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30日10時,一輛越南人民軍的坦克衝入南越偽“總統府”,標誌著長達20年的越南戰爭降下了帷幕。
這輛編號為390的中國造59式坦克,至今仍在越南的軍事歷史博物館向遊客展示,它是中國大力援助越南民族統一戰爭的見證。
越南軍民能夠打敗強大的美國侵略者,避免了像朝鮮半島那樣一分為二的命運,同中國政府的大力援助是分不開的。
縱觀世界戰後70多年的歷史,凡是能夠戰勝強大侵略者的弱小國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毗鄰中國。
但越南取得了統一南方的偉大勝利後,原先緊密團結的越南勞動黨出現了分裂,以黎筍為首的親蘇派把持了黨政軍大權。
他們被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忘記了這一勝利是靠背後強大的中國,而狂妄地以“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詡,企圖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稱霸東南亞,統一三國(越南、寮國、柬埔寨)。
為了獲得蘇聯更多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黎筍一夥不惜跟昔日的恩人中國翻臉,在國內大規模地驅逐華僑,還在中越邊境開槍開炮騷擾,打死打傷我國邊界居民多人。
1978年12月,越南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動20萬軍隊侵略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軍悍然佔領了柬埔寨首都金邊,令世界各國的輿論一片譁然,紛紛譴責越南的侵略行徑。
1979年2月19日,為了保衛邊疆安寧,我廣西、雲南軍區集中了30萬大軍,發動了雷霆萬鈞的對越自衛還擊戰。
在歷時一個月的作戰中,我軍連克同登、老街、高平、諒山等24座越北城鎮,殲滅越南正規軍和地方軍共5.7萬餘人,基本上攻克了整個越南北部地區,沉重地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者的氣焰。
當越北戰場上的硝煙散去之後,這場戰爭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特別是在網路軍事論壇裡,圍繞當年對越作戰的討論經久不衰。
有些軍事愛好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東線(廣西方向)我軍打得不如西線(雲南方向),進展緩慢,傷亡較大,這是東線總指揮許世友指揮得不好,如果換劉伯承、粟裕這樣的“戰神”來指揮,必定能給越軍以更加沉重的打擊。
這樣的觀點是否能夠成立呢?首先讓我們先看劉伯承、粟裕有無可能掛帥。
在開國十大元帥中,劉伯承元帥排在第四位,這充分說明了他的功勳卓著。他也是十大元帥中負傷最多的,總共在戰場上負傷九次,有一隻眼睛中彈失明。
劉伯承元帥五十大壽時,葉劍英元帥曾作詩讚頌他:“太行遊擊費糾纏,撐住平遼半壁天。遍體彈痕餘隻眼,壽君高唱凱歌旋。”
1979年,這位譽滿天下的“軍神”已經87歲,雙目完全失明,長年臥床不起,靠鼻飼維持生命。顯然,讓這位老元帥掛帥出征是不可能的。
粟裕大將也是我軍的一位著名戰將,曾經譜寫過一系列的軍事傳奇。
他協助陳毅元帥指揮了黃橋、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獨立指揮了蘇中七戰七捷、豫東和濟南戰役,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參加指揮了渡江戰役,赫赫戰功,名聞中外。
1955年全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時,粟裕在十名大將中名列第一位。
1979年粟裕72歲,比劉伯承元帥年輕15歲。他在戰爭年代也多次負傷,頭骨中嵌有三塊彈片,這使他後半生都患有頭痛症。有的軍事愛好者據此認為,粟裕將軍也不可能率軍出征。
但從《粟裕年譜》看,1978年粟裕頻頻地出席各種會議、視察各地、會見外賓甚至出國訪問。
1979年1月,粟裕還分別在軍事學院和中央黨校作了《對未來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的長篇報告,這個報告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由此看來,此時的粟裕未必不可以披掛上陣,但他為何未能指揮這場自衛反擊戰呢?
首先是軍事指揮體制的問題。這場中越邊界自衛還擊作戰,是由中央軍委指揮廣州、雲南軍區部隊實施的。如果粟裕要在第一線指揮這場還擊戰,就要擔任廣州或雲南軍區司令員。
而從我軍實行軍銜制以來,大將通常是主管一個部門或軍兵種,而沒有過擔任軍區司令員的例子。粟裕曾長期擔任總參謀長和國防部副部長,再讓他去擔任軍區司令員顯然不合適。
當時中國是擁有10億人口的大國,綜合軍事力量居世界第三位,堪配做對手的只有美蘇兩國,而像越南這樣的地區性國家可以說沒能力與中國一較高下。從80年代發生的“3213魚雷艇事件”,就可以看出中國有多牛氣!
1985年3月21日,北海艦隊發生了一起魚雷艇叛逃事件。3213魚雷艇的兩名水兵叛變,槍殺了艇上的6名幹部,並將其餘的水兵都關進船艙裡,然後駕駛魚雷艇向韓國方向逃跑,9小時後因燃油耗盡而在海上漂泊。
第二天,韓國的漁民發現了這艘魚雷艇,韓國警備隊立即出動了巡邏艇,把它拖到韓國內海的一座小島附近。
韓國漁船“漁威6”號船長康東益在向記者講述當時發現3213魚雷艇的情況
這時,我北海艦隊的3艘軍艦趕到了現場,打算強行把3213魚雷艇拖回國內。韓國立即出動了軍艦進行攔阻,美國也派飛機前來阻撓。
我北海艦隊的水面戰艦全部出動,飛機和潛艇也趕來支援。韓國自知抵擋不住我強大的海空戰力,只好提出雙方談判解決問題。
但韓國在談判桌上推三阻四,想把艇上的兩名叛徒交給臺灣省。當時臺灣省也派大批人員來到韓國,企圖不惜一切代價把叛徒接走,以作為他們進行宣傳的資本。
於是,我北海艦隊的戰艦再次向前開進,擺出了態度堅決的架勢,結果韓國方面立馬癱軟了下來,同意把魚雷艇連同叛徒都交還我方。最終,這兩名叛徒都受到了軍法的嚴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像韓國和越南這樣的國家,整體實力和我國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當時中國為了奪回魚雷艇和兩名叛徒,擺出了對韓國不惜一戰的態度。
而韓國對雙方的實力差距認識得很清楚,不僅乖乖地把魚雷艇和叛徒交還我方,後來還千方百計跟中國修好。在中韓建交之後的幾十年裡,韓國政府也從不敢輕易得罪中國。
越南取得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後,滋生了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心理,認為中國軍隊近30年沒有打大仗,而越南軍隊從抗法戰爭起就打了近30年,自認為是美蘇軍隊之外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因此,它才敢狂妄地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但世界其它國家都將此事看成了一個笑話。
當時,中國軍隊雖然近30年整體保持和平,但能征善戰的老將大多數健在,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一以貫之;而越軍純粹就是我們教出來的徒弟,要同師傅較量無異於以卵擊石。
中國軍隊也是在朝鮮打敗美軍的強旅,同擅長打叢林游擊戰的越南軍隊相比,中國軍隊更善於進行大兵團作戰。
另外,70年代末的中國,經過建國後30年的艱苦建設,中國國防工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三位,使軍隊的裝備和火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1979年,我軍炮兵和裝甲兵實力均居世界第三位,全軍擁有各種型號的坦克1萬多輛。中國軍事實力對越南完全是碾壓性的,雙方開戰的勝負不存在大的懸念。
此外還有一點,當時蘇聯與越南是軍事同盟關係,中國出兵進行自衛還擊作戰,就要準備提防蘇聯在北面製造事端,這才是真正值得中國重視的問題。
粟裕對新條件下的反侵略戰爭多有研究,把他留在中樞對付北面的蘇聯才最合適,畢竟蘇聯才稱得上中國真正的大敵。
就這樣,這場還擊戰就沒有由老將粟裕出馬掛帥,而是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雲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分別統率東西兩路大軍,向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展開了勢如雷霆的反擊。
也許有些人仍然會覺得遺憾,認為如果這場戰爭由粟裕來指揮會更加酣暢淋漓。
最近幾十年來,粟裕將軍的戰績透過各種媒體得到了廣泛宣傳,許多人都把他看成是我軍最能打仗的將軍,就連國民黨都有人稱他為“第一戰神”。
粟裕將軍最令人稱道的軍事戰績是:在解放戰爭的第一年裡,他協助陳毅指揮華東野戰軍打了一系列勝仗,殲滅國民黨正規軍和雜牌武裝共43萬人,戰績居當時我軍的各大野戰軍之冠。
1947年8月24日,毛主席在給陳毅和粟裕的電報中說:“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
由於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初期的戰績冠蓋全軍,尤其是許多勝仗的規模比其它野戰軍的勝仗大,如蘇中七戰七捷、宿北、魯南、萊蕪和孟良崮等戰役,使許多軍事愛好者認為粟裕是我軍將帥中最能打仗的。
但是他們忽略了這樣的一個基本事實:當時華東野戰軍是我各野戰軍中最強大的。
解放戰爭開始前,我軍有五個最大的戰略根據地,即華中、山東、東北、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這五大解放區都有兩三千萬人口、二三十萬軍隊。其中,華中和山東合稱為華東解放區,設有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軍區。
可見,華東解放區是一個超大型戰略根據地,匯合了華中和山東兩大解放區,其軍事、經濟和人口實力遠超其他解放區,在戰爭初期取得的戰績理所當然會更大些。
這裡面當然有粟裕將軍指揮有方的因素,但不能因為其它根據地的戰績不如華東,就說其它野戰軍的統帥不如粟裕會打仗。
在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將軍也指揮過一系列勝仗,如膠東保衛戰和濟南攻堅戰等。雖然他的總戰績不能跟粟裕將軍相比,但他指揮的部隊也沒有粟裕指揮得多。
許世友指揮的華野東兵團只有4個縱隊,而粟裕作為華野代司令員指揮16個縱隊。
所以不能因為粟裕的戰績比許世友大,就認為許世友的軍事才能比粟裕差。從許世友只用短短八天就攻克濟南來看,他不失為我軍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許世友在指揮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東線作戰時,是不是像坊間傳聞的那樣表現不太好,致使廣西方向的作戰打得不如雲南方向呢?
當時東線我軍的反擊戰有三個主戰場,一是高平方向,二是諒山方向,三是祿平方向。其中,諒山方向(這裡是第55軍)和祿平方向(這裡是第43軍)都打得很好。
但在高平方向的作戰就相當不順利,遭到許多不應有的損失。後來有些人說東線作戰打得不理想,主要就是指我軍在高平方向的作戰。
越南的高平省是一塊楔入中國的突出部。這給我軍圍殲高平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果我軍以兩路大軍實施向心突擊,就可能把據守高平之敵包圍起來。
因此,廣西前線我軍決定以高平為主要突擊方向,在這裡集中了第41、42軍(附第43軍第129師),準備分南北兩路實施大縱深的穿插進攻,首先完成對高平之敵的全面合圍,再投入後續部隊將該地區守敵全殲。
應該說這一戰役設想是很正確的,如果進攻部隊順利地實現了戰役目標,就可以在高平打一個漂亮乾脆的大殲滅戰。
當時,高平守敵為1個正規師加地方武裝共1.5萬人,而我軍在高平方向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應該說消滅該地的越軍是十拿九穩的。
但是在高平戰役的進行過程中,卻出現了某些未曾預料的情況:
擔任北路穿插任務的第41軍第121師急進時,沒有足夠的兵力來維持後方交通線,致使我軍後勤運輸車隊遭到敵人伏擊,嚴重影響了前方部隊的持續作戰行動。
擔任南路穿插任務的第42軍第124師遭遇越軍決堤放水,而附近又沒有其它道路可以利用,結果這一方向的穿插行動受到極大遲滯。
最終,我穿插部隊經過4天才到達指定位置,嚴重影響了這一主要戰役的程序。
戰前,從中央軍委到廣州軍區前指都認為,只要我軍實現了對高平越軍的戰役合圍,越軍在該地區的防禦體系就會瓦解,守敵會信心動搖而紛紛奪路突圍,這樣我軍就可以順勢對逃敵實施各個殲滅。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情況看,當交戰一方的軍隊被敵重兵合圍後,為了避免彈盡援絕只能拚命突圍,一旦突圍不成就會士氣崩潰,很快就會陷入全軍瓦解的狀態。
如蘇德戰場的基輔戰役後期,蘇軍西南方面軍的後路被德軍切斷,共有452720名官兵陷入了重圍,在幾番突圍不成後,隨即因彈盡糧絕而陷入崩潰,大量官兵成為德軍的俘虜。
又如1945年春,德軍B集團軍群被美軍包圍在魯爾工業區,因突圍無望而投降的德軍高達30萬人。
但越軍與我軍預先估計得相反,他們發現退路已被我軍切斷之後,便紛紛化整為零鑽進山林裡,打起了他們的拿手好戲——游擊戰。但我軍也是打游擊戰起家的,立即轉入了分割槽清剿作戰。
由於高平地區面積廣闊,山深林密,清剿行動直到撤軍時仍未完成。但高平作戰仍然殲敵19000人(開戰後越軍動員了許多復員軍人,所以參戰兵力比我軍估計的要多)。
由於越軍敗退時總帶走傷員和屍體,所以實際殲敵數字還要更高一些。
總的來說,高平之戰是一個大勝仗。我軍的這次對越還擊戰共殲敵57169人,在高平的殲敵數字就佔了三分之一。
雖然這次戰役打得不是很完美,但主要責任不能由許世友來負,因為戰前許世友主張穩步推進,而不是進行大縱深穿插作戰。
廣州軍區前指最初確定的作戰方針是:全線展開,同步推進,淺進縱深,分割包圍,穩紮穩打,各個殲滅。如果我軍採取這樣的打法,可以充分發揮我兵力火力優勢,後勤供應也有更加可靠的保障。
廣州軍區周德禮參謀長到北京彙報了這一作戰方案。軍委領導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穩妥的方案”,但有可能達不到大量殲敵的效果,所以最終沒有批准這一方案。
軍委的意見是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首先切斷敵人的退路、然後包圍全殲敵重兵集團。軍委的這一思路也沒有錯,我軍歷來就是採取這樣的打法,過去打國民黨和美國人屢試不爽。
高平戰役是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也取得了重大的戰果。至於戰役程序不夠順利,是由許多客觀原因造成的。
首先,廣州軍區部隊以往的訓練是抗登陸,準備抗擊美軍和國民黨軍的進犯,而對山地叢林地區作戰比較生疏。
其次,這次還擊戰前我軍準備的時間太短,未能仔細偵察高平地區的地形地貌。
戰後,軍委組織了一個作戰經驗總結工作組,由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率領前往南疆。
當年4月,宋時輪在作戰部隊裡調查研究後,向許世友提出了他的一個看法:在異國作戰實施大縱深戰役穿插的做法欠妥,結果是想包圍敵人卻效果不好。
宋時輪是粟裕將軍的老搭檔。當時,兩人分別是軍科院的院長和政委。宋時輪將軍的這一看法,是傾聽了部隊指戰員的意見,再經過分析研究後得出的。
當然,並不是在異國就不能進行大縱深戰役穿插,而是戰前我們部隊的準備時間不足,平時對山嶽叢林戰的訓練也不夠,所以這次在高平的作戰打得不大順利。
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最大亮點在諒山方向,在這裡作戰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第55軍。該軍採取許世友穩步推進的打法,利用充足的後勤供應,集中大量炮兵狠狠打擊敵人。
在整個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第55軍炮兵共發射了13萬9245發炮彈,打得當面的越軍叫苦連天、死傷慘重。如1979年3月1日,第55軍炮擊諒山市區的軍事目標時,半小時的火力急襲就打出9919發炮彈。
守軍驚恐地向越軍總參謀部報告說:“敵人火力非常厲害,簡直不可想象,炮聲隆隆,從未見過這樣猛烈的炮火。”
到這場自衛還擊作戰結束時,第55軍共計殲滅越軍10951人(俘虜108人),戰績居我軍這次參戰的各軍之冠。
許多軍事愛好者認為,這場自衛還擊戰中東線打得不如西線,其根據是西線我軍的傷亡比東線少。但他們忽略了東線才是這場戰爭的主戰場。
首先從雙方參戰兵力看,越軍在東線的兵力是6個正規師,而在西線只有2個正規師;我軍在東線投入了19個陸軍師,而在西線只投入了10個陸軍師。
其次從戰區的面積來看,西線戰區的面積約為1400平方公里;而東線戰區僅高平省就有2400平方公里。
再看東西兩個戰場的殲敵數字。東線我軍共斃傷越軍39346人,俘虜越軍1325人,合計40671人;而西線我軍共斃傷越軍15650人,俘虜越軍848人,合計16498人。
東線我軍的殲敵數量是西線的2.46倍,而傷亡則是西線的1.97倍。可以看出東線我軍殲敵比西線更多,而交換比也比西線傷亡更少,完全得不出東線打得不如西線的結論。
可見,許世友將軍不愧是我軍一位優秀指揮員,他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表現是讓人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