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吃素,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健康養生”或者“愛護動物,不忍殺生”。可是,長期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素食主義群體——一部分印度人,對吃素的看法,角度卻很不一般。
印度有超過83%的人口屬於印度教徒,他們有這麼個講究——種姓越高的人,越要遠離動物製品,只有“下等人”才吃肉!
原本,按照教義規定,印度教裡面,瘤牛是溼婆大神的坐騎,也屬於神仙編制。所以,印度教徒,是不允許吃瘤牛肉的。
後來,漸漸地發展到了其他品種的牛身上。
甚至有時候,連穆斯林殺牛,他們也要譴責,甚至去暴力干涉。
印媒報道截圖,一名50歲穆斯林老漢被疑殺牛,遭遇一群印度教徒毆打致死
可是,似乎,除了牛肉,很多講究的印度教信徒,連其他動物製品都不願意碰了,這又是圖個什麼呢?
原來,跟咱們一提及主動吃素,多源自“不忍殺生”的理念正好相反,印度人對於動物製品,帶著一種天生的偏見與歧視。
在印度教的理念中,動物製品屬於“汙穢之物”,高種姓群體為了保持身體的純潔高貴,必須得遠離肉食,以便跟其他低等群體做出區分;而且,吃素,還更能提升他們的修行境界,拉近和神的距離。
在宗教的加持和“高貴人群”的影響,時間一長,大量中低種姓的印度老百姓為了追求這種“高貴”的生活模式,也都開始“自發”排斥動物製品,以吃肉為“恥”了。
對了,類似被中低種姓“爭相效仿”的“高貴傳統”,還有那個能要了人命的鉅額嫁妝習俗。
要說吃素在印度民間多普遍,可以參考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相關情節——為了增加兩位練習摔跤的女兒的體力,當爸爸的去穆斯林的攤位上買了雞肉在廚房裡燉,但卻遭到媽媽的極力反對,憤怒的要噴出火來。
要知道,早前給兩個閨女剪成男孩子的小平頭時,媽媽的反應都沒有如此強烈。
另外很典型的,像莫迪總理,原本來自於中底種姓的“吠舍”群體(賤民出身那位,是印度總統,屬於一個象徵性的虛位元首),照說是沒有吃肉禁忌的,但為了保持“修行”狀態,他半個世紀都沒沾過丁點葷腥...還有女色。
不過,莫迪是喝牛奶吃雞蛋的,所以看起來一大把年紀了,還是挺矍鑠的,精神頭十足。
要說嚴格純素生活的,當屬印度聖雄甘地他老人家,只靠糧食和果蔬維持生命,動不動還要來個絕食——你看這小身板。
這麼看,在大部分國民不吃牛肉的情形下,印度竟然成了排名很靠前的世界牛肉出口大國,這樣的“怪現象”就可以理解了——我不吃是嫌棄“髒”,出口給外國人,去“汙染”別人,自然就木有什麼心理負擔了。
然而,這樣的民情下,我們又可以發現,印度人的體型,往往呈現兩種極端——油膩肥胖和骨瘦如柴。這其中很大原因來自於,他們幾乎全民吃素的傳統。
這方面,大家肯定有體會,你中午吃飄著白菜幫子的純素面條湯,可能兩碗下去,仍沒太飽,下午還總想吃點啥;但換成大米乾飯蓋肉菜,一碗就能管到天黑。
而單看熱量的話,每100克牛肉的熱量是123大卡;100克米飯的熱量為116大卡。
但是,同等重量牛肉的營養價值,是遠高於米飯的。
另外,紀錄片《素食行者》中“帶貨”的“人造肉”,也就是所謂的豆乾製品,每百克熱量是197大卡,而同等分量的瘦豬肉則為143大卡。
也就是說,如果你長期吃素,而且還不具備聖雄甘地那樣的個人“自制力”,更沒有莫迪總理那種國家財政報銷的頂級營養師和保健團隊...
那麼,只要條件允許的話,你會為了追求飽腹感,超額攝入米麵、甜食和油炸食品,再加上大量重口味的香料....然後,那些基礎性疾病就找上門來了。
非常說明問題的就是,坐擁全球最大素食人口的印度,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常年穩坐世界前兩位(時而第一時而第二)。
有條件吃上飽飯的,個個身材都不算苗條。
而另外一些沒條件獲取足夠熱量的素食者,則乾瘦的前胸貼後背。
也正因如此,在國際競技體育方面,除了板球以外,印度幾乎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專案,奧運會得個銀牌都興奮得舉國同慶。
而且,由於印度在獨立建國之初,就從國家層面上廢除了種姓制度。因此,在印度,貿然去問一個人的種姓,是個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但這套以種姓來劃分“高低貴賤”的操作,又默默地深植於印度人的心中。
於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操作就被開發出來了——確定對方的印度教信仰後,再觀察他的飲食習慣和禁忌啊!
這方面,可比看長相和膚色要更靠譜的多——畢竟,印度南北的人種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像下圖的寶萊塢影星希裡黛玉,就是很低的首陀羅種姓。
而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住在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姥姥姥爺,都屬於高貴的“婆羅門”種姓。
要說印度教為什麼排斥動物製品,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它的前身——婆羅門教的理念。
婆羅門教的經典《吠陀經》中曾有這樣的描述——
肉類骯髒且汙濁,吃肉就是讓自己的身體遭受汙染,吃素能讓自己變得純潔高貴,獲得神靈的讚賞。
當然,古老的宗教之所以這樣告誡人們,很大程度上,還是源自於早前南亞大陸的生存環境考慮和經濟因素的影響。
首先,在保鮮和冷鏈物流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吃肉,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加之,印度大部分地區常年酷熱、降水集中。每逢雨季,都有大量動物被淹死,當洪水退去後,腐爛的屍體佈滿蛆蟲,散發著惡臭,也讓人在心理上不由地產生了牴觸和厭惡的情緒。
而且,高溫溼熱條件下動物製品很容易變質,誤食後往往會致病致死,這也讓不少人對肉類由衷地感到恐懼。
這種情形下,為了讓眾人遠離“危險”,乾脆把“吃素神聖”這一條寫進宗教典籍,當屬矇昧時代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了。
此外,印度優厚的自然環境和眾多的勞動力,也非常適合發展種植業;而且,相對於畜牧養殖,種植果蔬的風險和成本均要明顯低得多,因此,在印度,糧食和蔬菜作物,都非常便宜。
這也能部分解釋,古代時期,農耕文明總比畜牧/遊牧文明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
這方面,不得不承認,經濟效益,有時候的確是飲食的一個隱形決定因素。
類似的還有源於中東地區的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中,有關禁食豬肉的規矩——養豬需要充足的糧食穀物用作飼料,而在沒有普及科學化養殖之前,大約得喂下三斤糧食,豬才能長出一斤肉,而中東多國至今仍很難做到糧食自給,更別提老早前的古代了。
況且,豬的性格狡猾又懶惰,是不能以“遊牧”形式散養,讓它自己去覓食的。
顯然,茫茫的草原和戈壁灘更適合畜牧業,比如放養牛羊這類自己找草吃的反芻動物。
因此,無論是豬肉還是牛肉,吃或者不吃,很多時候,都離不開祖先們“收益最大化”的考量。
在南亞大陸,要說最純正的“素食者”,除了一部分高種姓印度教信徒,另外一個略顯小眾的印度本土宗教——耆那教,顯然做得更令人瞠目結舌。
和印度教“嫌髒”不同,耆那教對於素食的理念跟佛教非常接近——不忍殺生。
說到這兒,有人會問了,植物它也是生命,只是不會嗷嗷叫罷了,可它們一樣需要光、雨露和肥料——植物們也不應該被隨意傷害吧?
對於比印度教更古老的耆那教徒來說,確實如此——植物的命也是命!
耆那教徒們,堪稱把“吃素”,做到了最高境界——吃土豆都算“殺生”。
耆那教講究萬物均有“神靈”,無論是人類、動物還是植物,都會經歷生死和輪迴,除非透過刻苦“修行”達到徹底的解脫,進入“極樂世界”享福,否則都要不停得輪迴往生。
而且,這個“輪迴”,還相當具有不確定性——你表現不好的話,來世就會當牛做馬備受折磨,或是成為卑微的蟲蟻...
那麼,為了給來世多積攢“福報”,一個重要操作就是,必須按照教義,嚴格堅持“不殺生”的信條。
結果,在耆那教徒的生活中,他們不僅拒絕一切動物製品(牛奶除外),就連植物也只能吃特定種類的特定部分,未發芽、未長蟲的穀物、豆類、菜籽屬於他們的最佳食用物件。
同時,嚴禁食用根莖和根塊類植物——這類植物被連根拔起時,會殃及周邊的其他植物和蟲蟻,也屬於一種“殺生”。
所以,不但吃土豆算做“殺生”,類似的蘿蔔、藕、紅薯等等,都是他們禁止食用的植物。
另外,吃水果也要分品種。比如,種子太多的番茄石榴,就不能吃。
而且,在一些場合中,有些虔誠的教徒還會佩戴口罩,以防傷昆蟲——跟咱們通常意義上的口罩不同,耆那教徒帶的口罩只遮住了嘴,鼻子是露出來的。
有些時候,耆那教徒的一些僧侶,會以親身經歷向他人講述,自己透過長期吃素和苦修,已經能用肉眼看到神靈了。
老實說,其實,那更像是吃素導致的嚴重維生素B12缺乏症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出現的幻覺。
當然,拋開宗教方面的戒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原本吃肉或者吃素,本身並沒什麼值得爭論的,個人選擇而已。
吃素就是一種愛心的表達方式嗎?
那還真不見得。
有木有愛,未必只看你吃肉吃素,就能一概而論的。
幕府時代的日本上層人士都流行吃素,他們“有愛”了嗎?
那個曾經三次進攻朝鮮半島,號稱要佔領大明,將來在浙江寧波養老的豐臣秀吉,據他的傳世鎧甲估算,大將軍的身高約為145cm。
咱們再看看其他幕府時代流傳下來的鎧甲——據估算,當年這些鎧甲的主人們,身高都不會超過一米五~當年他們帶兵打仗的時候,是怎麼上的馬?
自遠古以來,人類的飲食就一直是葷素搭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我們智人的祖先在東非大草原的時候就已經一邊採果子,一邊打獵的了。
人類屬於雜食性動物,天生就是要吃肉來補充蛋白和維生素的,這是萬年來,物種進化的結果,也是自然規律。
況且,像提到印度人愛吃素而引發的各種基礎性疾病,很大程度上就因為,除了主食,人類能從植物中獲得物質的效率很低——這會使飢餓感提前到來,簡單來說,就是吃得更多,更容易攝入超額的碳水化合物。
這樣一來,自然會影響到健康,佔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浪費很多人力物力。
同時,還加大了土地負擔和水源的消耗,進而加重了溫室排放,不見得就有想象的那麼“環保”。
更何況,跟深受宗教影響的印度人不同,中國人從古代起,對美好社會的一大嚮往就是——能隨心所欲地吃上肉。
中國人,為了有尊嚴地吃上大米乾飯蓋肉菜,曾經有多努力,這點,是絕不容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