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腐蝕
atmospheric corrosion
定義:在環境溫度下,以地球大氣作為腐蝕環境的腐蝕。
學科:材料科學技術_材料科學技術基礎_材料科學基礎_材料環境行為
相關詞:海洋大氣腐蝕 土壤腐蝕 微生物腐蝕
【延伸閱讀】
大氣腐蝕是金屬因為與大氣環境發生化學或電化學反應而失效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認識的生鏽。鋼鐵生鏽並不罕見,世界上60%以上的鋼材在大氣環境中用於建築、橋樑、鐵軌等,大氣腐蝕隨處可見。其他金屬也會生鏽,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其以鋼鐵為骨,黃銅為皮,而我們所熟悉的外觀卻是它生鏽後的銅綠色。
大氣腐蝕分為幹大氣腐蝕、潮大氣腐蝕和溼大氣腐蝕,這貌似是以環境溼度作為分類標準,實則是以金屬表面的液膜厚度來分類的。這是因為後者才是影響金屬表面腐蝕速率的直接原因,而對於前者,即使環境溼度相同,不同金屬表面的液膜厚度也並不相同,腐蝕速率也就不同,自然無法作為普適的標準。
大氣腐蝕受環境和材料兩方面因素影響。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空氣的相對溼度。金屬的腐蝕速率隨空氣相對溼度的變化並非線性的,而是存在一個拐點,稱為臨界相對溼度。在臨界相對溼度之下時,金屬的腐蝕速率相對很小,超過了臨界相對溼度後,金屬腐蝕速率才會快速增加。這一臨界相對溼度與金屬的種類密切相關,如鋼、銅、鎳等金屬的臨界相對溼度為50%~70%。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其他條件相同時,氣溫越高,腐蝕速率也越快。除此之外,大氣汙染物(如二氧化硫、鹽粒等)也會加劇腐蝕。
材料方面,一般透過合金化的方法提高鋼的耐蝕性,如我們所熟悉的304不鏽鋼就是添加了鉻和鎳的碳鋼,它廣泛應用於室內裝修、食品和醫療等行業中。建築和橋樑所使用的是添加了銅和鎳的耐候鋼,其表面可形成緻密的氧化物保護膜,耐候性(即耐大氣腐蝕性)是普通低碳鋼的2~8倍。
金屬腐蝕不僅會造成材料消耗,造成經濟損失,也是各種重大事故的誘因。大氣腐蝕作為金屬腐蝕最常見的形式,需要我們深入認識其形成機理和影響因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防護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