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天回到家,總是想窩在沙發上刷會兒影片。
把原本準備看的書放在一邊,想著:「忙碌一天了,看會兒影片犒勞犒勞自己,待會兒再去忙正事就好。」
一個接一個滑過去,不知不覺3個小時就過去了。
可是短暫的快樂過去後,心裡還是有點空落落的。
看了眼本來預備要看的書,回想起那些,因為鑽研一個問題進入了忘我時的狀態——
真是暢快淋漓,超級有成就感。
好像進入這樣的狀態,會感受到更幸福些。
這種全神貫注、忘記時間的狀態,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心流」。
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的「心流」開關在哪裡,毫無疑問能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個巨大的改觀。
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聊。
01
這個概念,是由美國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於幸福的研究上。「心流」的概念,也是作者從探討幸福引發的一系列思考中得到的。
圖片:源自網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他認為當一個人處於「心流」狀態時,能讓我們找到自己的最優體驗區。
米哈里在論述人類幸福難以追求時,往往會比較人類與動物的差異。他認為,動物會比人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看了眼我司的果子——的確,它總是那麼無憂無慮,讓我羨慕。這是為什麼呢?
圖片:司喵果子
米哈里解釋說,因為動物接收的資訊,總是能配合實際的需要。
比如飢餓的獅子只需要留意它能獵到食物,吃飽的獅子則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溫暖的陽光上。
只要沒有外來干擾,它們就能保持和諧,體驗到幸福的滿足感。
而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動物,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過於發達,感知和攝取更多的資訊後,往往苦惱也會更多。
尤其是當我們接收到的資訊,是非常無序的狀態時,就會陷入到一個「熵」的狀態中。
「熵」是一個物理學名詞,簡單來說,就是混沌無序。
所以米哈里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就是指混沌無序的資訊,會讓人的心靈失去秩序。
而我們想要追求的,其實就是「精神熵」的對立面:心靈有序,就能獲得最優體驗。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接收的各種資訊,保持一種井然有序的狀態,那麼幸福就會從內心裡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而要想達到心靈有序,你須得進入到一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中,這種最優體驗的狀態就是「心流」。
在心流支配的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02
幾乎我們的所有行動中,都有可能觸發「心流」:節慶、閱讀、靜坐、瑜伽、寫作、思考、觀景、休閒等。
米哈里認為,體驗心流最重要的是兩個維度——「技巧」和「挑戰」。
如果分別把它們看作橫縱座標,就形成了一張「心流體驗座標圖」。
縱軸象徵一件事情的挑戰難易程度,越往上,事情越難越有挑戰性;橫軸代表一個人所掌握的技巧能力,越往右,代表你需要掌握的技巧能力越多。
圖片來源:書《心流》
在這個座標軸中,心流體驗區就是處在技能適中、挑戰適中的理想區域:「心流通道」。
「心流通道」內你所掌握的每一個技巧,都能得心應手的去解決掉你遇到的每一個挑戰。
如果當前的挑戰對你學到的技巧來說太過於簡單,你就會掉到一個無法自我滿足的「厭煩區」。
而如果你學到的技巧不夠高深,難以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你就會陷入一個對自己能力不足的「焦慮區」。
我們拿一位打網球的男孩舉例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不懂任何技巧,唯一的挑戰就是把球打過網去。這種挑戰沒什麼了不起,但他還是可能打得很愉快。
因為難度剛好適合他現在掌握的技巧,所以這時他很可能會進入「心流通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的技巧進步了,開始「厭煩」只是把球打過網去的動作。而當他碰到更厲害的對手,讓他發現球場上還有更難應付的挑戰,這時他對自己粗淺的技能開始不滿,就會陷入「焦慮」。
我們都知道,厭倦和焦慮,都是消極的體驗。
要想重新回到心流體驗區,解決方法也很簡單:要麼提升自己的技能,要麼對自己做出更高挑戰的要求。
就是這種在環境的逼迫中做出的回應,會讓你體驗到人類最美妙的感覺——心流。
但是,把日常體驗轉變成心流也並非易事。
於是除了心流體驗圖外,米哈里還提出了一個達到心流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得其樂的性格。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透過找尋生活中的快樂,來找一找達到心流狀態的感覺。
比如聽一首好聽的歌,找到感官之樂;比如透過運動健身,帶來視覺之樂;又比如享受一頓美餐,感受到美食之樂等等。
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汲取不凡之美,或許有時候保持一點「阿Q精神」,對自己而言就是一種自得其樂的快樂。
03
我們不幸福的最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我們身處一個混沌宇宙中,還擁有無止境的慾望。
如果慾望始終遙不可及,我們就會變得怨天尤人、憤世嫉俗;但只要能完成一小部分,我們就會覺得幸福滿足。
所以,要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學著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意識,把混沌的資訊儘可能整理清楚,然後先跨出第一小步。
米哈里也講解了形成心流體驗的幾個步驟,這裡整理出來分享給你。
第一,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技能,去應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
這裡的挑戰是指能給你帶來愉悅的所有事情。
比如一場攀巖運動、一小段迷人的音樂、一幕美景,甚至是你的人際關係,做到知行合一、全神貫注,心中沒有任何雜念的專心做一件事。
第二,對自己的表現做出清晰的回饋。
比如一名網球選手永遠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那就是「把球打回到對手的球場上」。
每次擊中球,他都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在一個目標明確、規則分明的行動體系中,更容易給出明確的反饋。
如果一件事情很複雜,可以拆成更小的任務,每一次完成後,都可以給自己一個正反饋。
好啦,關於「心流」就和你聊到這裡。
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去翻翻米哈里的書,比如《心流》、《發現心流》、《創造力》。
最後,祝願你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流體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