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和孩子們一起用餐。 (資料照片)
在江西省九江市湖濱幼兒園戶外建構區裡,一群小朋友正張羅著用積木和廢舊材料搭建“餐廳”,為第二天的“美食節”做準備。為了讓“餐廳”顯得與眾不同,他們不斷調整積木的擺放方式和裝飾物的搭配樣式,最終成功搭建起一座形狀獨特的“美食屋”。
仔細觀察,會發現建構區裡的玩具與眾不同:造型各異的梯子,長短不一的木板、滾筒,甚至還有廢舊輪胎。一塊木板此刻是一座獨木橋,下一刻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山坡,又可能會變成一方城堡。而這些五花八門的創新玩法,對於一園之長的張朝來說,正是幼兒教育的核心所在。
“理解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體味孩子的內心感受與需求,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做有愛有溫度的教育。”5年前,當張朝從一名小學生們喜愛的“老師姐姐”,變為湖濱幼兒園孩子們的“園長媽媽”時,她把這句話寫在工作筆記首頁,作為目標。
彼時,作為一個辦學20年的幼兒園,湖濱幼兒園正面臨發展瓶頸——地處老城區,場地狹小,設施老化,教學理念陳舊。
硬體改變空間有限,但教學質量的提升卻有無限可能。“我很幸運,遇上了國家《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的好時機。”張朝告訴記者,遵循國家學前教育改革思路,她帶領老師們開始了探索。
最先改變的是園本課程和班本課程。“新的課程全面圍繞專案活動展開,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獲得多樣化的經驗,真正成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張朝介紹。
張朝和記者分享了一堂名為《小小育嬰師》園本課程的誕生過程。
新學期伊始,幼兒園一角的“娃娃家”要重新佈置。“我最喜歡照顧娃娃了,我要給她餵飯洗澡。”天真的話語讓張朝靈光一閃:能不能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佈置“娃娃家”?
一堂教研“風暴”開始了。老教師、骨幹教師、年輕教師聚在一起,圍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怎樣才能有效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設計圖紙?需要收集哪些材料?什麼樣的分組協作是最科學的?能不能從單純的佈置“娃娃家”延伸出去,讓孩子們在動手中體會父母的不易?思路層層遞進。
在一次次觀念碰撞、一點點細節完善中,《小小育嬰師》主題課程完成。孩子們分成設施裝飾、食品、洗護三個組,不僅動手繪製了“娃娃家”的設計圖紙,還搭建了一個有搖籃、床、桌椅、衣櫃、水池的“小家”,嘗試給“娃娃”換尿不溼、洗澡、餵奶。課程進行過程中,老師更多的是在一旁用心觀察,等待和支援他們思考問題,幫助找到解決方法。
“我們做學前教育不能只做‘3到6歲的教育’,要站在孩子一生的角度來思考、踐行教育,為孩子的終身成長和生活而思考。”張朝說,這種理念在全園老師的心裡已經紮根。
改變的,還有學習氛圍。2018年,張朝創新推出了家校社一體化閱讀行動。
在幼兒園門前設計修建一條長15米、寬3米的讀書長廊,添置3臺定期更新書籍的智慧電子書櫃和大量紙質書籍,將借閱卡發放到孩子和社群居民手中。小小的讀書長廊成了孩子、家長和社群居民閱讀的樂園。
不僅如此,張朝還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讓父母和孩子們一起對書本進行從畫面到情節、從審美到情感的豐富解讀,用 “繪”聲“繪”色的講述,引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書本可以“讀”,還可以“繪”、可以“演”。老師和家長一起,共同引導幼兒邊讀邊猜想,想出與作者不同的情節,並透過趣味繪本製作、親子情景劇表演等形式表現出來。用“讀一本書” “做一本書”“演一本書”,激發幼兒聽、說、讀、寫、畫、演的能力,讓他們從內心愛上閱讀,發現讀書的樂趣。
5年來,張朝帶領團隊完成了園所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一大批年輕教師錘鍊出了過硬本領,湖濱幼兒園成為九江首屈一指的品牌幼兒園,還被評為“江西省家校合作試點學校”,張朝也在今年獲“全國最美幼師”殊榮。
來源:江西日報
責任編輯:陳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