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雙鴨山科研小黑屋
作者:葉大敏
深夜,原本是讓忙碌了一天後的人們休息、放鬆的好時間,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成為了獨自流淚,獨自感傷,輾轉難眠的個人獨處時間。
少女睜著眼看著天花板,身心俱疲,但卻沒有一絲睏意,因為她極其不情願但卻清楚地知道,明天還要面對病房一系列繁忙的工作。就在這時,耳邊迴響起電視劇《潛伏》的臺詞“餘則成知道,他只有這一夜悲傷的權利,明天還要繼續他的使命。”
(emmmmm噗好吧,其實也可能就是單純地刷小紅書刷過頭了)
這時,少女閉著眼,摸了摸了床頭櫃的半顆安眠藥,不假思索地一口吞下,她知道這是一劑浮躁社會的心安良藥。
然而,一提及“安眠藥”,我們的視野裡自然而然就會浮現出“濫用”“上癮”“依賴”“過量”甚至“自殺”等負面新聞,安眠藥幾乎到了大眾“談及色變”的地步,而究其根本就在於我們對抗失眠藥物缺乏充分的認識。
但少女真誠地發問:具有抗失眠效果的藥物千千萬,如何選擇一顆合適自己的安眠藥呢?
《臨床睡眠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最近發表了新的失眠治療循證臨床實踐指南,代表了第一個全面、系統地分析治療失眠障礙的單一藥物。採用了推薦評估、發展和評價分級(GRADE)方法對隨機對照試驗進行了系統評價。
然而不幸的是,所有作者的建議的證據水平都是“WEAK”。意思就是,公佈的資料中的證據強度很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推薦的治療或維持睡眠性失眠的藥物都是BzRAs苯二氮䓬類受體激動劑:Z-drugs(三種Z開頭的藥物,包括non-BZD藥物zopiclone佐匹克隆、zolpidem唑吡坦和zaleplon扎來普隆)或BZDs(Benzodiazepines苯二氮類藥物)藥物。
雖然BZDs和Z-drugs仍是失眠藥物市場的主導,BZDs可非選擇性激動γ-氨基丁酸受體A上不同的γ亞基,具有鎮靜、催眠、抗焦慮、肌肉鬆弛和抗驚厥的藥理作用,對焦慮性失眠患者的療效較好;而non-BZDs對γ-氨基丁酸受體A上的α1亞基選擇性激動,主要發揮催眠作用。後者由於該藥物半衰期短,殘餘效應低,產生藥物依賴的風險較傳統BZDs低。因此,該藥治療失眠安全、有效,作為治療失眠的首選藥物。
但這兩類藥物作為作為長期治療,都有許多問題。例如,研究發現BZDs和Z-drugs與第二天的宿醉效應、認知或記憶障礙、停藥後的反覆性失眠、車禍或跌倒,以及濫用和依賴的重大風險有關。(失眠需謹慎,開車有風險!)
除此之外,美國藥理學和實驗治療學會主編的期刊PHARMACOLOGICAL REVIEWS上發文,根據不同作用機制,將抗失眠藥還有其他幾類類別
褪黑素類
褪黑素參與調節睡眠-覺醒週期,可以改善時差變化引起的症狀、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徵和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障礙。但事實是,褪黑素並不是捷徑。對外源性褪黑素,指南檔案的態度是“使用普通褪黑素治療失眠尚無一致性結論,故不推薦將普通褪黑素作為催眠藥物使用”。
食慾素受體拮抗劑
食慾素又稱下丘腦分泌素,其發揮作用的靶點與其他安眠藥不同,它是透過阻斷食慾素受體促進睡眠,縮短入睡潛伏期,減少入睡後覺醒時間,增加總睡眠時間。但目前,此類藥物在國內還未上市。
具有催眠效應的抗抑鬱藥物
包括:
1)三環類抗抑鬱藥物(TCAs):多塞平、阿米替林。
2)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氟伏沙明、帕羅西汀、氟西汀、舍曲林。
3)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4)5-HT受體拮抗/再攝取抑制劑(SARIs):曲唑酮
5)特異5-HT能和去甲腎上腺素能抗抑鬱藥(NaSSAs):米氮平
以上藥物尤其適用於抑鬱和(或)焦慮伴發失眠症的治療,但具體用藥劑量等問題最好還是請遵醫囑~。
總的來說,本少女推薦抗失眠藥物的選擇次序是:
1、首選non-BZDs;
2、如首選藥物無效或無法依從,可以嘗試褪黑素或食慾素受體拮抗劑;
3、如伴隨焦慮或抑鬱狀態/症狀的失眠患者,則可以選擇具有鎮靜催眠作用的抗抑鬱藥。
但畢竟“是藥三分毒”,所以少女覺得能不吃安眠藥儘量不要~
另外呢,作為當代的 “有志青年”,最後我們還是要“上個價值”,去尋找失眠的精神寄託。
正如林青霞評價他的偶像蔣勳老師,“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我們也要尋找一個能讓自己焦慮的靈魂安定下來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