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永模們的多方努力下,這四個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四位紅軍一軍團2師4團1營的烈士英雄的名字被找到,他們都是紅一軍團2師4團1營的戰士,分別叫劉大貴、王洪山、李富仁和魏小三。
他們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不幸犧牲,也沒能看到新中國的成立。
此外,還有兩位勇士,是在接下來革命的道路上犧牲的,分別為此前已經能確定的廖大珠和王海雲。
當年的突擊隊隊長廖大珠,於1935年在陝北犧牲;廖大珠在陝北哪裡犧牲呢?是直羅鎮嗎?
指導員王海雲,同樣於1935年在陝北犧牲。好久時間呢?
還有幾位戰士,他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也同樣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江山,是由無數個“他們”共同打下來的。江山就是人民。
其中,紅一軍團2師4團1營2連的黨支部書記李友林於1997年在北京逝世;
1營3連的黨支部書記、突擊隊指導員劉金山於1999年在蘇州病逝;李友林和劉金山兩個,有回憶錄嗎?
後來最先找到的2師4團1營2連4班的副班長劉梓華於1951年在天津逝世;
2師1營2連的戰士楊田銘於1963年在上海逝世。
還有2師4團1營2連的特等機槍手趙長髮和一位代號為“雲貴川”的苗族戰士,也陸陸續續被找到。
雲貴川是在貴州哪裡參軍的呢?
而“雲貴川”的名字,在這22位勇士中是最為特殊的一個。
在楊成武將軍撰寫的回憶錄中,也提到了飛奪瀘定橋這一階段的歷史,他也描寫過“雲貴川”的故事。
在楊成武將軍的記憶中,這個小夥子看起來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身材中等,眼睛很大且炯炯有神,他入伍的時候,連名字都沒有,再加上他是苗族小夥,於是身邊的戰友們便給他起了“雲貴川”這個外號。
這個小夥子作戰的時候總是非常機靈勇猛,,爬山如旅平地。
屬於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類,而且,根據他自己說,由於常年生長在大山之中,他也和自己的父親經常前往附近的深山中採藥,對於攀巖非常熟悉,因此“雲貴川”也被挑選出來當作是突擊隊的成員。
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當中,很多戰友們眼睜睜看著他和隊長廖大珠一同衝入了火海。
那次,雲貴川並沒有犧牲,不過身上也負了傷。
還有戰士回憶起,後來紅軍部隊行徑到臘子口的時候,打了一場仗,這次戰鬥也格外的驚險,這位“雲貴川”也率先用一根竹竿就輕鬆上了懸崖絕壁,還扔下了一根繩索,將下面的戰士們一個個地拉了上來。
他對山區的地形總是有一種格外的熟悉感,在戰士們都上了山以後,他便帶領部隊繞到了敵人的背後,策應主力部隊攻破了敵人的堡壘,因此,這也讓更多戰友記住了他的名字,
也難怪楊成武將軍的回憶錄中會專門提到這樣一個人。
遺憾的是,“雲貴川”在後來的戰役中犧牲了,還有十位勇士,到現在都無從考證。
雲貴川犧牲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