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有情感的繪畫,我是沒有抵抗力的。小宋同學創作的這幅作品對於我來說就是這樣!
這個孩子在我的美術班畫了一年,之後就去上小學了。《夜空下的獅子》是她剛來的第三節課,那是2019年,剛過教師節,我記得很清楚。這節課是手工課,孩子們利用撕帖的方式製作獅子,她像之前的兩次課那樣坐一會就跑了。因為有一個小朋友說要剪刀,於是她的臉上浮出笑容,迅速起身,“晃晃悠悠”的助人為樂去了。結果就是每次有她在的課堂,我都會派一位老師採用“人盯人戰術”來“防守”她……
這幅作品與獅子毫無關係,但是我覺得它比製作獅子更加有趣。她為這幅作品貼了各種圖形,有大有小,也許一個9歲的孩子會撕的更均勻,貼的更整齊,但真的重要嗎?繪畫結束後,其他小朋友的臉上都會掛著滿意的笑容,拍照留念。而小宋同學總是最後一個才能完成,她在美術課堂的跑動距離著實優秀,這也是她有如此“好成績”的主要原因。她並不期待的站在規定位置(拍照點)等我拍照……,如果這個時候有哪個就要被家長接走的小朋友的“心愛成果”落下了,她會毫不猶豫地奮力的奔跑過去,整堂課沒有表情的那張臉會瞬間露出可愛的笑容,伸出雙手撿起作品,送到那位同學手中。這時,我會選擇“犯規戰術”,迅速將她“緝拿歸案”,否則她就又去找她的媽媽了!
我問她,你畫的這是什麼?她用“難得準確”的語言告訴我,說:“這個(三角形)是送給幼兒園的王老師的,這個(方形)是送給李老師的,這個又是送給……”,每一塊禮物她都送了出去。一個仍然處在“有目的塗鴉期”的憨態可掬的小朋友,同時也是一個愛找媽媽,哪裡需要她就會出現在哪裡的有愛心的小朋友。
教過她的老師都說她的專注力很差,我卻認為她是心智晚熟。
因為疫情,停課半年。《日記畫》是允許開課後的第一堂課,第一幅是她的作品,第二幅是與她一起來的好朋友的作品。 兩幅作品進行對比,第二幅屬於“圖示期”階段的作品,排列的雲彩與蝴蝶,排列的花草與大樹,一幢房子,一個小女孩在澆花,小女孩的頭上左右兩邊各有一根辮子,整個身體是由單線組成。大部分5-7歲,甚至有些8歲的女孩子都會這樣畫畫,區別是有的會畫尖屋頂,有的身體是用三角形或者長方形,太陽不在左邊就是右邊。相同的是她們會一個一個的排列相似的物體,女孩子的頭兩邊總是會有一根長辮子,中間沒有頭髮,四肢由單線組成。很奇怪,這樣的繪畫不是我們中國小朋友的“專利”,外國小朋友也會如此。這些都是她們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她們畫的是自己的生活總結。
小宋同學比他的好朋友還大幾個月,從年齡來看我覺得她應該和“圖示期”的孩子們是一樣的,可是這幅作品,如果她不說我是看不懂的。不過她依然畫的是她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她所表達的這些線條,我們稱之為“有目的塗鴉期”階段,這個階段基本屬於3-4歲的小朋友們。從她的畫面裡,我判斷出她不是專注力不好,而是心智晚熟……
當大家認為她應該和其他6歲的孩子站一隊時,她實際是在4歲的“隊伍裡”,於是有些家長們開始“四處投醫”,尋找最優的解決辦法。我想告訴那些焦急的家長們,請再慢一點,我快要跟不上了……
因特殊時期,兩個學期的課時變成了四個學期,即將上小學的小宋同學,她的繪畫開始從有目的塗鴉期轉變成圖示期階段,她漸漸的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圖示,其實她一直都在這樣做……
這幅作品是她在我這裡畫的最後一幅畫,至少我不用聽就可以看懂了。藍色代表一條河,孩子們在河岸上放風箏,旁邊還有一個屋子,裡面排列著紅色的桃心。紅色屬於她的“偏執顏色”,我們在“供應”紅色時,紅色屬於她一個人的“專屬權”,偶爾不為她提供,是因為她經常製作出“實驗性”的繪畫。河裡的那條紅線是我最想弄明白的地方,害羞的她很少告訴我她的創作目的,她的媽媽回家後告訴我,宋瑄瑾說:“繩子是警示帶,怕人掉水裡了”。
我們從第三節課開始的,那就從倒數第三節課結束吧!繪畫是可以抒發情感的,也是可以用來宣洩情緒的。從事兒童繪畫教育讓我感受到了“真,善,美”,就好比這4只兔子是屬於小姑娘們的“專屬權”,她們在很多時候都會用白雲、桃心、兔子表達她們那軟綿綿的善良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