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簡稱務川縣)茅天鎮的一座小山村裡面,曾有一位百歲老人,他常常赤腳站在田間,手裡拿著一根竹煙桿,有一搭沒一搭的抽著。
老人面板黝黑,臉上盡是歲月留下的滄桑。他雖上了年紀,可眼神卻十分清澈,當他彎下腰看見田間那些長得很好的作物時,燦爛的笑容就像一個純真的孩童。
直到天色漸晚,老人才會滿意地往家的方向走去,夕陽下,老人的背影已然是經歷了百年的滄桑。
事實上,這位老人確實已經活了百年,他叫龔來發,生於清朝同治元年,即1862年,龔來發的前半生可謂是過得非常苦。
龔來發的家在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那裡的人常年以務農為主,本來太平年間的糧食收成剛好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可當時正好是中國內憂外患的時期,戰亂讓當時的百姓民不聊生。
正是這種困難的時期,龔來發卻偏偏出生了,家中忽然多了一張需要吃飯的嘴,可糧食卻實在有限,龔來發的父親被逼無奈,想著與其把他留在家裡餓死倒不如送給別人換點糧食,這樣大家都能活下來。
被送走的那一天,龔來發的父親和母親都十分不捨,這是他們的孩子,卻要送給別人,這世道真是叫人無奈。
他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終於狠下心來把孩子遞到了他未來的父母手裡,那時候的龔來發還在笑著,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他的父親為他找了戶好人家,那家養父母對龔來發也很好,他們自己沒有孩子,所以把全部的愛都給了龔來發,日子雖然依舊清苦,但一家三口人待在一起,再苦,也是甜的。
從此他就在那戶人家生活了十年,可龔來發的磨難並沒有就此結束,在他10歲的時候,他的養父母都患病先後去世了,龔來發又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
左鄰右舍沒有人願意收留這個可憐的孩子,他們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實在沒有多餘的糧食去養這麼一個孩子,他們幫著料理了龔來發養父母的後事,愧疚地摸了摸他的頭,就再也沒來看過他了。
那時候的龔來發每天都會在家裡哭泣,他一個小孩子,突然就失去了父母的庇護,他很害怕,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他才十歲,還沒有謀生的本領。
當時的世道,每天都會有無數的人死去,就連大人都沒有辦法面對那樣殘酷的世道,何況只是一個懵懂的小孩,無力感籠罩著龔來發,可他知道自己必須堅強。
再也沒有人可以是他的依靠,他必須依靠自己,龔來發在那一夜之間忽然長大了。在家中待了幾日後,糧食都已經被吃光,最後他實在肚子餓,就只能去山上找一些果子來充飢。
家中已無父母,回到家也只會睹物思人,無端讓人傷心,所以龔來發就這樣在山中住了下來,整日與山中的動物為伍。
剛開始他沒有辦法適應,時常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飽飯,後來適應了之後,他就明白了怎麼做才能生存下去。
剛開始他過得很痛苦,每天都覺得自己快死了,第二天醒來不知道是不是還活著。可他還是活下來了,他想起了自己的養父母,那是他心中的溫暖,是在這世間活下去的唯一意義。
他就這樣一路堅持了下來,後面的日子雖然很苦,但他卻不像以前那樣絕望了,他覺得這樣活著也很好,很快樂,只是有點兒孤獨。
龔來發每天都在山野間自由地奔跑,偶遇到小動物也會忍不住上前去逗逗它們,他在山中沒有可以說話的人,就對著這些小動物講話。
小動物們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只瞪著圓鼓鼓的眼睛看著他,實在是憨態可掬,龔來發每每見到小動物這樣就會開懷大笑。
當有人來找到他時,他已經在山上待了四年——那是當地的富裕人家,家中正好缺一個幹活的人,那人可憐龔來發年幼,不忍心讓他一直待在山上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遂帶他下山去。
龔來發也覺得一直呆在山上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跟著來人一起下了山,龔來發自此再一次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那年的他十四歲。
那人帶著龔來發洗了個澡,又給他換了身乾淨的衣服,剪去了長長的頭髮。龔來發很瘦,完全不像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倒像是八九歲的孩子。
他給龔來發安排了活,安排了住宿的地方,龔來發就在這裡安定了下來。龔來發的養父母將他教得很好,他們雖然大字不識,可品行確實很好。
所以,龔來發雖然一個人在山上過了四年,卻也從未忘記養父母的教導,他們教他要知恩圖報,教他要努力生活,不論遇到什麼都要樂觀面對。
也許正是由於養父母的教導,龔來發才能一個人在山上堅強地待了四年。他下山後,東家給他提供了一日三餐,又可憐他悲慘的身世,對他十分照顧,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輕鬆的活。
龔來發本身性格也好,待人有禮,踏實肯幹,從不含糊了事,東家越發喜歡起他,便給他漲了工錢。
龔來發也感受到了這家人對自己的善意,於是幹活越發賣力,他很感恩這家人把他從山上接了回來,他知道,在這樣的世道遇到這樣的好人實在太難得了。
他不願意辜負這份善意,又不知道該怎樣去報答,便只能賣力地幹活,將東家安排下來的事情,每一次他都完成得非常好。
東家於是有意培養龔來發,讓他接手生意上的事情,龔來發也肯努力學,沒過幾年便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那些合作伙伴也覺得龔來發是一個忠實誠信的人,都願意和他做生意。
就這樣,這家人因為龔來發的到來家境越來越好,但即使有了現在的成績,龔來發也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初心,一直保持著謙遜的態度。
眼見著龔來發的年歲一日日大了起來,已經到了該娶親的年紀了,東家的老爺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便想著為他說一門好親事,後半生也好有個人好好照顧他。
於是,他找了一位有名的媒婆為龔來發說媒,媒婆為他找到了當地一戶人家的女兒,那女孩極為貌美賢惠,配龔來發正好。
龔來發也樂得有人為自己安排這些,只是笑一笑,便又幹活去了。後來龔來發與那姑娘見了一面,他靦腆地笑了笑,覺得很好。
龔來發平時沉默寡言,可他卻對那位姑娘很好,他的品行在當地都是很有名的,那姑娘對他也十分滿意。
兩個人相處多時,已經到了可以提親的地步了,所以龔來發請求老爺去向姑娘家裡提親,說著倒是自己先不好意思了起來,老爺笑了笑,拍手說好。
於是老爺立馬叫人安排去提親,又選了個黃道吉日,就在幾天之後,兩人便可成親,老爺的一樁心事終於可以了結了。
可就在成親的前一日,那姑娘去崖邊為自己的母親採藥,一不小心跌落崖底,懸崖深不見底,這一摔就是粉身碎骨。
龔來發知道後悲痛欲絕,幸好當時被人攔下,他沉默了好久,從此再也不提娶親一事,就這樣終身未娶,無兒無女。
老爺本想再叫人幫他說一門親,可都被他攔下了,多次過後,老爺終於作罷,他知道龔來發忘不了那個姑娘。
如今很多年過去了,記憶裡很多東西都已經漸漸淡忘,很多事情他都想不起來,唯有那個姑娘永遠住在了龔來發的心裡,那溫柔的微笑依然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腦海裡,每每想起,眼底便能柔成一團水。
東家的老爺子年歲逐漸大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將要去世的那一日,他將所有的子孫都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一定要好好贍養龔來發。
龔來發為這個家辛苦了一輩子,他值得所有人的善待。
子孫們紛紛點頭答應,自那以後,那家的子孫便將龔來發當作了自己的長輩尊敬。事實上,龔來發所在的村莊,全村三百餘戶苗族、仡佬族群眾都很敬重他,稱他為“老祖宗”。
龔來發年紀大了之後,逐漸獲得了“中國長壽之王”的稱號,各家媒體都來採訪他,想了解他長壽的秘訣,龔來發搖了搖頭,說自己並沒有什麼長壽的秘訣。
記者只當老人不願意把秘訣告訴別人,就跟著龔來發生活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龔來發每日吃得都極為清淡,很少吃肉,也從不飲酒。
以前條件艱苦,沒有享受的條件,現在日子雖然好了,卻也已經養成了習慣。記者還發現,龔來發十分愛笑,他雖然時常沉默,卻總愛和小輩們開玩笑,然後自己哈哈大笑。
記者也時常被逗趣,無奈道,真是個有趣的老頑童。龔來發的各種生活習慣都很好,唯有一項不太健康的習慣,那就是喜歡抽土煙。
土煙便宜,從前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學著別人抽來玩,誰知一抽就是這麼多年,再也戒不掉了。
而且,龔來發雖然已經百歲,但卻比很多人的身子骨都硬朗,他每日都要去田間走一走,看到那些農作物都長得好好的,這才放心地回家。
回家之後他也沒有什麼別的事可做,就坐在家門口,拿起自己那根有了年歲的竹煙桿抽了起來,煙霧迷濛,一時之間竟有些看不清他的面容,他的神情有些恍惚,似乎在想著些什麼。
人老了就愛回憶那些前塵往事,不知突然想到了什麼,他的嘴角泛出一個微笑來。風吹起樹葉,也吹起龔來發的衣角,他的背影在這茫茫天地間,顯得十分孤寂。
1981年之後,龔來發不幸摔斷了腿,從此就不能再走動,每天抽土煙和發呆回憶往事的時候就更多了。
記者突然覺得這位老人十分孤獨,他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任何親人,也沒有任何牽掛,就這麼一個人活著。
晚輩們都很忙,沒有時間整日陪著他,所以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家門口抽菸,回憶那些往事。那一刻,記者突然很疑惑,活得這麼久對他而言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龔來發在1995年去世,那年他已經133歲。他走得很安詳,面容祥和,沒有任何痛苦。其實回想龔來發的這一生,確實是極苦的,尤其是他的前半生。
可是龔來發從來沒有對別人提起過這些往事,他把這些統統放在自己的心裡,不用這些可憐的經歷去獲取別人的同情。
他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雖然前半生過得很苦,可後半生卻苦盡甘來,過上了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舒服日子。
龔來發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人生,即便他老了,無兒無女,卻依然有人為他養老送終。他是有福之人,活過百年並且一生無病無痛,也許年少時所受的苦都轉化為後來的幸福了吧。
這位老人經歷了百年的歲月,他見證了中國的崛起和改變,也見證了人世間的各種悲歡離合,世間的一切都在改變,可是這位老人從未變過。
他一生都記掛著東家的恩德,傾盡自己的全力來報答,他的一生也都懷念著那位死去的姑娘,為此,他終身不娶。
他雖然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可他的內心卻從未變過,他的眼神依舊清澈,永遠保持著當年的那顆赤子之心,也許,這就是他得以長壽的秘訣。
古往今來,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找尋到長壽的秘訣,但其實長壽哪有什麼秘訣呢,最多不過就是自律與快樂罷了。
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有著健康規律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大多數人都不會有什麼大病大痛。
可偏偏現在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雖然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水平也一天比一天高,可是人們卻越來越不注重飲食健康了,導致現在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
這一切都是自身作息不自律引起的,若真的想要長壽,那就從改變自己的飲食作息習慣開始吧,早睡早起,健康飲食,多多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身體自然就會好起來的。
長壽並不是什麼難事,只是要看自己能不能真的堅持下來,而且現在的醫療水平越來越發達,人們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高,未來的人們將會活得更長久。
健康的生活習慣,加上先進的醫療技術,長壽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古時候的人壽命不長,所以才有著“子欲養而親不待”這麼一說,而現在,應該很少會出現這種悲劇了吧。
不過無論如何,“中國長壽之王”龔來發老人的事蹟都能給我們啟發,他那種平和淡然的心態和寵辱不驚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