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3日20:19,搭載“星鏈”V1.5首批第4組53顆衛星的“獵鷹九號”Block5 (B1058.9)運載火箭,在卡角SLC-40發射臺升空,“星鏈”衛星間歇兩個月後恢復發射組網。毫無疑問,對於此類飛行SpaceX都會進行整流罩和芯一級的回收工作,用複用的方式來攤薄發射成本。那麼,為什麼不回收“獵鷹九號”的芯二級?這個回收難度有多大?
作為一家商業航天企業,為了不斷降低發射成本,SpaceX對於“獵鷹九號”自然會做到“應回盡回”,只是在面對芯二級回收的問題上,會受到比較大的挑戰,需要調整設計並加裝防熱材料、防熱機構以及回收機構。
調整發動機艙設計,加裝防熱盾
與芯一級回收不同的是,“獵鷹九號”芯二級完成任務時,高度已經達到數百千米,此時裸露的發動機顯然無法逃脫再入階段的大氣燒蝕,要實現回收必須調整設計。針對芯二級發動機裸露的情況,要實現回收必須將其設計成可伸縮結構,完成發射任務後可縮排二級火箭艙段之內,同時,為了免受大氣摩擦燒蝕,還需要設計可進行瓜瓣式分合(設想機構)的防熱盾進行保護。如此,才能有效保護芯二級火箭發動機這個高價值裝置。
周身加裝防熱材料,經受再入階段數千度的魔鬼考驗
所有航天器在實現再入時,要確保能夠完整的返回地面,加裝防熱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為此,“獵鷹九號”芯二級必須為艙體柱段外表面、柱段頂部、柱段尾部發動機艙熱盾上加裝防熱材料,在防熱材料的保護下芯二級可以透過傾斜或橫擺艙體,以減速的姿態去面對高速再入時大氣層的劇烈摩擦燒蝕,經受超過1000攝氏度的魔鬼考驗。
加裝回收機構,準確控制落區
目前,世界航天領域對於航天器的回收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太空梭使用的自主返回;第二種是飛船使用的傘降;第三種是“獵鷹九號”芯一級使用的柵格翼加火箭動力。“獵鷹九號”芯二級如果採用第二種回收方式,落區精度不夠高,降落傘系統和打撈運回成本過高,無法實現經濟高效的回收,於是第三種方式柵格翼加火箭動力回收成為最好的選擇。在芯二級邁過了黑障區以後,可以逐步展開柵格翼、伸出發動機,透過精準控制和動力減速最後實現像芯一級一樣的垂直降落,只不過這個打靶精度要求高得多,控制難度相當大。
需要補充的是,無論是“獵鷹九號”芯二級發動機艙加裝防熱盾,還是艙體加裝防熱材料和回收機構,都會增加芯二級的重量,會顯著損耗火箭的運力,整體來說是不經濟的,甚至會超過芯二級本身的價值,這又與火箭回收複用的初衷相違背了。所以,運載火箭芯二級回收複用在目前這個階段還不可行的!針對火箭芯二級的利用問題,其他國家有沒有好的辦法?這個答案就在中國。
低成本太空試驗系統
針對運載火箭留軌末級再利用的問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提出了低成本太空試驗系統。該系統透過對運載火箭留軌末子級進行升級改造,充分利用其完整結構體和軌道停留時間,增加獨立的能源、通訊和控制模組,並不斷完善和升級空間環境測量能力,可提供元器件、元件和載荷在軌試驗的標準機、電熱和資訊介面,成為一種新型低成本、常態化的太空試驗系統。簡而言之,有了這套系統,很多末級火箭都可以實現在軌再利用,以降低航天發射成本、減少太空垃圾,與火箭回收複用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所以,火箭二級再利用,還得看中國!
作者:大白高國
本文為作者原創,@輕舟一號是文章唯一發表賬號,如需轉載請聯絡作者,並註明出處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