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這首陪伴著60後、70後長大的歌曲,
是小時候文藝匯演必備曲目,至今朗朗上口。
這首歌的演唱者才旦卓瑪清亮的嗓音猶然在耳。
《唱著山歌給黨聽》《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原唱都是她,
這位藏區走出來的歌手,從目不識丁到人民歌唱家,
她的一生見證了太多傳奇。
1937年,才旦卓瑪出生在日喀則一個農奴家庭,
家裡三個孩子,她是最小的那個,
她的名字在藏語裡寓意為長壽的仙女,
然而這個小仙女卻有著不幸的童年。
父親要去給農奴主放牧,母親則要給農奴主種地、紡織。
父母即便是每天勞動,家中依舊很清貧。
才旦卓瑪由於年紀小,每天只能負責放羊,
她唯一的樂趣就是唱歌,
父親喜歡音樂和藏戲,經常一邊勞動一邊哼歌,
有時候也會讓孩子們對唱,音樂成為苦中作樂的唯一方式。
那時候才旦卓瑪的嗓音又亮又高,在小小的藏區非常有名,
經常在大家休息的時候讓她唱一曲。
1951年,解放軍來到了西藏,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安營紮寨,
絕對不佔用群眾一針一線。
解放軍的到來給西藏帶來了和平解放,
後來才旦卓瑪加入文工團填寫資料的時候,
他們向來以藏曆為主,她不知道自己的公曆生日,
便將八月一日當做自己的生日。
西藏和平解放後,才旦卓瑪一家也過上了好日子,
有了公平的農場和土地,可以靠自己的勞動填飽肚子。
1956年,當地組織大型文藝匯演,
在當地小有名氣的才旦卓瑪被推上了舞臺,
那是她第一次登上正式舞臺。
19歲的才旦卓瑪一鳴驚人,清澈、嘹亮的嗓音技驚四座,
她下臺後立馬被日喀則文工團相中,邀請她作為歌唱演員,
並且立馬帶她到各地去巡演。
才旦卓瑪的父母之前根本沒有聽過文工團,
自從女兒被帶走後每天擔心不已,
過了好久女兒才結束演出回了家,但整個人大變樣。
以前的才旦卓瑪又黑又瘦,是個皮包骨頭的小女孩,
出去一趟竟然胖了不少,而且還穿上了新衣服。
原來才旦卓瑪原來的衣服太破了,文工團專門給她製作了一套新的演出服。
加入文工團後,才旦卓瑪成為重點培養物件,
將她送到西藏民族大學,學習漢語,
這也是她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成為一名正式的學生。
在這期間,才旦卓瑪還遇到了自己的丈夫,也是她的初戀南加多吉,
一名來自青海藏區的解放軍戰士。
當時整個藏區對解放軍非常崇敬,將他們視為英雄,
很多藏族姑娘都嫁給瞭解放軍,才旦卓瑪也不例外,
21歲的她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丈夫同樣非常支援她唱歌。
不久之後,上海音樂學院到西藏招生,也是招收藏區的學生,
才旦卓瑪被選中,從西部高原,來到了上海灘。
剛剛來到上海的她非常不適應,常常感覺頭暈,
而且睡不醒,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了平原的生活。
上音的老師們對這個藏族學生非常照顧,
尤其是她的老師王品素,才旦卓瑪生病時醫生開了很多中藥,
但在宿舍沒辦法熬藥吃,她便在自己家熬好帶過來給卓瑪。
有空的時候王老師還特意帶她去黃浦江坐船,
當時浦東還是稻田,幾十年後成為最繁華的商業區。
這個藏族學生同樣也讓老師們長了見識,
她從未正軌得學過唱歌,能歌善舞是血液裡的天賦,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才旦卓瑪甚至不知道怎麼開嗓。
後來王品素老師跟卓瑪學藏語,
專門為她設計了藏語的開嗓方式,
學會開嗓的卓瑪越唱越高,甚至鋼琴都夠不上她的音調。
入學後不久央視拍攝紀錄片《今日西藏》,
反映西藏和平解放前後的鉅變,
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
當導演聽說上海音樂學院有一個藏族學生時,
立馬點名要求這個學生來演唱主題曲。
就這樣才旦卓瑪成為《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演唱者,
農奴出身的她最有話語權,這首歌的歌詞也是她的心境。
這部紀錄片播出後,這首歌火了,
嗓音嘹亮的卓瑪火到了北京,在行業內赫赫有名。
不久後《唱支山歌給黨聽》又找到了她,
這首歌來源雷鋒日記,原唱是任桂珍,
1963年才旦卓瑪第一次聽到這首歌。
當時才旦卓瑪剛剛從食堂打飯回來,廣播裡剛好在播放這首歌,
她立馬停住了腳步,那時她的漢語還磕磕巴巴,
但她聽懂了歌詞的含義,這就是所有藏民想說的話。
卓瑪深受感動,主動找到王品素老師,
請老師一字一句地用漢語教她歌詞。
王品素不僅教會了才旦卓瑪唱漢語版的這首歌,
還專門找到這首歌的作曲者朱踐耳老師為她把關。
當朱踐耳聽到藏族歌手演唱自己的歌曲時既興奮又感動,
不久後,電影《雷鋒》開始製作,
這首歌作為電影主題曲,他便推薦了才旦卓瑪的版本。
隨著電影《雷鋒》的公映,才旦卓瑪再次唱紅了這首歌。
1964年,北京組織大型戲曲片《東方紅》,
才旦卓瑪再次被點名要求參加表演。
得到這個訊息時,才旦卓瑪連同老師王品素都激動萬分,
但這時的卓瑪卻生病了,她扁桃體發炎,
醫生建議休息並且進行切除手術。
但這樣的表演機會千載難逢,而且她還要為領導獻唱《唱支山歌給黨聽》,
當時卓瑪抱著即便以後再也不能唱歌的風險,
堅持參加這場演出,她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黨的感激。
萬幸,她完美得完成了這場演出。
這次演出之後,才旦卓瑪被記住了,她多次還為外賓進行表演。
有一次外賓參加演出,才旦卓瑪還特意獻唱了外語歌,
外賓說唱得很好,只是有一句沒有聽懂。
1972年,才旦卓瑪又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
這首歌誕生於1960年,是由一位叫常留柱的歌手演唱了,
他曾經多次在藏區進行演唱,深受藏民的歡迎。
後來這首歌被帶去參加文藝匯演,
由一位非專業的藏族歌手雍西演唱,
而這位歌手就是著名歌星韓紅的母親。
直到1972年,這首歌重新錄音,才請到了已經成名的才旦卓瑪,
這首歌一遍中文詞,一遍藏文詞,朗朗上口,
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連小朋友都會唱,
甚至很多人都專門學習了藏語的歌詞。
才旦卓瑪年少成名,憑藉著天賦般的唱功,
和後天的努力,唱紅了一首又一首代表作,
她為藏漢團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了為人敬仰的歌唱家,
從此她的腳步踏遍全國各地,到處進行演出。
有一次她要給戍邊的戰士進行演出,但是因為條件太過艱苦,
交通不便,她無法到現場演唱,最終她只能在電話裡為戰士唱歌,
儘管如此電話兩頭的歌者和聽眾都激動不已。
還有一次同樣去到邊防演唱,但炊事班的戰士因為做飯沒有到現場,
才旦卓瑪得知後立馬跑到廚房單獨為這八個人演唱,
把戰士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才旦卓瑪取得如此成就的背後,家人才是她最強有力的後盾,
尤其是丈夫南加多吉,一個人既當爹又當媽。
才旦卓瑪在1966年生下了第一個女兒,
但女兒出生三個月後她便外出工作,
女兒基本上都是由丈夫一人帶大,1974年,出生的兒子也不例外。
才旦卓瑪後來到上海學習,丈夫便帶著兩個孩子也到了上海,
有一次丈夫有事回老家,兩個孩子都鬧著要爸爸,
她一個人根本應付不來兩個孩子。
有時候丈夫也會抱怨妻子,說她只是把家當成旅館,
每天都在外面忙工作,絲毫不照顧家裡。
但丈夫也只是口頭上抱怨,工作上還是全力支援。
後來家裡兩個孩子實在忙不過來,請了一個保姆,
才能讓丈夫有了自己的時間,從繁忙的家務中脫身。
才旦卓瑪在音樂上貢獻傑出,但她的家人卻絲毫沒有沾上她的光。
她的父母一直在藏區生活,兄弟姐妹也全都是牧民,
沒有一個人因為她走出西藏,進入政要部門工作,
就連她的兩個孩子最後也回到藏區安家,
兩個孩子甚至沒怎麼看過媽媽的演出。
最令她心痛的是女兒尼瑪卓瑪,女兒從小身體就不好,
結婚生子後早早病逝。
才旦卓瑪久久都不能接受女兒病逝的事實,
她常常恍惚中覺得女兒對她說不舒服,
讓她更加自責沒有好好照顧女兒。
親戚曾對她說,憑藉她的職位完全可以給女兒安排一個好工作,
去到大城市享受更好的醫療條件,女兒也不至於如此早逝。
但才旦卓瑪依舊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和資源,
為家人牟取任何福利,她心裡始終懷有敬畏之情,
感恩自己所獲得的一切。
隨著年齡漸長,才旦卓瑪的演出慢慢減少了,
她和老伴也有更多的時間相處。
但南加多吉卻患上了高原高血壓,不能再回到老家生活,
他們便在成都買了一套房子,把那裡當成了第三個家,
另外兩個家一個在藏區,一個在上海。
才旦卓瑪依舊要三個地方飛來飛去,
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忙於工作。
如今才旦卓瑪已經84歲,她依舊活躍在舞臺上,
容顏漸老,嗓音未變,依舊清澈嘹亮。
她患有糖尿病,每天都需要吃白糖片,
但她對音樂的熱情卻沒有減少分毫,只要有需要,她立馬登臺。
才旦卓瑪是最知名的少數民族歌唱家,始終保持著謙遜的姿態,
為音樂做出貢獻,她繼續唱歌也是聽眾的福分。
文|Nancy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