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領導人都有自己專門的官邸:美國總統的官邸是白宮;中國領導人的官邸是中南海;俄羅斯總統的官邸是克里姆林宮;英國首相的官邸是唐寧街十號;法國總統的官邸是愛麗捨宮;韓國總統的官邸是青瓦臺……所謂官邸既是官員處理政務的辦公場所,也是國家提供給官員及其家屬的住所。比如像白宮就既是美國總統辦公的地方,也是美國總統及其家屬的居住場所。
一般來講只要提起韓國總統府通常都會以青瓦臺作為代稱。青瓦臺作為一個地標代表性稱謂相比於韓國總統官邸或總統府而言要更加準確且更具分辨性。畢竟別的國家也有總統。如果都用總統府或總統官邸來稱呼就容易搞混淆。其實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對自己領導人的官邸都會給出代稱。通常首相、總理當家掌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或議會共和制國家的領導人官邸就比較低調。
比如英國的首相官邸代稱唐寧街10號就是一個門牌號。印度總理的官邸也是一個門牌號叫賽馬場路7號。日本首相的官邸則直接就叫首相官邸。雖說也有拿所在地永田町做代稱的,但這更多的是指代整個日本政府。這主要是由於這些國家的首相、總理儘管是實際上權力最大的領導人,可在理論上他們上面還有國王、總統。比如英國王室住的地方叫白金漢宮,而英國首相的官邸代稱就是一個門牌號而已。
英國首相還不大好把自己的官邸稱為宮殿,因為宮殿在英國畢竟是王室的專屬。相比之下在那些總統當權的國家領導人官邸一般都叫什麼什麼宮:美國的白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法國的愛麗捨宮、菲律賓的馬拉坎南宮......畢竟這些國家的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他們的上面又不像英國首相、印度總理、日本首相一樣還有一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所以他們要住個宮殿也不算過分吧?
韓國也是一個總統制國家,所以青瓦臺還有一個別稱叫做Blue house(一般翻譯成“藍宮”)。這一方面是應了青瓦臺白牆藍瓦的建築風格,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向美國的White House看齊。青瓦臺作為韓國總統辦公的地方是韓國政治中心。青瓦臺象徵著韓國最高的政治權利,同時也是韓國權力中樞的簡稱。從青瓦臺發出的命令、執行的政策代表了韓國的最高國家權威。因此青瓦臺也就成為了韓國官方的代名詞。
比如我們有時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青瓦臺方面作出某某決議”之類的描述。這裡作出決議的當然不會是青瓦臺這個建築物,而是指在青瓦臺辦公的韓國總統及其所領導的政府機構。這就像白宮發出某某決議、克里姆林宮透過某某方案之類的表述其實都不是說的建築物本身,而是指代在該建築物內辦公的政府機構。青瓦臺始建於高麗王朝第15任君主肅宗王在位的公元1104年。
這一年所對應的中國歷史年號是北宋崇寧三年。這一年在位的中國皇帝是宋徽宗。如今的青瓦臺在當時的史料中被稱為“離宮”。“離宮”作為宮殿在古語中有多種解釋:一是指帝王行宮,二是指太子居住的宮室。因此有人說青瓦臺最早以前是高麗國王出巡漢城時的行宮,也有人說青瓦臺最早以前是高麗王朝的太子宮殿。如果從那時算起青瓦臺已經歷了900多年的風吹雨打。
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被李氏朝鮮王朝所取代。兩年後李氏朝鮮王朝把都城從開城遷到了漢城。李氏朝鮮王朝遷都以後在原來高麗王朝的宮殿基礎上擴建了自己的王宮——景福宮。在這一過程中青瓦臺成為了李氏朝鮮王朝的景福宮後苑。如果說青瓦臺在高麗王朝時期還只是離宮,那麼在李氏朝鮮王朝時期則以成為正式的王宮——景福宮的一部分。從那時算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李氏朝鮮王朝時期的青瓦臺是王室的練武場,因此在當時被命名為“景武臺”。韓國的歷史如果與中國比不算長,可如果與歐美國家相比卻足夠悠久。青瓦臺從最初興建算起不僅遠遠早於美國的白宮,也同樣早於俄羅斯的克林姆林宮、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不過青瓦臺在歷史上曾數次被毀後又再度重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青瓦臺其實是在1991年重新興建的。
儘管青瓦臺從最早動工興建算起的歷史足夠悠久,不過現在的青瓦臺其實不過是一處只有30多年曆史的新建築。青瓦臺在建築的延續性上不僅遠遠不如中國古代的宮殿,即使是與美國白宮比起來也遠遠不如。白宮在歷史上也曾毀於戰火,不過早在1817年就已翻修重建了。本來美國總統的官邸並不是白色的,正是在這次重建時為掩蓋曾被戰火焚燒的痕跡才染成白色的,所以美國總統的官邸從此就被世人稱為“白宮”。
我們如今看到的白宮建築從1817年返修重建算起距今已有200多年。這可比30多年才翻修新建的青瓦臺要早得多。網上一直流傳著關於青瓦臺風水不好的說法。按說作為王宮建築的青瓦臺在興建時一定是看過風水的,可歷史上青瓦臺屢屢毀於戰火的客觀事實又使人不得不懷疑這裡的風水可能真有問題。公元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漢城、開城、平壤相繼失守。
朝鮮國王一路逃到鴨綠江邊向身為宗主國的中國明朝求救。漢城淪陷前夕對國王出逃不滿的朝鮮百姓決定用放火焚城來發洩。當時還叫景武臺的青瓦臺作為王宮的一部分在這一過程中自然沒能倖免。等到公元1598年日本人被明朝和朝鮮的聯軍趕出去時包括青瓦臺在內的整個王宮幾乎已化為一片廢墟。回到漢城的朝鮮國王只好遷居破壞較小的昌德宮,因此原來的景福宮在毀於戰火後並未得到整修。
直到1865年當時的朝鮮高宗國王的父親興宣大院君為彰顯王權才又重新主持修葺了包括青瓦臺在內的景福宮。這時的李氏朝鮮王朝其實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官僚貴族黨爭與愈演愈烈是為內憂,紛至沓來的列強對朝鮮虎視眈眈是為外患。本來身為宗主國的中國對朝鮮負有保護的義務,所以當年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中國就伸出了援手。可這時的情況早已與當年豐臣秀吉侵朝之時大不一樣了。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朝鮮的宗主國中國自己都已淪為列強宰割的魚肉。就在景福宮復修的第二年法國軍艦入侵了朝鮮江華島。1871年美國又發動了對朝鮮的武裝入侵。朝鮮的鄰國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也開始打起朝鮮的主意。1875年日本“雲揚”號等3艘軍艦先後騷擾朝鮮釜山、江華島一帶。從此以後日本開始逐漸將自己的勢力滲透擴張到朝鮮。1895年日本透過《馬關條約》解除了中國和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日本排除了自己在朝鮮最大的競爭對手俄國。1910年日本透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在朝鮮半島確立殖民統治。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期間為壓制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就於1927年在當時的景武臺興建了朝鮮總督府。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了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當時美國佔領當局駐南朝鮮的軍政長官的官邸就設在景武臺。
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成立後景武臺成為了總統官邸。1960年韓國獨立後的首任總統李承晚在四一九革命中被推翻。同年8月12日尹潽善被韓國國會任命為韓國第二任總統。尹潽善入主景武臺後對“武”字頗為忌諱:尹潽善不是軍人出身,更反感獨裁政治。尹潽善甚至認為李承晚的下臺都是與這個“武”字有關。咱們也不好說尹潽善這種想法有沒有道理,但反正他自己是打定主意要給總統府改個名字。
因為當時韓國總統官邸的建築是白牆藍瓦的風格,所以尹潽善就把景武臺改成了青瓦臺,同時為了與美國白宮相對應將青瓦臺的英文翻譯為“Blue house”。尹潽善因為覺得“武”字犯忌諱就把總統府的名稱由景武臺改成了青瓦臺,可改名似乎並沒改變總統府的風水:尹潽善僅僅只當了一年總統就被朴正熙發動5.16軍事政變所推翻。朴正熙執政時期更是發生了震驚世界的“1·21青瓦臺襲擊事件”。
1968年1月21日深夜10點31名朝鮮特工人員喬裝打扮成韓國軍人穿過重重防禦的非軍事區一直潛入到青瓦臺附近。就在這時這群朝鮮特工人員卻被漢城鍾路警察署署長崔圭植髮現了。崔圭植見到這群人雖穿著韓國軍服,但腳上穿的卻是黑色膠鞋。崔圭植的印象中韓國軍隊從沒配發過這種黑色的膠鞋,反倒是朝鮮軍隊多穿這種黑色膠鞋。心生疑惑的崔圭植立即和青瓦臺的值班警察上前詢問。
以為行動暴露的朝鮮特戰隊員隨即與韓國軍警爆發槍戰。這次槍戰過程中有27名朝鮮特工隊人員被打死、一名被俘、三名失蹤;韓國方面有22名軍人、2名警官、88名平民死亡,此外駐韓美軍也有兩人死亡。這一事件後韓國官方加強了對青瓦臺附近的保衛。此後青瓦臺沒再發生過類似的遇襲事件,不過入主青瓦臺的人卻幾乎都難得善終。這種現象在國際上被一些人戲稱為“青瓦臺魔咒”。
入主青瓦臺的歷任韓國總統幾乎無一例外都下場慘淡:1979年10月26日韓國第三任總統朴正熙遇刺身亡;1980年8月16日第四任總統崔圭夏在全斗煥上將發動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1995年第五任總統全斗煥和第六任總統盧泰愚被逮捕受審;第七任總統金泳三因未能妥善處理亞洲金融危機而在民眾的譴責聲中卸任;第九任總統盧武鉉於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殺;至於第十任李明博和第十一任朴槿惠現在還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