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一項技藝,在人們的印象中,一般都是女子才會刺繡,而男子卻不會幹這樣的事。可萬事沒有絕對,在杭州就有一名男工繡,他叫趙亦軍,有著較高的刺繡水平,曾經花了17年的時間繡了一幅作品,價值千萬,如此有前途的手藝,如今卻找不到傳人。
杭州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感的城市,當地的絲綢業發展得很好,因此,刺繡工藝也慢慢得到完善。有一位叫趙亦軍的人,從小生長在這裡,他有著不錯的家庭環境,原先是因為對美術有興趣,所以開始學習繪畫。從1960年考上杭州工藝美術學校,當時趙亦軍沒有特別喜歡的繪畫專業,正好學校又第一次開設了刺繡專業,所以,他就報考了木雕和刺繡這兩個專業。
學刺繡的男生非常少,他們班上的男生只有6個。給這些學生上課的是有名的杭繡大師張金髮,杭繡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最講究針法。像發繡、點繡、貼續繡、穿珠繡、疊繡、網繡等等,種類繁多。 年輕的學生們,在面對這些繡法時,都覺得是十分複雜。
有不少人學到中途時,都決定選擇放棄。在這個時候,只有趙亦軍選擇了堅持下來,他一直在認真地學習杭繡。另外,要完成一幅杭繡作品,更是需要經歷過設計圖稿、配線、描稿、盤金銀和繡出成品這些步驟,只有做事沉穩,又對杭繡充滿熱愛的人,才能夠真正的去完成這些事情。
趙亦軍又有大師張金髮的細心教導,在兩年的時間內學會了所有杭繡的技藝。這也為他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人可能會覺得,一幅杭繡作品根本不需要繡上17年時間這麼久,但對於趙亦軍來說,這很有必要。
因為他的作品很少會繡上常見的圖案,大多數都是自己創作設計構圖,然後再多次修改,在構圖上畫布時,最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多則需要幾年。他的刺繡作品《觀經圖》就用了17年時間,由於自己年邁,他開始對這門傳統手藝未來的命運感到擔心,因為年輕人很少能有人真正靜下心來學習刺繡。
有關部門在瞭解到老人的情況後,幫助他開工作室,去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這門技藝。但效果甚微,希望趙亦軍能夠找到合適的繼承人。不論做什麼都是這樣,需要恆心、耐心和細心,這樣才能收穫比別人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