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2020年的人口總數為8324萬,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是歐洲第四大國;GDP為3.81萬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人均GDP也高達4.57萬美元。
德國社會財富分配的基本情況
看完上面的介紹,我會覺得這樣的國家很容易貧富差距過大,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有一個反映貧富差距程度的基尼係數,德國在2011年—2018年的數值為0.29,遠低於美國的0.39和英國的0.36;換一種說法,德國最富裕10%的富人的收入與最窮的10%的窮人的收入之比為3.6,英國的資料為4.5,美國的資料是6.2。
德國是怎麼做到的
德國的貧富產局水平在2005年之後就變得相對穩定起來,並未出現明顯擴大的趨勢。這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國借鑑的經驗,比如,德國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成功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以及製造業工人較高的工資福利待遇等等。
其中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其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因為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社會福利體系。僅僅在2018年,德國用於公共社會福利支出的費用就有9960億歐元,佔據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5%,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比例。
德國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要追溯到140年前的俾斯麥時期。在鐵血首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德國實現了統一,1883年,同樣是在俾斯麥的授意下,德國首先引入了工人義務醫療保險,社會福利方面的立法同時進行,並在之後的若干年進一步發展,並於1889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施養老保險的國家。
再說最近的,2014年起,德國開始實行養老保險一攬子協議,改善了老年人的經濟狀況。這項改革引入了老年人從63歲起可退休領取全額養老金的規定。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長期參加養老保險,繳納保險金滿45年的人,可以提前至63歲退休,並全額領取養老金。
與此同時,此次改革還出臺了“母親養老金”規定,即1992年前生育子女的女性,由於當時可以託管孩子的機構很少,因而這些母親們為了撫養孩子導致就業機會受到了很大影響。“母親養老金”就是要為這些母親養育子女做出的貢獻進行補償。
據統計,德國大約有950萬女性自2014年起可以獲得這一額外養老金,具體金額為每養育一名子女每年可得補助300多歐元。
直到今天,德國形成了由養老、醫療、失業、護理和工傷保險組成的嚴密的社會安全網。比如為退休員工和長期無勞動能力者提供基本保障,以及子女生育補貼和優惠政策等。
社會福利政策使個體能夠進行長期規劃無後顧之憂,並在職業發展方面願意冒更高的風險,無須在日常工作中太過擔憂老無所養、疾病、事故、貧困和社會階層下降等問題。完善的社會保險體系對改善低收入群體福利、緩解貧富差距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典型代表案例就是,新冠疫情發生之後,許多國家的貧富差距都所有擴大,比如美國和英國,德國的收入差距不升反降。原因是因為在疫情期間,德國政府為自僱傭者和企業主提供了短期工作津貼,有助於他們僱傭的勞動者保住工作,所以中低收入家庭在疫情期間的收入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有所提升。
德國的做法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現在也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階段,應該積極地向德國學習,在接下來的逐步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做好以下細節。
首先,在初次分配領域,中國應該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化改革,重點解決因市場不完善和扭曲帶來的分配不公平問題,這一點目前在我國表現得還是比較明顯的。
其次,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中國應該繼續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全力進行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升級,積極提升技術導向性工業在國家經濟結構中的地位。
過去40年以來,我國施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大學擴招等教育政策,為我國積累了一筆寶貴的人力資本財富。在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產業轉型到底更需要哪些人才,我們的教育體系和勞動力需求市場是否匹配,如果使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加普惠,可能是中國邁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值得探討的關鍵問題。
最後,在二次分配領域,期待稅收制度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效果還不夠明顯。
我們會越來越好,但目前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砥礪前行,全力以赴,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