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說過,錢幣的升值是一碼事,變現又是另一碼事。它不是你拿出來說市場價值多少,就能馬上賣多少。這需要自己“會來事”的能力特別強,以及對渠道、圈子的熟練掌握。
今天就來講個“道聽途說”的故事,真不真各位自行判斷,但確實能說明在實戰當中,雙方的心理博弈是非常講究技巧的。
話說一位泉友,我就叫他“小白”吧,入坑沒多久,犯了大多數人“上癮”的毛病,一買起來就剎不住車。短短一年多時間,花在盒子、裸幣以及筒子上面的錢,就有十幾萬了。
歷代錢幣都收藏了一些,但這樣沒有方向地玩下去也不是辦法,跟風收藏的後果是,一堆普貨、小精品以及少數名譽品,看似很多,但處理起來很麻煩。小白決定把其他朝代的錢幣先處理掉,專攻宋遼金,有方向地去玩。
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才慢慢賣掉,因為是“急售”,算起來還虧了很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小白把變現的錢一下買了十幾斤東北熟坑遼金窖藏筒子,要比宋筒子貴不少,此人的“賭性”還挺大。
好巧不巧,還真被他開出了一枚大珍:遼代會同通寶。大家不要輕易嘗試,我不是給賭筒子宣傳,這種機率特別小,等於走了狗屎運。
這是真事,直播現場開出來的,當時還引起了轟動,某微拍頭部主播聽聞立馬聯絡到小白,要以30萬元的價格買下。這件事我記得幾個月前還在文章裡提過一嘴,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是純“聽說”了。
小白上網一查,會同通寶,始鑄於遼太宗耶律德光會同元年(公元938年),鑄造了近10年時間,可奇怪的是《遼史》和近代各大泉譜都沒有記載過。直到1989年,收藏家馮毅才在一個廢品站發現了第一枚,稱之為存世孤品!
著名錢幣學家戴志強說:“這是繼天祿通寶之後又一重大發現。”隨後全國各地大興土木,民間探寶又發現了20幾枚,雖然已經不是孤品,但仍然是數得著的大珍。2005年,一枚會同通寶在嘉德拍賣中拍出了55萬的高價。
小白心想,2005年都賣那麼高,你現在只想以30萬收購,想撿我的大漏,沒門!便拒絕了那個大主播。
然而頂級拍賣是會員制,小白根本沒門路進去,饒了一大圈,小白很尷尬地發現,自己沒人脈,而能吃得下大珍的人,只能是那些大幣商和大藏家。沒辦法,又厚著臉皮聯絡那位主播。
然而此時,主播卻開始哭窮:“最近生意賠了不少,壓貨嚴重,資金週轉不過來,這樣吧,我幫你聯絡另外一位實力買家。”
聯絡到實力買家後,小白放低了期待,開價28萬,這是他心理最低價了。可沒想到買家卻說:“其實我對這枚錢幣不太感興趣,我主玩的是咸豐大錢和明清花錢,這樣吧,推薦你去一個微拍平臺,你在那裡嘗試一下吧。”
小白又只能捏著鼻子去那個微拍,註冊了一個賬號上拍會同通寶,他還“非常聰明”的自己註冊了個小號去託價,自拍自買,一路託到22萬。然後傻眼了,因為沒人再加價,白白損失了幾千塊手續費。
他又不得不聯絡上第二位中拍者(其實就他們兩個真人,其他的全是小號),此人出價21萬,小白故意說:“第一位中拍者放鴿子了,這枚大珍一眼大開門,絕對是收藏好機會,你還願意要嗎?”
第二位中拍者藉機砍價,說:“別在微拍賣這個大珍了,有實力的人不會在這裡花大價錢的,你沒門路只能賣給我,一口價16萬,不賣的話你自己慢慢找渠道吧。”
小白想想很無奈,他說的是事實,自己一個新手小白哪裡有什麼渠道,最後在私底下一番討價還價,以18萬元成交。還算欣慰,至少把這一年多花出去的錢賺回本了。
講故事的泉商對我說,其實這第二位中拍者也是個“託”,僱下他的人,就是那位實力買家,而這位買家的身份,就是十幾年前在嘉德花55萬拍下會同通寶的人!
從大主播口中得到這個訊息後,實力買家就設下了這個局,一路心理博弈,讓小白心甘情願地把會同通寶低價轉讓給他。之所以這麼費勁心思,並不是買家想繼續收藏很多會同通寶,而是他要維護“存世量”,不讓新發現的出現在市場,導致價格跳水。
另一枚曾經的遼代大珍天祿通寶就是因此價格暴跌的!除非以後一次出土成百上千枚會同通寶,併合法地流入市場(基本不可能)。不然,這位買家就是最高價會同通寶的持有人,哪怕不繼續炒高自己收藏著,他放在家裡看著也舒服,這也是一種精神需求。
不管這個故事真假與否,毋庸置疑的是,高階市場很多藏家和幣商之間資訊都是互通有無的,他們合作囤貨壟斷,這遠不是小玩家能輕易進去的圈子。所以說,讓大家多交朋友、多拓展渠道的目的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