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歐洲自然科學院獲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張遂安、復旦大學教授鄭正、上海大學教授彭豔和廣州大學教授張季超當選2021年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主席Tyminskiy Vladimir教授向當選外籍院士祝賀。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上海大學的彭豔教授還是一名“80後”。
據上海大學官網介紹,彭豔,1982年6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海洋智慧無人系統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長,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智慧運載科學與工程”國家一流學科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為海洋智慧無人艇裝備、振動能量收集技術與部元件、裝備自供能部元件等,獲國家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等。
研究成果形成系列裝備,近五年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排名分別為第1和第2),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2)、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3),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1)等10餘個獎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能源領域、機器人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影響因子:25.245)、Applied Energy,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IEEE Trans On Mech、中國科學、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發表SCI等論文3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餘項。
此外,在2018年3月,彭豔教授獲上海市巾幗創新新秀獎,同時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另外三位新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的簡介如下:
張遂安,1957年07月出生,現在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資深教授、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山西省太平洋煤層氣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煤層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40年間,他帶領團隊先後承擔並完成數十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973”計劃專案課題、國家科技攻關專案課題、國家自然基金專案等。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陝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等。
鄭正為復旦大學流域汙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40年來,他的團隊主要從事水資源保護、水汙染控制和水生態修復研究,在基於土壤和濾料進行了材料、結構等方面的改良和最佳化,他們發明了一種“近似海綿”的填料為核心的生態濾池和可升降沉水植物床,大大提高了沉水植物存活率,還發明瞭基於生態位競爭的植物時空構建技術。另外,他們還長期研究藍藻藻華的形成機制和控制技術,並在江蘇沿海灘塗建了基地研究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目前,該團隊已發表了SCI論文近兩百篇,申請和獲得發明專利60餘項。
張季超,1956年10月出生,為廣州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廣東省模組化建築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他帶領團隊推動了建築隔震新技術首次在大型巨型鋼結構中使用,完善了飽和軟土地基設計理論和施工方法,促進了重大工程建設專案注重建築節能環保,開展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技術創新,進行了新型綠色工業化裝配整體式住宅關鍵技術的創新與實踐,取得了30多項科研成果。發表論文136篇,主編專著20本,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38項。
來源:中國科學報(記者 張思瑋)、雙一流高校、各高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