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吸引力法則”。通俗地說,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你與什麼人為友,也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的朋友圈,決定了他的特質,反過來也是,一個人的特質,決定了他會有什麼樣的朋友圈。
長期喝茶的人,兼具樸素、不爭等品質,也許各自有不同的圈子,但有3個圈子,最好不要深交。
所謂“時尚”的圈子
任何圈子都有它的特性,而喝茶的人,註定很難混進所謂“時尚”的圈子。
以前說到“時尚”,是指時興的風尚,現在味道變了,變成了年輕、潮流、奢侈、名牌的代名詞。
新的含義,讓“時尚”變得狹隘,這樣的“時尚”,也是愛茶人所不喜歡、不願意混的。
喝茶所追崇的美麗,應該是內心的那份樸素與沉靜,正如法國作家莫魯瓦所說:
“最樸素的往往是最華麗的,最簡單的往往最時髦,素裝淡抹常常勝過濃妝豔服。”
中國傳統茶道配件(茶杯、水壺)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有一位花匠曾告訴林清玄:
“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顏色豔麗的花越是缺乏芬芳。”
由此,林清玄得出一個結論:
“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
深以為然,所謂茶香,也是如此。
茶葉經過複雜的工序後,呈現出來的往往是最真實樸素的味道,比做成奶茶之類,要純粹得多。
也許純粹的味道,夠不著所謂“時尚”的標籤,正如喜歡喝茶的人,追求的也不是膚淺的“時尚”一樣。
喝茶的人,不混“時尚”的圈子,因為在樸素的茶裡,他們已經品出了人生的真味,清楚真正的美不是外在的時尚,而是內心的豐滿。
不懂生活的圈子
司馬遷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與利,能消百般憂愁;名與利,也能帶來萬般苦惱。錢這東西,少了不頂用,多了太疲憊,適當就好。
錢可以儲存,而時間不能儲存,你怎麼花時間,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
一個追名逐利的人,無論賺到再多的錢,都不會懂得什麼是生活,只有那些參悟的人,才明白人生就是一架天平,名利多了,生活就少了。
要想懂得生活,就必然要在名利上點到為止,給生活騰點縫隙。
喝茶的人注重生活的質量,在乎內心感受,故而,他們往往更不喜歡跟只講名利的圈子混一塊。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道: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人生能賺的錢是無限的,但日常生活所需其實並沒那麼多。
勞碌之後,給自己騰點茶空間,遠離喧囂,手機調靜音,靜靜煮上一壺茶。
有三五佳友的話,更不妨邀約。一起講些與名利不沾邊的廢話,蒔花弄草、養貓逗狗,閒坐個幾小時。
這種看似沒有價值的聚會,才是人心接受的滋味。
人生在世,錢是要賺的,但生活的滋味不能丟。一個只有名利,沒有人情味的圈子,不值得喝茶人的投入。
談論是非的圈子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世間永遠有那麼一類人,以搬弄是非為趣,傳播流言蜚語,時刻在尋找新鮮的話題,沒有話題會製造話題。
與這樣的人聊天,就像面對一隻肥頭綠蒼蠅,在你耳邊嗡嗡直叫,一群搬弄是非者,就是一群的綠蒼蠅。
沒有人喜歡跟蒼蠅為伍,喝茶的人也不例外。
越喜歡喝茶的人,越喜歡安靜,而談論是非的圈子,與他們天然相反,融不進,也不想融進。
喝茶人首先喜歡安靜,其次是有三五知己,再外圍是幾個優秀的圈子。
杯小茶認為,品茶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閒”,在繁忙的俗世裡騰出來的片刻金玉時間,這些時間不該放在談論是非的人身上。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泡一壺茶,關上門,遠離喧囂,遠離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世間也就跟著清淨了。
子曰: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與什麼人相處久了,你也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雖然人生難免要跟三教九流各種人接觸,但空餘時間,一定要儘量遠離這三種人。
寧可三五,絕不違和;寧可獨處,絕不湊合。有茶陪伴的日子,圈子小點也沒關係,舒服就好。
作者簡介:杯小茶,您身邊的茶專家。有趣又有料,陪你喝好茶!首發於茶的故事(ID:tea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