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無瑕的白是怎樣的?要是想找一種器物來代表的話,那德化白瓷定是最好的選擇。
德化,是福建省的一個縣,這裡有著“世界陶瓷之都”的稱號,也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自古以來就以獨步天下的白瓷聞名遐邇。
自宋元時期,德化白瓷就已經透過海路大量外銷他國,並風靡歐洲,細膩白皙、光潔瑩潤的德化白瓷讓西方人驚歎不已,它由此收穫了“中國白”、“歐洲白瓷之母”的讚譽。
溫潤素雅的白和精美多變的造型,可以讓每一個見到白瓷的人都發出驚歎。曾經,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沉迷於青花瓷,而另一位奧古斯都二世卻是白瓷的狂熱愛好者,他收藏了超過1000件德化白瓷,這些白瓷如今仍可以在德累斯頓的博物館中看到。
瓷,在常人的印象中似乎都是會被做成各種瓶瓶罐罐的樣子,如罐、碟、壺、瓶、杯、盞等生活實用器皿,再精巧一點的,還有花盆、人物之類的擺件,而白瑩瑩、花豔豔的白瓷,創造力卻更為驚人。
歷史上頂有名的德化陶瓷家是明代的何朝宗,他號稱“宗教雕塑藝術第一人”,最擅長觀音、達摩等佛道人物的大型雕塑。
何朝宗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藝術性,輕易不出手燒製,但一出手就是能奉為典型的那種,雖然因此傳世作品較少,但因為他的作品皆精雕細琢、製作嚴謹且形神兼備,質感極強,所以可說他代表了德化瓷業的最高水平。
也不知該說手藝人的手巧,還是白瓷的塑造力強,總之,看到那些將白瓷玩出花兒來的作品,真的會被美呆。
玩出花兒來不是形容詞,比如曾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這件“世博和鼎”,通體潔白,美輪美奐。▼
這是德化陶瓷大師陳仁海為上海世博會福建館創作的鎮館之寶,這個鼎足有1.2米高,製作非常精細且壯觀,尤其是鼎上方滿滿裝飾的那些花卉,集合了玉蘭、梅花、牡丹、菊花等等花卉,繁花似錦,如脂似玉。
這樣的作品最耐得住放大細節,放大後,便能看到繁複細緻的花瓣,花兒品相各不相同,卻都疊加有序,尤其是那一順菊花,密集而有序地綻放,高低錯落,逼真細膩至極,真是讓人難以想象這居然是用瓷做成的。
陳仁海的這個作品,是用德化白瓷和多人合作一起歷經三年才精雕細琢出來的,堪稱經典。
驚豔的白瓷作品的比例似乎特別高,另一位陶瓷藝術大師蘇獻忠,他的“紙”系列也同樣讓人叫絕。▼
作品將德化白瓷的材料工藝美感發揮到了極致,極富創新,溫婉細膩而又具有瓷質的紙,這樣的表現形式是對白瓷材料的創新探索。蘇獻忠的“紙”作品在V&A博物館展出後,即被博物館永久收藏。
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華裔陶瓷藝術家丁念祖和德化手工藝人查彩端共同創作的《花》。▼
一個簡單的白色圓筒裡,盛開著一簇簇純淨無瑕的花兒,它們是那麼的小巧精緻,純潔可愛,而這都是源自於白瓷的魔力。
白瓷的溫潤細膩,在新的藝術形式下煥發了更為驚人的吸引力,這兩件素潔又優雅的藝術品,在展出的時候即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它讓我們看到了德化白瓷超高的藝術塑造力。
德化白瓷是世界聞名的中國技藝,它的潔白典雅、細膩簡約之美,千年來為世界所追捧。由於自宋以後的大量外銷,白瓷在當時不僅成為歐洲人使用器具的首要選擇,還掀起了各國製作白瓷的浪潮。
最早仿燒的是義大利,這得益於馬可波羅將德化白瓷帶回的功勞;18世紀初的德國工廠也紛紛仿製,並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於德化白瓷的燒造技藝傳播到日本,有日本學者鈴木己帶三曾在書中說:“日本的窯是深受德化的影響而設計的。所以日本把福建德化窯估計為串窯的始祖。”
當然,現如今仍是以我國的德化白瓷燒製水平為高,這種天生自帶優良品質的瓷,仍以它的超凡脫俗、純淨溫潤而讓人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