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雲山霧罩的
——讀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雷暴雲頂放電的光學特徵
文/馮建海
對於科學研究,我是很佩服的,很感興趣的,尤其是我國科學家。
我讀,感覺這篇文章說得雲山霧罩的,我尋思,深度問題可以雲山霧罩,因為我不懂,但對於膚淺問題,不能雲山霧罩,因為我可以提出疑問。
我提出我的疑問。
有語法問題,複製:
結合國際空間站搭載的高時空解析度光學觀測資料,首次揭示雷暴雲頂放電的光學特徵。
怎麼“結合國際空間站搭載的高時空解析度光學觀測資料”?
請問:國際空間站怎麼把“觀測資料”帶上了國際空間站?不需要吧。
畫蛇添足的形容詞,複製:
誘發絢麗的中高層大氣放電現象。
這與“絢麗”基本沒有關係,科學就是樸素,科學就是本質。
用詞唐突,複製:
雷暴雲頂型放電通常始發於雷暴過沖雲頂和平流層區域,會顯著影響對流層頂附近的溫室氣體含量。
這裡說的“溫室氣體”,我覺得唐突,這裡怎麼稱為“溫室氣體”,應該再加以解釋。
不大令人信服,複製:
首次發現一類特殊的雲頂放電訊號——負極性NBE(雙極性窄脈衝)總是伴隨著藍色337奈米光譜輻射,但並不伴隨著普通閃電的777.4奈米輻射。
既然是“特殊”,就別用“一類”,可用“一種”。
我不大相信這種自然現象有什麼特殊。
既然是“負極性”了,怎麼括號裡還來個“雙極性”?
NBE翻譯成雙極性窄脈衝,那它是由什麼英文縮寫的?我知道的“脈衝”的英文是pulse,而NBE裡沒有“P”。
還是不大令人信服,複製:
糾正了長期以來學術界關於NBE放電不發光的傳統認知。
“放電不發光”?前面還說了“絢麗的中高層大氣放電現象”呢!
結論表述也感覺矛盾,複製:
審稿人認為,該工作展現了混合長基線天電陣列對雷暴雲頂細微放電的強大探測能力,對解決困擾閃電領域長久以來的科學問題和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篇文章配有一段影片,影片裡有這樣臺詞:場面震撼十足,且文章裡還有“絢麗的中高層大氣放電現象”,怎麼“審稿人認為”是“細微放電”呢?
影片裡還有臺詞:首枚引雷火箭,成功觸發閃電。
這句話也不是很講通。
我覺得,應該這樣說:首枚引雷火箭,成功製造閃電。
製造閃電,應當是這個科研團隊的任務之一,不是“觸發”。
我暢想這個引雷火箭的原理,是不是把一段很長很長的電纜綁到火箭上,把這段電纜透過火箭發射到雲端,來個雲層與大地之間的人為短路,這樣會急劇放電,就製造了閃電?
文中所說“混合長基線天電陣列”中的“長基線”是不是對應我暢想的?
根據現成經驗,還用引雷火箭嗎?建一個高聳的鐵塔就夠了,避雷針就是引雷針。
我們的終極目的不是探測雷電現象吧,因為雷電形成原理與雨的形成風的形成一樣,我們早就熟知了,不是“困擾”了,困擾的應該是如何利用雷電。
我也唐突一句,也不知這種“337奈米光輻射”是不是由這枚“引雷火箭”本身輻射出來的。
(根據2021年11月19日 10:23 新浪科技綜合。寫於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作者簡介】馮建海(男),山東濟寧魚臺人,1964年生,1985年考學來濟南,學士,從事無線電技術工作,發表若干篇技術方面文章,也喜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