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血來潮,準備用些水磨工夫,拼湊一下歷朝歷代常見的瓷器年款。相信喜歡瓷器的朋友們,肯定都做過類似的工作。我剛接觸瓷器的時候,就非常熱衷於蒐集瓷器底款和底款的圖片資料,不過也僅限於淺嘗輒止的瀏覽。這幾周抽時間嘗試著把一些宣德的底款挑出來,然後一張一張截圖拼在一起,發現工作量著實不小。既然圖片都拼好了,不妨發出來給讀者朋友們當個片面的參考資料。如果覺得這樣形式的資料有幫助,或者覺得只是浪費時間誤人子弟,都歡迎留言評論,也好讓我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寫下去。
整理年款這種事情本應是交給專業人士去做的,奈何專業人士寫的書籍文章,大都受限於版權,很難有大量的圖片資料供讀者參考。只好自己親自動手了。不過非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整理的資料難免掛一漏萬。尤其筆者所在城市現在疫情失控,也沒法去圖書館補充資料。所以下文的宣德年款,基本都是出自兩岸故宮等各大博物館的傳世器物。比如宣德四字篆書款等僅見於出土瓷片的罕見款識,均沒有收錄。至於歷年拍賣的器物,也儘量不予收錄,以免混入些真偽難辨的東西。
宣德的年款從成化朝開始,就有仿寫了。這些後朝仿款,包括現在的新仿款,和本朝款大多區別明顯,但的確有少量仿款形似神似。無論如何,判斷器物是否為宣德本朝,應當從各個方面整體來看。底款只是其中一半,不應以偏概全。
明代景德鎮御窯廠自洪武創設以來,直至宣德時才將書寫年款作為規範化的一道工序。所以雖然“宣德年款遍器身”,書寫風格大體還是整齊劃一的。於是乎有人認為宣德款的藍本出自大學士沈度之手,大概是合理的猜測但沒什麼有力的證據。
宣德年款最常見的是楷書雙圈的“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寫款的師傅大概不止一兩位,每個字的寫法多少都有些不同。“大”字一橫多是右高左低,撇捺有時一樣長,有時捺比較長。“明”字的日月胖瘦都有,最上方基本斜斜平齊。“宣”字寶蓋頭左邊的一點,有的垂直點落,有的像左撇。“德”字中間沒有橫,篆書款和後朝仿款有橫。“年”字寫法尤其多,左邊的一豎有的向左撇,有的向右撇,有的寫成一點,有的封口,有的不封口;中間一豎大多是垂露豎,極少數是懸針豎;中間的一橫有的長過左邊的豎。“制”字上半部分中間的橫,有的超出第一筆撇,有的不超出;衣字底的豎勾大多在正中間,與橫垂直。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每個字都有各種寫法,囉嗦滿篇都是廢話,找張紙照著寫寫一遍,就能分辨其中細微之處了。
雙行六字款也有單圈的,和不帶圈的,比較罕見。比如合碗的蓋子裡的款,就都不帶圈。
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宣德年款遍器身”,除了前文這些寫在外底和內底的雙行六字款以外,還有很多款寫在器身上。比如常見的大盤、大碗,經常在口沿落“大明宣德年制”一排橫寫楷書款。立件裡的橫寫款也頗為常見。
除此以外,六字款還有豎寫的,相對少見一些。比如有些足比較高的大碗,內底就有雙線方框外加雙圈的豎寫六字款。
四字款相比六字款又稀罕得多。有些是寫在器底的雙行四字款,有些是器身的四字橫款。
除了青花書寫以外,還有一類錐刻款,也有稱為錐拱的,常見於顏色釉器物。目前能看到的篆刻款,有六字楷書款和四字篆書款。
以上大致是常見的宣德年款。還有一種書寫於龍泉釉器物上的款,或為青花,或為錐刻。偶爾還會用一些暗刻紋飾作為邊框,頗為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