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結構性心臟病介入質量控制中心等組織聯合釋出了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經皮介入治療指南(2021版)。
1 經皮房間隔缺損(ASD)介入封堵術
隨著介入器材和導管技術的進步,經皮ASD封堵術死亡發生率接近零,嚴重併發症發生率<1%,目前已成為解剖條件合適的繼發孔型ASD的首選治療方式。
2 經皮卵圓孔未閉(PFO)介入封堵術
2017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期連續刊登了REDUCE、CLOSE和RESPECT研究的遠期隨訪結果;2018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有關亞洲高危PFO患者的DEFENSE研究,
這4項RCT均證實了相比單純抗血小板治療,經皮PFO封堵可顯著降低複發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發生率,這些RCT循證醫學證據成為PFO封堵術用於不明原因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的重要依據。
3 經皮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目前,經皮PDA封堵術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並逐漸成為PDA的首選治療方法,外科手術只適用於PDA太大無法封堵或解剖結構不合適(如動脈瘤形成)的罕見患者。
4 經皮室間隔缺損(VSD)介入封堵術
經皮VSD介入封堵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和費用低等優勢,已逐漸成為解剖條件合適的VSD的重要治療方法。
2020年歐洲心臟病協會發布的指南強調,經皮介入封堵VSD是外科手術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法,尤其對於解剖條件合適的膜周部和肌部VSD、外科術後殘餘VSD和無法耐受二次手術的VSD患者。
5 經皮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
越來越多的肺動脈瓣狹窄(PVS)患者在兒童時期透過介入手段進行矯治,經皮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自1982年首次出現後,目前已成為PVS的首選治療方式。
肺動脈瓣反流是肺動脈瓣球囊擴張術後常見併發症,多項長期隨訪顯示肺動脈瓣中重度反流發生率為15%~60%,且反流程度隨時間不斷進展。
研究表明,首次球囊擴張時患者年齡過小、體重<3 kg、體表面積<0.3 m2、BAR>1.4、初始狹窄更高均為術後發生肺動脈瓣反流的危險因素。對於存在1種或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定期隨訪,出現右心功能衰竭或難以耐受反流的患者推薦行外科治療或經導管肺動脈瓣置換術。
來源: 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經皮介入治療指南. 中華醫學雜誌, 2021, 101:3054-3076.
轉載:請標明“中國迴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