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49人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武漢大學1977級臨床醫學專業校友徐兵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兵河,1958年出生於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武漢大學1977級臨床醫學專業校友。長期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和相關基礎研究,尤其擅長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抗腫瘤新藥的臨床研究。1998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2019年起任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GCP)中心主任至今。曾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榮譽稱號,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進步獎醫學藥學獎。
師從院士,赴美深造
1977年,徐兵河考入湖北醫科大學(現武漢大學醫學院),這是他從醫之路的開始。在這裡他度過了5年時光,得良師教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攻讀研究生時,徐兵河師從我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家孫燕院士,在孫燕院士身邊的幾年學習,是他成長的關鍵,終身受益。
1991年,徐兵河前往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深造。最開始,徐兵河英語不好,而且受限於當時中國臨床醫生的整體培養水平,實驗水平也不高,甚至實驗室裡許多裝置連見都沒見過,老闆經常著急到在身邊盯著他做實驗。面對種種困難,徐兵河沒有氣餒,而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拼命學習,半年後就得心應手了,並協助老闆在當時基礎研究分數最高的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發了第一篇文章。最終得到了老闆的認可,在他想要離開時老闆也極力挽留他,但徐兵河還是選擇毅然回國。
美國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使得徐兵河開拓了視野,進一步提升了能力,成為了那個年代裡,為數不多“走出去”過的學者。
奮鬥半生,碩果累累
1993年,徐兵河院士回到國內繼續工作,回國的同時,徐兵河也把一些先進理念帶回了國,他開始將重心放在對女性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疾病——乳腺癌上,帶領團隊在乳腺癌的篩查早診、個體化治療和腫瘤耐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工作——
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及女性乳房特徵、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超聲結合X線的乳腺癌個體化篩查新方法;建立以分子分型為突破的精準化個體化治療策略,揭示了多種乳腺癌耐藥機制,如谷胱苷肽(GSH)/谷胱甘肽轉移酶(GST)影響DNA烷化劑耐藥,PAM訊號傳導通路異常與HER2陽性乳腺癌耐藥相關等,為解決腫瘤耐藥問題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他帶頭研發的吡咯替尼是我國首個獲批的國產原研創新藥物HER-2小分子抑制劑,打破了HER-2靶點被進口藥長期壟斷的局面,開創了臨床試驗快速審批上市先河。
近5年來,徐兵河牽頭完成了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首個國產CDK4/6藥物SHR6390、首個乳腺癌ADC類藥物T-DM1、首個中歐雙報國產生物類似藥HLX02、國內擁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化療藥物優替德隆等一系列抗腫瘤新藥的臨床試驗,作為國內牽頭PI參與的新藥臨床試驗多達100餘項,為中國抗腫瘤藥物的創新研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惡性腫瘤新藥開發及臨床試驗領域,徐兵河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他一直說:“不要把晚期乳腺癌看作絕症。”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三十餘載風雨兼程,徐兵河院士的名字已經在世界乳腺癌領域被認可和熟知。未來,這位傑出的武大校友將繼續勇攀科研高峰,為護佑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更大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武漢大學官微、武漢大學醫學部官微、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官微、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