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世界是五光十色的,但我們這代人卻很少見到彩色的動物,罪過顏色最豐富的的動物,估計就是花朵上飛舞的蝴蝶了。而老一輩的人,見到的動物就被我們多多了,比如唐詩杜甫的《絕句》寫道的“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黃鸝現在很少見了,白鷺也很少見了。不過這兩種動物還是存在了,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介紹一下兩種顏色豔麗的鳥類,一種是黃色為主的黃鸝,一種是青色為主的黑枕王鶲。一起來看看這個彩色的世界吧!
黃鸝
古代關於黃鸝的記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古詩詞裡對它的描寫。上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下有歐陽修《啼鳥》:“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讓我們對黃鸝的模樣充滿了好奇。
黃鸝究竟長什麼樣呢?從圖片上看,黃鸝全身以黃為主,紅、黑兩種顏色為輔,嘴巴尖尖的,前段有強壯鋒利的喙,鼻子向外露出,蓋住了自己的薄膜。爪子比較纖細,但不失力量感。整體來說就像山間的黃色閃電,輕盈靈動。
黃鸝主要分佈在東半球,大多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平原或者森林中生存。黃鸝性格膽小,常常躲在樹枝後面,用樹葉和木枝遮擋自己。相比於孤身一人,黃鸝喜歡和同伴一起在樹林裡穿梭。
同時,黃鸝對巢穴的地理位置和材料要求非常嚴格。有別於在樹杈上建造巢穴的鳥類,黃鸝更喜歡在木最高點建造巢穴,將巢穴倒掛在水平樹枝上。在收集材料材料方面,黃鸝會尋找乾草、竹葉等物質做框架。
在用蜘蛛絲纏住這些韌勁比較好的材料,最後尋找動物的羽毛、草穗等比較柔軟的物品裝飾巢穴,形成一個碗狀的宮殿。每當巢穴完成的時候,就會聽到草穗在枝頭嘰嘰喳喳地歡叫,清脆悅耳。
當黃鸝懷孕之後,叫聲就更好聽了,就像唱歌一樣。等到產卵之後,雌雄黃鸝會共同照看,雌性主要負責孵化鳥蛋,雄性主要負責食物和保護母子之間的安全。等兩個星期左右,小黃鸝就能破殼而出。
黃鸝在我國一直很受歡迎,它對於我們來說是益鳥。為了哺育剛出生的孩子,黃鸝每天都要抓幾十上百隻害蟲,一個月最少能吃掉上千只害蟲,保護農田作物與經濟樹林。
不過近代以來,人們亂砍亂伐的現象比較嚴重,逐漸出現了土地沙漠化,導致黃鸝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再加上七八十年代獵槍的迫害,黃鸝的數量更少了。幸好黃鸝的繁殖能力不錯,如今恢復了一些。希望大家能好好保護這種鳥類,讓子孫後代也能一起聽到美麗的黃鸝鳥叫!
黑枕王鶲
說完了山間的黃色精靈,下面我們接著說林間的青色精靈——黑枕王鶲。黑枕王鶲是一種小型鳥類,體長不超過20釐米。整體呈現青藍色調,腹部和尾下呈白色(雄鳥),藍色的頭頂上,有一撮突出的黑色“帽子”,相當潮流。
這種特殊的鳥類在野外辨識度極高,在我國境內幾乎沒有相似的種類。黑枕王鶲性格活潑,常棲於地林,常常和其它品種的鳥類混在一起,叫聲清脆,聯絡同伴時聲音則較為粗啞。如果在野外發現了這種鳥,可以學聯絡的叫聲引出它。
黑枕王鶲行動敏捷,經常在灌木叢和樹枝之間來回飛躍,看見昆蟲就會立即出擊捕獵。繁殖期在4至7月之間,在樹枝之間築巢。巢穴的材料比較高階,一般使用苔蘚和樹皮編制,用蜘蛛網做粘合劑,巢壁很薄,結構精美,距離地面較近。
黑枕王鶲經常會出現在果園中築巢,築巢環境要素不是很高。巢穴建造好之後,就會開始交配產卵,每次可以產下3枚左右的蛋。說不定你小時候在野外玩耍時,還掏過這種鳥蛋。
黑枕王鶲在我國主要分佈於雲南和海南,臺灣島也有不少。這顯眼的顏色,比鸚鵡的還要純粹,要是遇到了一定要好好觀察觀察。不過近年來用於環境的破壞,黑枕王鶲的數量下降了不少,不在像以前那樣了。
總結
黃鸝和黑枕王鶲都是不可多得的“靚鳥”,黃色和青色在自然界中可少得很,只有鸚鵡才能在色彩上壓它們一頭。不過鸚鵡顯得太夠厚重,沒有黃鸝和黑枕王鶲輕盈感。羊遇到了,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