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所以選擇毛澤東,根本原因是因為這位偉人獨特的個人素質,以及能力和人格魅力。雖然在那個時期,湧現出來了很多歷史偉人。
可是與我們偉大的主席相比,他們就要稍微遜色一些了。今天我們來講一下主席的故事,感受一下他的魅力,和處事方法。
- 面對危險、不慌不忙
在那個時期,一切都是未知的。在1947年的5月份,我們偉大的主席就華北問題做出了規劃。主席決定要讓東北和華北密切配合,建立強大的根據地。
後來主席又在召見聶榮臻和楊成武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要先解放東北,才能解放華北。所以他要求這兩個人,配合東北作戰。
目的就是為了拖住華北的敵人,不讓他們去增援東北。在那個時候主席剛剛帶領隊伍,打完了遼瀋戰役。
敵人以為我們會好好休整一段時間,不會立即入關,所以便放鬆了警惕。可沒想到我們的主席就是這麼的敏銳,蔣介石曾經想把傅作義部隊南撤。
為的就是加強徐州一帶和長江防線的兵力,可是當時的領導者考慮,自己的部下可能不願意去那樣的地方支援前線,便讓他繼續留在平津駐守。
想要打勝仗,就一定要知己知彼!主席不僅考慮到了我方戰隊的實力,還順帶思考了一下,為老蔣的部隊做出了分析。
因為南線戰局進展很快,所以我們的偉大領袖,猜測老蔣有可能會調動華北的兵力,去加強長江防線。這個時候,主席又對傅作義部隊進行了思想鬥爭。
主席派出了一位中間人,和符定一起勸說傅作義起義。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席當機立斷,命令東北部隊迅速入關,包圍三座城市。
其目的也是為了切斷敵人逃跑的退路,主席做了很多工作,為的就是迷惑敵人。同時毛澤東還決定以聶榮臻的名義,透過符定一等人,派老傅到石家莊談判。
二、對不同敵人,採用不同的作戰方針
老傅這個人有些陰險,雖然表面上接受了主席的意見,其實他真正的目的只是想儲存自身的實力。其仍然有可能西逃和南下,其中西逃的可能性最大。
根據聶榮臻的回憶,主席在野戰軍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根本沒有給傅作義逃脫的機會。他決定包圍張家口和宣化,切斷敵人的後路。
其實從戰略上來看,主席已經勝利了。後來根據主席的部署,華北第三兵團迅速包圍張家口,主席利用微小的希望,掌控全域性。
在整個過程中,主席一直強調:不要打張家口和新保安等地的敵人,否則敵人可能會迅速狂跑。主席在電報裡,明確表示了自己的目的。
他這樣說:我們的目的不是首先包圍北平,而是要包圍幾個重要的城市。但我們一定需要小心謹慎,不要讓敵人看出我們的目的。
因為敵人對我軍的積極性總是估計不足,可他們卻很有把握,總是自耍小聰明,結果卻欲哭無淚。不過我們不用擔心,畢竟他們只是驚弓之鳥。
主席還在電報中,規定了我方大致攻擊的順序,首先是塘蘆區,緊接著攻打新保安。趁熱追擊拿下唐山區,然後拿下天津和張家口,最終是北平。
三、對主席的評價
後來,葉劍英同志對偉大的領袖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我認為主席把軍事原則,運用到了出神入化,超乎尋常的水平。
從這位偉大領導人的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主席在軍事指揮上的高超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久後局勢真的發生了改變。
果然如主席預測的那樣,傅作義放棄了重要的地區,不再對其防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輕鬆按照之前的部署,取得預想中的勝利。那個時候的傅作義已經變成了籠中之鳥,就算插翅都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