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第38次考察隊即將到達中山站,“雪龍號”離中山站很近了。
中山站是我們在南極的第二個科學考察站。讓我們來講一下中山站的歷史吧。
為什麼要建中山站?
這要說到南極條約,相當於南極的“聯合國”,是對南極事務有決定權的組織。
我國1983年6月8日加入,但是沒有投票權。
需要在南緯60度以內建有考察站的國家,才能有投票權。
1985年2月20日,長城站在南極半島的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建成開站。
同年10月7日我國被接納為協商國,對南極事務擁有投票權、表決權。
這個世界還是講實力的,實力才是硬道理。
1991年,是南極條約原定有效期30年的最後一年,我們擔心條約會有所變動。
畢竟南緯66度34分的緯線才是地理意義上的南極圈。
所以我們決定在東南極大陸的拉斯曼丘陵,
建立自己的第一個南極大陸科學考察站——中山站。
以確保我們對南極事務絕對的發言權和表決權。
為什麼叫中山站?
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船毀人亡,危險無處不在
第五批南極考察隊乘坐“極地號”穿越赤道,穿越惡劣的西風帶,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達到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附近。
1989年1月14日,極地號前方800米的陸緣冰發生罕見的特大冰崩,巨大的冰山向極地號襲來,如果撞上了必然是船毀人亡。
真是天佑中華,巨大的冰山跟極地號僅僅只差1米停住了。
中山站建站速度有多快?
考察隊提出了“苦幹三十天,建成中山站”的口號。
20小時的超負荷工作,一天只睡幾個小時。
139名考察隊員這樣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了32天。
對祖國愛得深沉,是為了不負人民的期待。
為了搶工期,甚至在8級大風中進行發電棟大框架的吊裝。
終於建成了
終於趕在凜冬來臨前,將中山站最重要的存油罐和發電棟建成,這標誌著中山站已經具備越冬能力。發電棟是常年考察站維持執行的心臟。
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建成典禮上,參與建設的全體考察隊員都哭了。
向內陸進軍
透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們在南極大陸站穩了腳跟。
我們不再滿足於在南極大陸邊緣徘徊,我們也想去內陸看看。
1997年起,以中山站為基地,我們開始進軍南極內陸考察。
2009年1月27日,崑崙站勝利建成,我們站上了南極科考制高點。
南極站系列
羅斯海新站:明年難道不能建成了?去年停工一年是否有影響?
羅斯海新站:助力隕石獵人再出發,撿到就是掙到,一顆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