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於投稿,作者臧傳明。
我當年高考落榜後,心有不甘,當即就報了復讀班。
後來考慮到家裡的經濟條件,想著最好還是先工作養活自己,以後可以讀個成人高等教育文憑,這樣又去把復讀班退掉了。
可工作不久,一張人武部的徵兵告示又讓我心起波瀾。
對軍營雖然一無所知,但一直以來對解放軍的形象敬仰已久,而且聽說部隊也有考軍校的機會,於是就和幾個同學一商量,急匆匆地相邀一起報了名。
等入伍通知書送到家,家人才知道我自己做了一次主,要走另外一條路。
這是我第一次“私自”變換軌道,很興奮,也很滿意。
可沒想到,後來卻又多次進行了軌道變換,讓我的人生充滿了諸多懸念。
(更多人生故事,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
—1—
當兵入伍,家人除了擔心我身體單薄受不了部隊的苦,並沒有給出多少建議和叮囑,而我自己的想法也非常樸素:天資平平、沒見過世面,只有踏實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別無他途。
1983年11月,在運兵專列上,我寫出了第一篇廣播稿,當聽到我的名字、我的稿子的時候,我激動得不知所措,頓時感覺這“綠皮車”的前方一定是一條光明大道。
直到新兵連的牆壁上看到了我辦的學習園地和黑板報,新兵嘉獎令中印著我的名字,來自汽車連的班長把我選到了他所在的連隊,想著成排的汽車將來就有屬於我的一臺,亢奮得不行。
也許因為過於興奮,開訓首日,我就出現了操作失誤,我的腳被教練車碾壓受了傷。
只能遺憾的離開訓練場,一個人在病床上躺了三個多月,第一次感到特別想家。
我很擔心拉下課程,害怕被淘汰,就在病床上學習理論知識。腳剛有好轉,就帶著傷去了訓練場,堅持學習訓練到結業。
前後一年多的時間,我一邊跛著腳堅持執勤、操練和文化補習,一邊在排長羅萬才的關心和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1985年,我參加了全軍統考,考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軍校報到前我的腳才恢復了正常行走。
我的軍校生活卻有些特殊,當時中越邊境尚未安寧,原計劃畢業後我們要去前線,所以教學計劃和訓練都面向實戰,實習、演習都有戰時背景,野外授課時間佔一半以上。
從帶有作戰背景的汽車分隊戰時指揮勤務訓練開始,特種駕駛、分隊戰術、機動疏散、射擊防化、搶修維護、自救互救、途中防衛、偽裝隱蔽等等,大部分的時間在野外度過,夏天汗淋淋,冬天瑟瑟抖。
因水土不服,我還患上了股癬,潰爛嚴重,大半年才痊癒。
在這兒,我認為自己受了一生中最多的罪,但心中一直有個信念,就是我要上戰場,報效祖國,所以當時真的是心甘情願吃苦受累。不過,從此也真正懂得了啥叫苦、啥是舒服。
當然,和其他戰友一樣,也學會了向家裡報喜不報憂。
有耕耘就有收穫,一年之後,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健,還光榮入了黨。
畢業前,我早早寫好了到前線參戰的請戰書,但後來形勢發生變化,被告知戰事即將結束,各自回原部隊報到。
我略帶遺憾的接受了現實,從此無緣戰火洗禮。
(更多人生故事,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
—2—
軍校畢業後,回到原部隊沒多久,就遇上部隊編制調整。
本著“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的原則,我作為一個新畢業學員,只能服從組織安排。
幾經輾轉,來到一個駐地叫昌樂膠子山的新部隊報到。
山腳下,我揹著揹包,提著行李,沿著荒涼的山路向上爬。
看著野草亂生、四周不見人煙的環境,一座樹木稀疏、岩石零星、方圓幾十裡最高的山,我那顆還沒從前線收回來的火熱之心頓時像墜入了冰窖,失望至極,似乎滿腔的熱血在那一瞬間消失殆盡。
部隊所在膠子山上,連綿一片都是荒山野嶺,沒有公路,十分荒蕪。
山雖不高,但生活很不方便,下山到鎮上辦點事,下北坡是朱劉鎮,下南坡是五圖鎮,都在六七公里之外。
營區外的村莊叫謝家山,耕地極少,以開山採石為生。周圍缺水,部隊自已打的一口井水量有限,每天早晚定時供水。
老部隊條件的優越與新部隊環境之艱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人生再次變換了“軌道”。
但是,作為一名黨員,又在軍校受到那麼艱苦的訓練,“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我還是懂的,政治覺悟還是有的。
於是,我一邊自我調整心理落差,與女友書信交流、疏導情緒;一邊又馬上投入到日常繁忙的工作和訓練中,並在連隊領導的關心和鼓勵下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很快完成了學員到排長的轉變,受到大家的認可。
當了四年排長,在和官兵的摸打滾爬中,我學到不少實際工作經驗,也結識了一批關心、支援、還經常說笑打鬧的戰友,至今大家還保持來往,每逢喜事相互分享快樂。
(更多人生故事,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
臧傳明在辦公
尤其是老指導員邢樹京做思想工作深入細緻,針對性強。他經常鼓勵我,及時找我談心,幫我排解成長進步的焦慮,並積極向上級推薦。
1991年9月,我被上級安排進入空軍政治學院基層政工班學習深造。
政院的培訓目標就是基層指導員,在校期間,我學習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識,包括毛澤東思想、世界中國歷史,法律,國防軍事思想,馬克只思主義理論,文化工作,黨史軍史等等,充分滋養了我的文化內涵。
兩年的學習畢業後,我帶著學到的政工知識和文化工作技能回到連隊,任副指導員,總夢想著快點成為一名指導員,施展一下我在院校學到的政工技能,爭當一名優秀的基層政工幹部。
可是,命運再次給我開了一個玩笑,突然間又讓我變換了一次“軌道”。
—3—
因工作需要,我們時任連長上調機關工作,上級任命我為汽車連連長!
我的心情有些複雜,高興的是提了職,失落的是我的指導員夢就這樣被“頂替”了,還有一些擔憂,怕幹不好軍事主官。
好在我的“運氣”很好,一是連隊各項業務都熟悉,官兵性格、特長、技能我基本都一清二楚,用起來得心應手。
二是有一批好的領導給予指導。時任團長苗東生、後勤處長徐世軒等領導都找我談話談心,傳授工作經驗,教授工作方法,增強了我的信心。
最重要的,就是有指導員何銘的密切配合,他業務熟練,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給我很多的支援,鼓勵我放手去幹。
臧傳明和指導員何銘(左一)在一起
我們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幫助。從此連隊士氣大漲,工作嚴肅認真,生活氛圍活躍,處處爭先創優。
當年,連隊就改變了落後面貌,連年保持了行車安全,並連續3年跨入先進行列。
(更多軍旅故事,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
我個人也兩次榮立三等功,其後被提升到後勤機關任職。
我負責的機關油運工作,也面臨一些難題。
原來在山上時,油運倉庫建設比較好,是標準倉庫,囤積的器材種類齊全。
但這時部隊已經開始搬家下山,進入濰坊市區。
汽車器材倉庫從山上搬下來沒有場所,就堆在一個地堡庫裡。俗話說,“搬次家窮三年”,幾年時間歷經多次搬家和移交,元氣大傷。
在經歷了最初的工作被動之後,我對倉庫管理加強了整治,嚴格了各種制度規定,憑藉勤奮和不服輸很快扭轉了局面。
隨後,我們就參與組織了當時幾乎所有裝備的機動轉移、架設、進廠、接裝等重要運輸任務,全都保證了行車安全,得到上級和兄弟部門的稱讚。
我總結了當時的一些做法,主要有這麼幾點:一是制定了保障預案,平時加強訓練;二是實施前精心準備,認真檢查維護車輛;三是嚴密組織,合理編組,派出精兵強將;四是開展經常性的整頓和警示教育,提高安全意識;五是與裝備處提前溝通,明確任務要求,提前採取針對性措施。
我還撰寫了多篇經驗體會文章,發表在軍內刊物上,組織實施了“基層連隊小油庫整治”工作,我們的經驗在全區業務會上推廣。
(更多奮鬥故事,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
—4—
我在後勤機關又幹了四年時間,2002年,再次變換“軌道”,被安排到了司令部工作!
晉升為副參謀長,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再一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信任,當然,也再次感到了壓力。
任副參謀長三年,我主要負責機關及部隊行政管理工作,在團首長的幫助指導下,我很快熟悉了相關工作。
對部隊管理工作,從幾個方面入手,強化司令部機關的管理職能。
一方面按條令規範機關一日生活,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強機關小散遠單位的兵員管理,杜絕燈下黑;同時嚴格直屬分隊管理,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確保部隊時刻處於戰備狀態。
在盡心盡力完成機關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時,我還參與組織了部隊閱兵和戰略預備隊誓師大會等重要活動,在軍事首長坐鎮指揮下參與了戰備值班,這樣的經歷讓我加深了對一線作戰部隊“養兵千日,用兵千日”重要地位的認知。
2005年,受專業和年齡所限,我從部隊轉業地方工作。
其實,每個人的軍旅生涯都大同小異,艱苦、堅韌、努力、頑強、忠誠、勤奮,這是大家的基本詞典。
我自己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不斷變換工作軌道,並很幸運地遇到很多好的領導和戰友,讓我迅速地進入角色,實現了“合規合拍”,並取得了一些成績。
儘管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沒有在仕途上走得更遠,但我忠實履行了一個軍人的天職,每當面臨調整和困難,都選擇了服從和堅持,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對軍人這個崇高職業的尊重和忠誠。
轉業應該說是最大的軌道變換,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改換跑道,所以很快就適應了地方工作。
如今已過去15年,先後從事過業務管理、組織人事、黨建、工會等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部隊造就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幹啥就幹好。
臧傳明在辦公
地方工作這些年,我在濰坊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從業務管理科科員幹起,歷經辦公室副主任、人力資源部主任,後來升任工會主席,還經過考試考核,晉升為高階政工師。
多次被評為“市規劃系統先進工作者” 、“市重點專案建設先進工作者”。2013年還被聘為《濰坊日報》通訊員。
這些年,結合工作實際,撰寫了諸多研究體會文章,其中《淺談如何提高執行力》、《塑造和諧敬業奉獻的辦公室文化》、《企業構建人本管理機制的基本要求》等十幾篇文章分別在報刊雜誌公開發表。
再回首,已不是青蔥少年,但我無悔于軍旅生涯,無悔於地方生活;往前看,希望國富民安,自己也沿著既有的人生“軌道”安穩向前。
(更多人生故事,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
—5—
鷹眼觀察:
這是一個綜合素質非常優秀的退役軍人的故事,其優秀得益於自身的好學上進、自強自律;其實也得益於不斷變換的人生軌道。
這種變化逼迫你去熟悉新環境、適應新崗位、掌握新業務,尤其還能接觸不同“型別”的新戰友,在互相學習中成長進步。
為什麼這麼多退役軍人念念不忘軍旅生活,在大家常講的那些原因之外,應該還有重要一點,即這是一個人員流動性最高的職業,三五年就可以換一大批戰友,而且兵員來源特別廣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長,又在非常緊密地接觸中訓練、值班、工作及生活,年輕人之間的互相影響極其深刻,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感覺成長成熟來得特別快。
因此,沒有人會後悔當兵,那是他青春茁壯成長的最好時期。
後悔的其實是退役後硬加給他們的一些東西,希望以後的退役軍人不再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委屈。
軍人之幸,保家衛國;國家之幸,民富軍強;人民之幸,國盛民安。
(更多精彩評論,請關注鷹眼觀天,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