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值觀察 賽文
編輯|小市妹
中國動力鋰電池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全面盈利”“完全成功”,但是在儲能領域,鋰電池已不復當年之勇,一條更年輕的技術路線——全釩液流電池,已經初現強者風範。
邊緣角色
全釩液流電池是一種基於金屬釩元素的氧化還原可再生燃料電池,液流儲能電池系統可以透過更換電解液實現“瞬間再充電”。
相比於鈉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釩液流電池容量更大、更安全環保、迴圈壽命更長、能量轉換效率高,早在十幾年前就它被認為是儲能中的“希望之星”,是未來儲能技術的首選技術。
然而,為什麼這個看起來完美的儲能方案,好像一直都沒有在商業領域獲得應有的關注呢?
概括來說,一是技術難、能量低,二是成本高、價格貴。
釩電池尚未能大規模商業化受限於其自身特點。
首先,釩電池能量密度低,且體積大不易搬運——同樣能量釩電池所佔體積是鋰電池的3-5倍,質量也差不多是鋰電池的三倍。又大又重的釩電池自然很難像鋰電池般萬金油,無論是用在手機還是新能源車,釩電池都不討喜。
其次,釩電池對環境溫度要求苛刻——工作環境被限制到最高45℃,一旦高於這個溫度,正極溶液中就將析出沉澱物堵塞流道,最終會影響煙囪工作,使其報廢。但是電解液只要反應就在放熱,很容易讓溫度超過這個閾值。
第三,正負液的交叉汙染和正極材料的腐蝕時有出現——離子交換膜技術還有未能攻克的難題,很多時候釩電池的維護需要依靠專業人士定期人工操作。
進一步看,阻礙釩電池普及的更關鍵原因則是成本。
目前釩液流電池成本達3-3.2元/Wh,是鋰電池的2-3倍,鉛酸電池的3-5倍。釩電解液成本約佔總成本的41%,其中主要成本用在五氧化二釩,而過去一年釩價經歷了較為明顯的上漲。
基於全釩液流電池的特點,其一開始即定位於大規模儲能,承擔電網削峰填谷、棄風棄電利用的功能。因此釩電池被叫了十幾年“希望之星”,也還是在新能源領域扮演著相對邊緣的角色。
新“釩”爾賽
釩電池終於要迎來出頭之日了。
首先是在洶湧而至的新能源和儲能大潮中,鋰電難以維持霸主地位。
今年4月以來,鋰電在儲能裝機容量中佔比已趨於下降,整個市場增量已轉向液流電池。
安全性、使用壽命這些方面暫且不提,單說原料供應,鋰電池就輸了釩電池一大截。
鋰電發展一片紅火,實際上,新增鋰資源的開發已經跟不上需求的增長。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鋰消費國,原料自產率僅僅略高於10%,且鋰礦的品質較差。
近兩年,新能源帶來的鋰電池需求爆發性增長,鋰電池原料價格一路攀升,上游鋰資源價格大幅上漲,鋰礦拍賣價格屢創新高。不想被斷供的中國鋰電企業,甚至不得不在全球的資源爭奪中跟自己人也“劍拔弩張”。本月,鋰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就和贛鋒鋰業在海外展開對加拿大千禧鋰業的爭奪,戰況異常激烈。
在釩礦供給上,中國卻稱得上大戶人家。
全球99%的釩礦儲藏在四個國家,分別是:中國、俄羅斯、南非和澳大利亞。我國是釩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世界釩資源最多的國家,中國自己就佔全球儲量的46.9%。因此相比於鋰電池要去四處找原料,中國發展釩電池根本不用看其他國家臉色。
其次,釩電池近年來在技術上接連取得突破,為商業化掃除了障礙。
大連化物所、中科院透過與地方企業合作,接連攻克了電解液、系統整合等諸多關鍵技術難題,大連化物所透過開發可焊接多孔離子傳導膜,使得電堆膜材料的使用面積下降30%、電堆的總成本下降40%。
相比於早期釩電池,我國目前能夠生產的全釩液流電池在儲能系統效率、核心元件成本控制、定製化開發等方面已經處於國際第一梯隊。
2020年,全釩液流電池專案已相繼在我國新疆、福建、遼寧等地區落地投運。如果回顧鋰電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一旦形成規模化的應用,電堆、電解液的成本都會逐漸開始下降,而成本的下降又會進一步推動應用規模的擴張,直至達到平衡狀態。而釩電池的規模化程序已經近在眼前。有機構預測,預計5年內釩電池成本將降至2元/Wh,十年內降至1.3元/Wh。
第三,政策助力下,國內儲能行業騰飛的大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今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儲能技術多元化目標: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進入商業化發展初期;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2020年國內液流電池儲能裝機容量3兆瓦,今年則可能達到150兆瓦,佔到今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的10%左右。有媒體估計,全釩液流電池為代表的液流電池市場佔比將從目前10%逐漸提高到30%至40%的水平。
技術大突破、儲量特別多、成本還在降……儲能行業真的很“釩”爾賽。
誰將脫穎而出
由於釩電池的大規模商業化僅僅在起步階段,因此,目前市場上的與釩電池能捱得上關係的企業屈指可數。
目前,在釩上游原料供應環節,國內五大釩生產企業分別為攀鋼釩鈦、河鋼承鋼、建龍特鋼、川威集團和德勝釩鈦,市場佔有率合計超過80%。
其中攀鋼釩鈦旗下擁有全球最大的釩磁鐵礦,釩製品市佔率全球第一,且釩產業收入佔比超過50%,在原材料供應企業中最值得關注。
國內釩電池生產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包括國網英大和上海電氣。
國網英大子公司武漢南瑞自2010年起開展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究,目前正積極與江蘇省電力公司推進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示範專案落地。武漢南瑞的技術實力處於國內第一梯隊,但是目前還屬於應用研究及專案小範圍試用推廣階段,釩電池營收佔比很小。
上海電氣釩電池業務由其子公司上海電氣儲能公司負責,技術由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提供。
公司目前已推出兆瓦級全釩液流電池,負責建設的國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公司液流電池儲能專案、常德10kW/60kWh液流儲能系統等即將實現併網,汕頭智慧能源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已於今年上半年順利透過驗收。
據上海電氣2021年半年報,上海電氣新增儲能裝置訂單人民幣28.8億元,同比增長145.0%;報告期末,公司在手儲能裝置訂單人民幣30.8億元,比上年年末增長78.7%。
儘管技術領先,但國內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處於商業化執行前期,無論是國網英大還是上海電氣,液流電池業務都還在探索嘗試階段。
非上市公司中,北京普能、上海神力、山西金能世紀、大連融科等也在釩液流電池研發和商業化探索上頗具野心,同時,其他電池廠商是否會在未來強勢介入釩電池市場也未為可知。不過,當參與的競爭廠商越來越多,才能代表著釩電池在儲能領域真正翻身上位。
2007年東京車展上,斯巴魯展出了一款綠色環保概念電動車G4e,其最大的宣傳點就是動力採用的是釩製作的新型電池,宣傳材料中斯巴魯稱這種鋰離子電池中的釩材料能夠貯存傳統材料2至3倍的能量,用於正極,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同等重量錳鋰離子電池的兩倍。
十四年過去,電動汽車的主流盡管還是鋰電池,但是釩電池也終於能夠獨當一面了。隨著參與的競爭廠商越來越多,全釩液流電池在儲能領域真正翻身上位的時刻,也許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