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空軍能否擁有先進的戰鬥力、能否體現一個國家航空研發實力,當前最看重的就是其是否具備五代隱身戰機的研發製造能力。比如中美俄三國都研發製造了屬於自己的雙發重型隱身戰機,也都有單獨的中型隱身戰機,比如美國的F35、俄羅斯的蘇75都是單發中型隱身戰機,而我國此前的FC-31和改進版本的艦35也都是中型隱身戰機,只不過是雙發動力。但是在這三款隱身戰機中,為什麼官方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8噸的蘇75不光有主彈艙,而且還設計有兩個格鬥彈艙,起飛重量更大的F35和FC-31以及殲35卻只有主彈艙,沒有格鬥彈艙呢?
首先決定一款戰機有幾個彈艙?包括內部主油箱容量大小最根本的因素主要有氣動佈局、動力系統和結構框架這三點,特別是氣動佈局和動力系統直接決定了整架戰機內部空間的大小,比如單發戰機因為要降低氣動阻力,不可能單發動力設計一個很大的機身(除非單發推力非常強),所以對於單發隱身戰機而言,因為自身內部空間更小,所以在發動機周圍挖出一個容積不錯的主彈艙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了,這也是F35單發隱身戰機只有左右兩側兩個主彈艙,而沒有格鬥彈艙的原因所在。
但是對於雙發隱身戰機而言,雖然其雙發動力佔用的空間更大,但是整個機身尺寸也更大,那麼理論上雙發動力的隱身戰機內部空間更大,有更大可能設定更多彈艙。比如雙發動力水平並聯設計後,可以在發動機和進氣道中間位置設計主彈艙,特別是對於採用兩側進氣的隱身戰機而言,其機身中部的寬度更大,不光能夠增加主彈艙的寬度,掛載更多的導彈,而且在兩側進氣道外壁位置還能夠單獨設計兩個格鬥彈艙,像殲20和F22這兩款雙發重型隱身戰機就是這樣設計的。
但是對於F35這種單發且採用兩側進氣的戰機而言,得益於其氣動佈局和動力系統的優勢,F35理論上比F22這種雙發戰機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那麼F35也是能夠在兩側進氣道外壁、主起落架艙前面這段位置左右兩側設計格鬥彈艙的,但是因為F35有海軍陸戰隊垂直起降的F35B版本,其駕駛艙後面要設計一個尺寸不小的升力風扇,會直接壓縮其主彈艙的長度,繼而影響其正常掛彈,所以F35將機身腹部的兩個主彈艙分別向外移動,使得其能夠避開升力風扇,但是也因此佔據了格鬥彈艙的空間,所以F35雖然有兩個又大又深的主彈艙,但是沒有格鬥彈艙也就使得F35要想發射AIM-9X紅外格鬥彈只能採用外掛模式。
俄羅斯的蘇75雖然只是一架單發中型隱身戰機,但是其得益於產品30發動機最大加力高達18噸,所以單發動力的蘇75仍然設計有和雙發重型的蘇57差不多的機身尺寸,這也就使得其不光有足夠空間設計有一個寬度和長度都特別大的主彈艙,而且藉助其採用下頜式進氣優勢,蘇75還特意在額外增加的前機身兩側,設計有兩個格鬥彈艙,這樣對於蘇75而言,其不僅能夠發射包括反艦導彈在內的大型到達那,而且獨具一格的格鬥彈艙也使得其能夠能夠發射紅外格鬥彈。
當然這是蘇75自身的巨大機身尺寸和進氣道設計給予了其能夠有足夠的空間設計兩個格鬥彈艙,那麼和F22相似的氣動佈局、動力數量以及結構設計,為什麼FC31和殲35沒有設計格鬥彈艙呢?
很多人說是沈飛沒有單獨設計格鬥彈艙的實力,畢竟好兄弟成飛為殲20全球首創設計有能夠降低雷達反射波和氣動阻力的可關閉式彈艙門設計,而沈飛沒有想到這點,所以沈飛才沒有給FC31設計單獨的格鬥彈艙。
如果說只比殲20首飛晚一年的FC31沒有格鬥彈艙,我們可以猜疑其可能在當時還不具備這個實力,但是FC-31的重大改進版本殲35首飛時間可要比殲20晚10年之久,就算以殲20公開格鬥彈艙細節時間來算,也要晚了五六年之久,那麼沈飛擁有時間上的後發優勢,不可能依然不具備類似殲20這種可關閉式格鬥彈艙設計能力。
其實當初的FC31和現在的殲35依然都沒有格鬥彈艙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機身長度限制,殲20和F22除了在機身腹部設計有主彈艙外,還在兩側進氣道外壁設計有格鬥彈艙,就是因為這兩款戰機的最大長度都超過了19米,而FC31的初始版本機身長度還不到16米,差的長度剛好是一枚霹靂10E紅外格鬥彈的長度。
2.0版本的FC31雖然適當的擴大了機身尺寸,機身長度也從1.0版本的16.9米提升到17.3米,但是相比至少要3米的長度才能設計格鬥彈艙而言,增加的這49釐米長度依然是於事無補。
最新改進版本的殲35雖然整機尺寸相比2.0版本的FC31都大不少,但是其整機尺寸依然沒有額外增加3米長度,所以殲35依然沒有足夠的長度空間設計格鬥彈艙。那麼這就是為什麼雙發的FC31和殲35都沒有格鬥彈艙的真正原因。
當然殲35現階段還沒有正式定型,而且後面隨著導彈發動機效能的提升後,紅外格鬥彈的尺寸可以儘可能地縮小到原來一半的長度,比如美國雷神公司正在研發的遊隼導彈效能和上一代一樣,但是長度卻只有上一代的一半之多。
那麼對於殲35而言,只要我國也有相應的導彈後,在不改變機身氣動佈局、不改變動力系統、只是略微對機身副框架進行重新設計後,就可以在進氣道外壁兩側原來長度空間不夠的位置,重新開孔設計兩個單獨的格鬥彈艙,使得殲35同樣具備內建掛載格鬥導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