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眼前的一切 不過三十而已
去年的這部《三十而已》 如果不是很多朋友一直在我耳邊提起 我想我大概不會主動去看 並且幾乎是一口氣看完這部同當年《歡樂頌》般現象級的影視劇——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它之所以火爆且充滿熱議 根源在於激發了無數在三十歲左右徘徊與掙扎的男女青年們內心深處的共鳴與感慨——尤其是三十歲左右的女性(包括我)
而劇中的三位女主角:王漫妮 鍾曉芹 顧佳 也分別代表了三種三十歲女性的不同人生境遇
坦白講 在看的過程中 我也不免會將自己代入 畢竟恰好處在這個年紀 劇中很多情景與故事都會引發我的一些感觸與思考 甚至可以感同身受
——
而這一篇將分為3個篇章 分別從三位三十歲女主人公出發 擷取我認為比較典型與值得探討的片段 聊聊她們的人生
王漫妮篇
不管處在什麼狀況下的女人 都應該擁有夢想的權利
作為萬千在滬打工者中的一員 王漫妮的人生境遇與多數在外打拼的女性一樣——執著且用力 她來到上海已經8年 夢想是30歲前在這個城市站穩腳跟 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或者嫁給如Brad Pitt(布拉德·皮特)那樣的男人
與此同時 現實情況是——她在一家服飾奢侈品牌集團門店下做著駐店銷售 租著中心圈內7000元/月的房子 拿著每月不到2w的工資 還要逐月給父母寄一比不少的生活費 一個月下來幾乎所剩無幾
相比於店內的其他銷售 在工作上 她肯花更多心思 對待客戶也更有耐心 同時也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機會 這樣的特質為她贏來了人生第一個百萬大單——對方是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沒有太多消費能力的中年婦女——在她被店內其他同事冷眼旁觀時 只有王漫妮耐心地接待了她 並給她一一解說介紹商品
這個顧客最終挑選了一款價格百萬的高定珠寶——以她從前夫那分得的離婚補償款來支付 而這 也插入了她一個辛酸故事
——
她與前夫白手起家 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財富 財務上帶來的自由使兩人關係反而變得疏鬆 最終前夫帶著在外面包養的情婦出現在她面前 斷然與她離婚 而她也得到一筆離婚補償款 當拿到手時 她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錢
——
而她到了商場 在沒有一個人願意熱情接待她的情況下 她來到了王漫妮所在的奢侈品店 王漫妮熱心與專業的態度打動了她 為一款"承載女人所有夢想"的珠寶買了單
——
當隔幾天王漫妮聽到這個顧客坦露的心聲 她心酸地拿著這個顧客準備好全款定金的銀行卡往櫃檯pos機走去 停頓了數秒 情感與理智在交戰 最終還是利落地往機器上一刷時 我看到了一個三十歲女人在職場上的剋制與決絕——那不是對別人的 是對自己
——就像那套承載著所有女人夢想的珠寶 那個顧客選擇為夢想買單
王漫妮亦如是
船上發生的一切 都不要帶到船下去
不論男人女人 一個人旅行時 除了享受單身旅途中的自在與灑脫 或多或少都會期待一場浪漫的邂逅——當兩顆身處在外不受太多世俗紛擾的靈魂彼此靠近 那一刻是極易碰撞出火花的 而豔遇這種事 往往可遇不可求 但影視劇總能很好地滿足我們
——
王漫妮在歐洲遊輪上升艙後遇見的“真命天子”梁正賢 滿足了她對伴侶的所有幻想——有錢 有趣 還有閒 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高大 帥氣 還多金——這一影視劇慣常擁有的瑪麗蘇元素
幾乎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男人 有趣地跟你搭訕 還百般溫柔與細緻地體察照顧你的感受 如此熱烈與迅猛的攻勢 你還能理智與清醒得了嗎——反正我是做不到——更何況是本身對愛情(另一半)還抱有瑪麗蘇幻想的王漫妮——即使她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
“在船上所發生的一切 都不要帶到船下去”這是在最後 即將回程時王漫妮引用船長的話對梁正賢邀她作為同伴去冰島看極光時所做出的委婉回絕——它是一個三十歲女人清醒地審視了自己的境況後所做出的回應 即使飽含著無奈與嘆息
人不應該為了制度去愛人
作為一個已過30且還未婚的大齡單身女青年 我深深思考過結婚與否將對自己產生的影響 坦白講 我一度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婚主義者 這與我對愛情的態度、經歷和身邊困在“婚姻”這座圍城裡邊苦苦掙扎的“兄弟姐妹們”有著一定的關係 因而 當梁正賢說出“結婚就能保證永遠相愛嗎”這一紮心卻又無比現實的話時 我甚至與他在這個維度上是產生了一些共鳴的 暫且不論他後期“海王”形象的揭露 這種開放性的感情觀在某種意義上是有它的積極性的 只是 傳統的社會規訓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接納它
梁正賢的不婚主義和純粹的感情觀對應著他高富帥的背景來說 放在現實社會中 其實屢見不鮮 但大多數陷在愛情裡面的女人往往對男人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期望以及極易喪失掉自我的需求感 王漫妮自然也不會例外 當她最終知道自己不過是那個男人養的其中一隻寵物時 換言之被PUA了時 那種從頭澆到腳的涼意讓她瞬間坍塌 在當眾一件一件把梁正賢送的衣物脫下時 編劇也刻意將梁正賢的“渣男屬性”放大與渲染 意在讓女性同胞們群起攻之深惡痛絕
這一點會讓我覺得稍顯突兀——一個在一開始偽裝與深藏得那麼好的男人 還是個老練世故的男人 怎麼會一瞬間就扭曲成那般模樣 顯然不合常理 這也暗示了這部劇的女權主義思想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讓女性群體得到了一些靈魂上的慰藉 卻也讓她們(也許包括我)對愛情或是男人喪失掉了一部分信心
——而我認為 不管是男人女人 不論在哪個階段 對於愛情和婚姻 多多少少還是存有一絲熱切與期盼的——不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 不論經歷過多少——哪怕是那個所謂的不婚主義和聲稱不會再愛了的人
6年前我錄製了一首以愛為名的 <L.O.V.E>(原版是Nat King Cole在1959年發行的一首爵士單曲)細細回想 這首歌在看似輕快的旋律下把愛情的輪廓與核心描繪得簡單卻又深刻
“love is more than just a game for 2” 在愛情這場遊戲裡 過分較真與毫不走心——都會是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的結果
但 我們又很清楚 大部分時候都無法愛得那麼敞亮與灑脫
如何拿捏好愛情裡的尺度 也許會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選擇夢想還是選擇安逸
30歲到底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個問題對於男人和女人或許並不一樣
男人的30 可能在事業上已經有了一點成績 家庭生活也趨於穩定(在有的前提下)處在一個相對蒸蒸日上的階段;而女人的30 或許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變化 但在生理上 已經步入一個瓶頸期 一步步把自己讓位於家庭生活的雞毛蒜皮(在有的前提下)在沒有什麼明確目標和理想的前提下 一輩子就這麼過下去
我無意將男人女人做對比 但事實往往讓人難以忽略
女人的30歲可能更多地是與過去的自己決裂 她逼著自己更加成熟 更加警醒與理智 同時 不可避免地 也更加難以感受到幸福
我的30歲 過去並沒有多久 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時 我反倒是一種釋然 比起在27、28、29這個不上不下尷尬的年紀與滿是焦慮的狀態 我更多了一些輕鬆與坦然 也是到了那一天 我也才真正意識到 成長與老去的速度遠比意向中的要快 但同時 它又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與需求 讓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能夠失去什麼
這個話題並不沉重 只是或多或少會夾帶一絲無奈 30歲是我們人生中繞不開躲不過的一條分水嶺
——
王漫妮的30歲 是在她的老家浙江衢州與街坊鄰居一同“慶祝”的 編劇也戲謔地處理了這個片段 給了她一個“三十大壽”的冠名調侃 細細回想又覺得深意綿綿
30歲算不算一個大壽 在與人生數十載相比 似乎還沒有過到半場 但從心路歷程去看 又好像嚐盡了世間百態 而這一過程 耗費了整整三十年——這是一個足以撐起人生主框架的時間
一方面 我很喜歡王漫妮在自己家鄉的那種質樸閒適的狀態 她走街串坊 鄰里和睦 那是種返璞歸真的恬靜;另一方面 我又很讚賞她在上海時的那種果敢與堅持
它輻射了大部分拼命想在一線城市立足紮根的女青年們的現狀 或許——只要是在外地打拼 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從她身上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那麼 30歲的我們 到底是應該選擇安逸還是選擇夢想——前提是你還有夢想——當然 如果你的夢想就是安逸 那麼恭喜你可以直接奔現
我思索了很久 覺得這是一個不會有確切答案的命題 這是一個類似於張愛玲筆下紅玫瑰與白玫瑰的選擇——你選擇了其中的紅玫瑰 在夜深人靜時 那朵清麗的白玫瑰又在內心騷動 反之亦然
所以 如果可以 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就好 尊重既定的現實 同時也不泯滅自己的赤誠 有理想就為之付出 無則過好當下 或許這會是三十歲最適宜的狀態
這也是我認為王漫妮(江疏影)在《三十而已》中呈現出來的特質——做事利落果敢 為人真誠大方 並依然保留著對生活的期待與信念 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家閨秀卻也在骨子裡透出一股大小姐般的執拗與傲嬌
不再如20歲時的年輕爛漫 卻有著獨屬於30歲的果敢與自信
END
圖片源於網路
[左上]關注KE享說 解鎖更多成長故事
[給你小心心]請期待下一篇 解讀|《三十而已》 鍾曉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