在文章的開頭他便說出了粗野主義的特點:“影象的記憶、清晰的結構展示和直觀的材料屬性。”
從這些特點中我們不難發現粗野主義的誕生受到了包豪斯的影響。
與包豪斯相同,粗野主義也遵循著“形式服從功能”的原則並在建築結構上採用了幾何特徵,但它又獨立於包豪斯,構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建築風格體系。
建築師 Maritin van Trek作品,Les Orgues de Flandre
如果說踏入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物是踏入春天,在解凍的湖水中盪漾,那麼粗野主義則是聳立在寒風中,感受冰雪覆蓋萬物後的寂靜與樸素。
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 Rory Gardiner
現在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粗野主義誕生之時,一起感受它曾經的榮光。
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 Rory Gardiner
那時二戰的炮火讓西歐國家化為廢墟,在戰爭的無情摧殘下,歐洲社會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為了滿足戰後重建的需要,廉價便捷、耐用結實的粗野主義風格建築很快就走進了設計師的心。
這是機械時代的人性化關懷,它誕生於大眾,服務於大眾。
馬賽公寓
馬賽公寓頂部
當勒•柯布西耶的馬賽公寓拔地而起,伴隨它誕生的不只是公認“第一棟粗野主義建築”的稱號,還有陣陣質疑聲。
一生都遊走在人、機械與自然中的柯布西耶對馬賽公寓寄予了厚望,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設計能讓馬賽公寓不是一棟冰冷冷的建築,而是成為充滿愛與溫暖的社群。
巴比肯綜合體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於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粗野主義建築作為設計師們創作戰後烏托邦世界的載體,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拔地而起。
巴比肯綜合體、海沃德美術館、羅賓伍德花園、英國國家劇院、陀思妥耶夫斯基戲劇藝術劇院......
羅賓伍德花園Robin Hood GardensRory Gardiner
羅賓伍德花園Robin Hood GardensRory Gardiner
對於粗野主義建築而言,暴露在外的不是混凝土,而是它們毫不掩飾的真摯的心,反鹼也只是歷史賦予它們的滄桑,被雨水沖刷後留下的黑色印記展示著它們的堅韌與不屈。
陀思妥耶夫斯基戲劇藝術劇院
陀思妥耶夫斯基戲劇藝術劇院
粗野主義是城市中破碎的英雄群像,是對悲苦人類的救贖,是居民的避風港。
粗野主義,怎麼慘被拋棄?
當然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類都需要被救贖,所以我們創造藝術,然後拋棄和毀滅藝術,如此迴圈往復,永無止境。粗野主義也不例外,它服務於大眾,最終被大眾拋棄。
第比利斯儀式宮
第比利斯儀式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築界的潮流風向標轉向了後現代主義,人們對粗野主義的敬仰變成了審視。
爛尾房?毛胚房?太過粗糙?毫無美感?安全隱患?在這些質疑聲中,粗野主義迎來了低谷。
巴比肯綜合體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八十年代,經濟飛速發展,中產階級不斷擴大,人們迫不及待地追求精緻生活,向上流社會靠攏。毛糙沉重的粗野主義被貼上了“貧民窟”、“撕裂社群”、“混亂骯髒”的標籤。
巴比肯綜合體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粗糙的肌理和沉重的結構已經不再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這種為戰後經濟復甦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已經不再適合經濟飛速發展的八十年代。
巴比肯綜合體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不僅如此,建築材料的不斷豐富也讓混凝土不再成為設計師的首選。五光十色的玻璃陶瓷,輕便防水的鋼材金屬,應有盡有的塗料油漆都是粉飾混凝土的絕佳材料。
講求精美的傾向是不惜重金地極力表現優質鋼材和玻璃結構的輕盈、光滑、晶瑩。這顯然違背了粗野主義的本質。
荷蘭阿姆斯特丹WAM Architecten 贊丹酒店
面對這樣的浪潮,粗野主義只能接受現狀,將自己的本色掩蓋在流光溢彩、華麗繁榮的城市建築群中。
邁阿密博物館車庫,由五位設計師共同設計
Wolfartsweier 德國卡爾斯魯厄
物慾橫流的社會需要的不是樸素自然,而是光彩奪目。對於人們而言,粗野主義只是失敗的遺產,而非昔日的財富。
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Rory Gardiner
英國國家劇院被查爾斯王子戲稱為“核電站”,羅伯特圖書館被稱為多倫多40多年來最大最醜的景觀,建築評論家Ada Louise Hustable稱惠尼特博物館是該市“最不受歡迎的建築”。
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粗野主義建築都沒有逃過被拆除或改造的命運。
被拆除的羅賓伍德花園saverobinhood
羅賓伍德花園這棟政府建造的社會福利住房卻因結構設計催生了嚴重犯罪問題,並最終被拆除。
被拆除的惠康公司大樓Paul Rudoiph
粗野主義代表作伯勒斯·惠康公司大樓於2021年全部被拆除。
巴爾弗朗大樓Studio Egret West
位於倫敦波普勒區福利性保障住房的巴爾弗朗大樓,政府在保留公寓粗野主義審美特徵的同時,將其改造成為高階公寓住宅樓。
Park Hill公寓Martin Speck
Park Hill公寓它建立之初的目的是清理二戰後的英國貧民窟,但卻在八十年代工業退潮之後成為了滋生暴力與犯罪的溫床,最終也走上了被改造的道路。
這些也都只是滄海一粟,諸如此類被拆毀被改造的建築不勝列舉。或許粗野主義的衰落是必然的,是從它誕生起就註定了的。
“粗暴地拆除會浪費許多東西——浪費能源,浪費材料,浪費歷史。”一棟棟大樓坍塌揚起的塵土足以掩蓋粗野主義曾經的輝煌,推土機鏟走的不止是建築物殘骸還有時代的嗚咽。
大雪中的粗野主義建築
大雪落在粗野主義鏽跡斑斑的氣管和肺葉上,它最終被埋藏在建築史上的一隅。
硬漢“粗野”,如何轉型?
藝術即迴圈,粗野主義被邊緣化後又觸底反彈,如今它帶著更多的可能性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現在,當我們再次談及粗野主義時,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建築風格,更是一種純粹的美學,以極盡理想的形態讚揚了艱苦樸素、不加修飾的淳樸人生態度。
Cats of Brutalism
Cats of Brutalism
“哪有什麼粗野主義,一切不過只是貓咪玩具”。Ins賬號“粗野主義的貓”(Cats of Brutalism)由布法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的三名建築學碩士學生Emily Battaglia、Madelaine Ong和Michaela Senay創立。
Cats of Brutalism
Cats of Brutalism
這個賬號旨在向大眾傳達粗野主義的美感。貓作為一種介質,將溫暖、柔軟和奇思妙想引入冷酷、堅硬和嚴肅的粗野主義形式中形成反差,更好地去展示粗野主義的複雜一面。
Cats of Brutalism
這些作品讓人們意識到“硬漢”也有柔情,建築大樓也可以成為巨型“貓抓板”。
不僅如此,時裝與網頁設計也開始探索粗野主義的更多可能性。
Off-White Resort
時尚品牌Off-White Resort 為模特拍照的選址地就在巴黎大學城的 Maison du Brésil 巴西館內,這座帶有粗野主義風格的建築與服裝凌厲而簡單的剪裁相得益彰。
Off-White
早在幾年前,Off-White的The Ten系列,就將鞋舌內的海綿和縫線外露並保留出廠的 zip tag 等一系列的設計,都與粗野主義倡導的理念相同。
粗野主義風格的網頁
在一個所有頁面都融合了粗野主義的網站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粗野主義的話“它的粗野和缺乏關注看起來很舒服或容易,粗野主義可以被看做是反應了年輕一代的輕鬆、樂觀,以及今天的網頁設計隨意的一面。”
粗野主義風格的網頁
我們可以看到,在粗野主義風格的網頁上,雜亂的資訊隨意堆砌,毫無層次感和美感可言。但正是這樣不加修飾的自然吸引了無數的平面設計師。
說回粗野主義建築本身,被嫌棄的粗野主義終於在二十一世紀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不少設計師開始重新關注粗野主義。
安藤忠雄作品
光之教堂松岡滿男
安藤忠雄開始重新審視粗野主義,將混凝土與光影自然融合,創造出了一系列的建築作品,並於1995年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
這無疑是建築史上的一件大事,從未接受過科班教育的安藤忠雄和一直飽受爭議的粗野主義相互拯救,讓人們感受到最純粹的“粗魯的詩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Stephane Couturier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粗野主義的回春,不僅是藝術潮流的觸底反彈,更是設計師對物慾橫流的社會做出的無言反抗。
我們不知道關於粗野主義的爭議還會持續多長時間,但我們始終記得粗野主義本就是為服務大眾而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