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我將重點分析一下近期金融事件。透過近五年房地產現象整理,結合近五年房地產股票走勢,推導2022年房地產行業趨勢和未來房地產投資方向。
導火索
12月3日,廣東省政府約談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商,並派出工作組進駐企業,將督促推進風險化解、加強管理,確保日常經營。
可以說,確保交樓是政府的第一要務,買了企業房子的也不要急,國家一定會妥善處理。
同日,央行、銀保監會、住建部也都表態發言,表示企業的違約不會對中國金融造成太大影響,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不會變。證監會也表態,支援優質房地產企業發行債券。這些發言和舉措都是為了讓最大的房地產商平穩落地。
同一天,總理在會見時表示,中國將適時降準,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近五年房地產整治
2016年12月,經濟之聲報道:“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我國最高領導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去年首付差5萬,經過一年的打拼攢錢,今年首付還差15萬。
這是多少人無奈的苦笑。2015年開始,全國百城開始房價暴漲過程,2016年底各大城市出臺了各種調控措施,仍抑制不住地上漲。從機構到企業,再到全國人民群眾都參與到全民炒房中,連四五線城市的樓價都可以漲到1萬元一平。直到2018年下半年,炒房風氣才慢慢下來。
2016年,萬達集團王健林榮登中國首富,馬雲馬化騰都在他後面。此時,許家印排第10。
2017年,在高週轉率、高槓杆加持下,許家印榮登中國首富,風光無限。那一年,王健林怒摔酒杯,把13個文創專案萬達城賣給了融創。當初看來是被逼無奈、窩囊受氣、斷臂求生,如今看來確是人間清醒,及時止損,因禍得福。那年後,王思聰公子也低調了。
2019年,萬科高舉口號:“活下去”,節衣縮食準備過冬。我們以為只是博人眼球,殊不知,時代的巨輪悄悄轉向,萬科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近五年房地產股票走勢
萬科的股價巔峰是什麼時候?是2018年。
全民炒房的年代,讓房地產的股價一路上漲,終於在2018年到頂38元。此後,再也沒有上過30元。2020年後,還被稱為“地慘”三傻。
2015年,先知先覺的門口野蠻人寶能,高槓杆重倉萬科,在股市掀起波瀾壯闊的一波行情。雖然最後未能染指董事會,仍浮盈幾百億。眾人也真正意識到萬科的價值,萬科董事會的傲慢讓他們深深地受到教訓。
如今房地產的股價慘不忍睹,但價值投資者依然數不勝數,深深地熱愛著銀行、保險、地產,我決不妥協。
2022年新常態下的房價
房住不炒已經深入人心,疫情影響下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不時爆出來的一例確診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已經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未來五年,房地產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輝煌歲月了。房價大漲已經不可能了,就算是一線城市,也開始橫盤、消化。大跌也是不可能的,就算市場想,政府也不讓。
當然以上只針對一線城市,四五線城市是不講道理的。
我們看上圖,銷售額、銷售單價在今年10個月的時間裡,是一直下跌的,2022年會不會繼續下跌呢?我就覺得會有這趨勢。週期的力量總是超過想象,不管是上漲還是下跌。
穩定壓倒一切,這是政府的自信。房價會跌,這是市場的判斷。
買房就能躺著賺錢的年代一去不復返。
2022年房地產股票投資價值
2022年,房價會跌。
2022年,房地產股票會怎樣?沒有人能回答,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趨勢。
今年下半年,保利發展V型反彈,從底部已經上漲了50%多。央企保利在觸底後,股東數也降到最低,比萬科更快的反彈。相比於萬科的多元化發展,保利更單一,但也比萬科更輕資產。兩人都是難兄難弟,看誰率先走出來。
房地產股票不行,那誰行?
物業。
沒錯。今年下半年,萬科雲收購了陽光城物業,融創服務收購了撫順恆潤物業,龍湖智慧服務收購了美好幸福物業,碧桂園服務更是收購了富力物業。
物業管理領域不斷地增收併購,不斷整合。未來的物業管理領域必然會彰顯出應有的價值,我相信,這些企業也將得到時代的回報。
(創作不易,歡迎評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