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我國“天問一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合作,開展了“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訊試驗,通訊距離4000公里,通訊時長10分鐘,火星快車把相應訊號傳回了地球並轉達給了中國,試驗圓滿成功。為什麼天問一號不留在那裡一邊給祝融號通訊,一邊搞研究,非要換個軌道呢?跟火星快車通訊成功意味著什麼呢?我是東城觀星,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軌道。
一、天問一號為什麼要切換軌道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設計探測器軌道。其實,天問一號的中繼軌道,並不是最佳的通訊軌道,無法做到全天候通訊,也無法確保最快的傳輸速度,要想做到全天候通訊,最好進入火星同步軌道。但是,天問一號有自己的探測任務,一旦進入同步軌道,很多工就無法完成了,因為同步軌道距離火星太遠了。
1.中繼通訊軌道
天問一號的中繼通訊軌道,設計的時候,既要考慮滿足中繼通訊的需求,給祝融號提供必要的服務,又要能自己完成一些探測任務,同時還要考慮將來進入最終工作軌道時儘量節省燃料。中繼通訊軌道最好是天迴歸軌道,每天同一個時間所在的位置一樣,這樣能最大程度確保通訊穩定,祝融號的通訊也更有規律。天問一號的軌道,剛好是一天3圈,充分考慮了通訊的穩定性。天問一號的中繼通訊軌道是一個橢圓軌道,一圈有兩個弧段可以跟祝融號進行通訊。
2.中繼軌道和遙感軌道很接近,但意義大不相同
其實中繼通訊軌道和遙感軌道差別非常小,都是橢圓軌道,近火點高度差不多,遠火點相差也不大,軌道週期也非常接近,一個週期是8.2小時,另一個週期7.8小時。這麼小的差距為什麼非要切換呢?因為中繼通訊軌道主要是為別人服務的,對自己任務考慮相對較少。而遙感軌道是完全為軌道器自己的任務特點設計的。遙感軌道,顧名思義,就是要對火星表面進行遙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要仔細觀察整個火星表面。原來的中繼通訊軌道,是天迴歸軌道,每天同一時間都在同一個位置探測,這樣的探測覆蓋面會比較小,做不到全球探測。
換成遙感軌道,每20天一次迴歸,這樣每天近距離探測的區域都不是一樣的,再加上近火點漂移的規律,在一個火星年也就是兩年以內的時間裡,就可以實現對火星表面全覆蓋的近距離探測,實現對火星全球地質環境的研究。需要簡單解釋一下近火點漂移,正常來說探測器每次迴歸,應該回到同一個位置。但是有了漂移現象的存在,迴歸點會有偏離,這種偏移是有規律的,從南到北,再從北到南,每200天一個來回。漂移和迴歸結合起來,就可以在不到一火星年的時間裡完成對火星全表面的近距離探測。
這個遙感軌道,還有一點特別神奇,一個橢圓軌道,有時候離火星遠,有時候離火星近,當然希望近的時候多做一些研究了。但是如果軌道設計不合理,距離火星近的時候,下面是夜晚怎麼辦?那照相機就啥也看不清了,火星上夜晚是沒人開燈的。天問一號的遙感軌道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要求每次到達近火點的時候,地面的太陽高度不低於10°,也就是永遠都在白天路過最低點。怎麼樣?這個軌道設計不簡單吧?雖然跟中繼通訊軌道相差不多,但卻無法相互替代。
二、祝融號的通訊會不會受影響?
有人會擔心祝融號通訊會不會受影響?當然會受影響,而且影響還不小呢!無法保證每天都能提供穩定通訊了,通訊的時間也無法保證,穩定性也不如以前了。但是,也不會丟掉祝融號,基本通訊還是有的,只是效率下降了,祝融號無法像以前那樣全力工作了,就算它全力工作,很多資訊也無法及時傳送回地球來了。兩年後環繞器完成任務,不知道還會不會回到通訊服務軌道。
不管怎樣,祝融號的工作效率會受到通訊的影響。如果它的壽命足夠長,應該還能等到另外一顆通訊中繼衛星為它服務,畢竟中國不會只搞一次火星探測。當然還有其他方案可以選擇,比如歐空局和美國的中繼衛星,印度探測器沒有中繼通訊功能,就不必考慮了。美國雖然沒有鬆口,歐空局已經決定跟中國進行一些合作了,火星快車給祝融號提供幾次通訊中繼服務,既是試驗,也是將來長期合作的基礎。一旦達成共識,中國也有可能從歐空局購買中繼通訊服務,讓祝融號可以更好地發揮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