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如何積極應對疫情,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在後疫情時代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這些問題引發科學家對醫療衛生防護的深度思考。12月2-3日,由東華大學主辦,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共同協辦的2021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大會舉行,來自16個國家,150餘名高等院校、醫院、生物醫藥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東華大學及雲端,同獻良策。
此次大會聚焦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前沿科學研究熱點,圍繞“生物醫用新材料和生物基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和生物相容性”“新型抗菌藥物的感染控制”等十個議題,基於紡織先進材料,共同探討其在生物、醫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拓展應用。
“紡織是東華的傳統優勢學科,我們得讓它在今天發揮更大的作用”,此次大會主席、東華大學王璐教授作為學校紡織生物學科的主要負責人,一直致力於科研方向的重組調整以及開展高技術紡織品的研究,不斷探索科學新領域,特別在新型植物源染料和功能助劑的開發和醫療用紡織品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王璐教授的帶領下,團隊建成了國內第一個生物醫用紡織材料製備及其3Bs測試評價實驗室,近幾年來建立了9家產學研醫合作科研與人才實踐基地,形成了以交叉學科為特色的課堂實驗、實訓與實習組成的校內外多環節創新型實踐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際與會專家則指出,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如人臉識別、腦機介面等非接觸式和人機互動技術需求呈井噴式發展,而這些顛覆性技術的落地深深依賴於具有感測、響應、互動等功能的智慧生物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此次大會融合多領域專家,集思廣益,搭建了紡織生物醫用材料的創新性應用交流平臺。
據瞭解,這是東華大學第13次主辦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參會人數、覆蓋院校範圍、涉及學科數目等逐年遞增,在業內形成較高的國際影響力,已經成為國內紡織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
近年來,東華大學依託紡織科學與工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優勢,統籌佈局學科交叉發展,強力推動跨學科研究,積極促進產業創新融合,組建多支高水平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009年,東華大學獲得國內首個紡織生物材料與技術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2010年,面向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本科功能材料-生物醫用紡織材料與技術專業獲准成立,2011年開始招生; 2011年,“功能材料”新專業獲批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4年起獲評4星專業。東華大學在生物醫用紡織材料的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較完整的“本碩博”培養體系。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