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勝利對於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意義都是至關重要的,中國人民捍衛國土完整、民族尊嚴的信念不僅是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極大鼓舞了世界上許多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奮起反抗,不做亡國奴。
在二戰期間,中國在選擇戰地策略上一再進行調整為的就是適應瞬息萬變的局勢,而重慶曾經作為大後方陣地,有其重要的優勢。
那麼,抗戰時,日軍為何經常襲擾重慶,卻沒有頻繁轟炸延安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瞭解這個原因前,先了解下重慶的優勢。
一、重慶的優勢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東邊是湖北和湖南,南邊是貴州,西邊則緊靠四川,北邊是陝西,而重慶的別稱也不是隨意得來的,北邊是大巴山,東邊是巫山,東南是武陵山,南邊是大婁山,這樣的地理位置明顯易守難攻。
重慶除了山多,坡地也較多,所以常常有人說重慶的交通網是百度地圖也沒法精準定位的,外地人進入重慶後也極其容易迷路,在沒有本地人協助的情況下大機率容易走失在重慶。
重慶除了被稱為山城,還有一個重要的別稱,那就是霧都。
重慶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氣候春夏秋冬分明,夏天多高溫但降水量也很大,加上重慶的四周環山,江水不容易蒸發擴散,常年處於潮溼多雨的狀態。
潮溼的空氣常常凝聚成為霧,特別是在冬季尤為明顯,所以重慶也被稱為霧都,這一點聽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優點,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卻成為天然的屏障保護重慶人民,併成為抗戰後期重要的氣候優勢。
重慶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得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後期將其選作臨時首都。
二、臨時首都的重要性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大多數地區已經淪陷,包括作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也已經淪陷。
彼時,國民政府只能重新選擇地點,起初,國民政府原本想選擇湖北武漢作為新的臨時首都,但武漢在戰略位置上不具備優勢,之後又將目光轉向成都,成都雖然處於四川盆地之中,但在戰備資源上卻比不上重慶。
在一番考慮下,國民政府將目光投向了重慶,重慶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顯然大於其他地區,並且更重要的是許多從淪陷區轉移的工廠都在重慶。
當時抗戰已經進入僵持階段,戰備資源是極其重要的條件之一,重慶在物資上的豐富也有很大優勢。
而將重慶選作國民政府所在地,好處是日軍很難輕易攻下,我國軍隊也比較容易防守,但帶來的後果是重慶在抗戰期間多次遭受轟炸。
從1938年到1943年期間,日軍的轟炸機對重慶的轟炸超過兩百餘次,也即是說平均十天內就進行一次轟炸,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防空洞就是戰爭時期修建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在飛機轟炸時期進行防禦。
三、為什麼沒有轟炸延安
二戰期間,日軍多次轟炸延安,同樣作為抗日基地的延安為什麼不被轟炸呢?其實很簡單,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地理位置。
延安其實也被日軍轟炸過,但被轟炸次數並不多,人員損失也遠遠不如重慶。
這是因為延安位於黃土高坡,人口分佈並沒有川渝地區密集,在延安進行轟炸也無濟於事,日軍在後期早就是強弩之末,根本沒辦法支撐巨大的軍資,轟炸延安並不會帶來多大的結果,日軍只能將炮火集中於重慶地區。
延安沒有被轟炸不代表是倖免於難,重慶遭受多次轟炸是我們無法忘記的歷史,從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對我國進行非正義的侵略戰爭開始,就已經是不能被原諒的真實歷史。
日軍從開始攻打我國開始,在我國犯下的種種罪行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無法忘記。
可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秉著和平發展的思想接納著他們的遊客。
可惜,我們雖然付出了,但有些人仍堅持不改,甚至還有一些“自己人”會發出驚人的言論,讓人聽見後便覺得寒心。
對於這樣事情的發生,有時候,我們不禁反思,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難道中國國民在今天真的漸漸遺忘歷史了嗎?顯然沒有,中國人民沒有忘記慘痛的歷史,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以理性的眼光看待過往的歷史!
不再是過於激進,也不再是漠不關心,而是以真正理性的眼光去面對過往,這一天就在不久的將來。
總結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6週年,中國人民在76年前以堅定不移、寧死不屈的精神進行抗戰,這是值得中國人民去銘記的大事。
在千變萬化的時代下,個人信念的堅定不移或許需要先提升對國家、對民族的榮譽感。
生於這片土地,死於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是最為樸素也最崇高的情感,無論走了多久的路,爬了多高的山,思想境界到達怎樣的高度,愛國始終是最根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