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硝煙瀰漫的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將領們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而這其中最讓人敬佩和懷念的,就是毛主席和朱老總之間的深情厚誼。
提起毛主席,朱老總曾說道:“我們這一代人,就是以毛主席為代表,我個人沒有什麼貢獻,就是跟著毛主席走!”而提起朱老總,毛主席的評價是“意志堅如鐵,氣度大如海。”
朱德的最後一個願望
1976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多災多難的一年,在這一年,周總理、朱老總、毛主席三位偉人相繼離世,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巨大的悲痛。
這一年的1月8日,周恩來總理因病逝世,朱老總聞訊後,悲痛地留下了眼淚,並且不斷地念叨著:“恩來。”
隨後,在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朱老總不顧90歲的高齡,毅然拄著柺杖,久久地站在周恩來遺體的旁邊,向他並肩戰鬥了一生的戰友做最後的告別。
對於一般老人而言,90歲的高齡應該是在家裡安享晚年,可是朱老總沒有這樣做,他多次對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道:“總理不在了,毛主席身體也不好,我作為老黨員,更應該為我們黨和國家多做一些工作。”
因此,朱老總便拖著年邁的身軀,帶病開會,會見外賓。同時,為了表明自己要多幹工作的決心,朱老總還為自己書寫了“革命到底”的橫幅,並掛在自己可以看到的地方,用來激勵自己。
可是,朱老總畢竟是90歲高齡的老人了,身體健康狀況不太好,頻繁的外事活動,還是將他的身體拖垮了。
6月21日,朱老總原本是要會見來訪的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可是會見時間突然發生變動,朱老總因為在空調房裡等得太久,感冒了,但他並沒有在意。
6月25日下午,朱老總突然感到身體不舒服,醫生經過會診之後,認為應該立即安排朱老總住院治療。
但朱老總堅持按照日程的安排,要求接待完第二天來訪的外賓後再去醫院。後來,經過醫生和家人的勸說,他才住進了醫院。
7月1日,朱老總的病情已經變得十分嚴重,連說話都有些困難了。對此,他的主治醫生要求病房裡要保持絕對的安靜。可是,朱老總卻讓秘書給他念報,唸完報以後,又要念檔案。
秘書為了讓他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只好含著熱淚,悄悄躲到別的房間去了。而病床上的朱老總,斷斷續續地發出輕微的聲音:“我還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7月6日下午3點零1分,朱老總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在去世前,他還對家人們說:“我還想去看看毛主席。”
但是,朱老總沒有達成這個願望就去世了。
隨後,毛主席得知了朱老總去世的訊息,悲痛地說道:“朱老總得的什麼病?怎麼這麼快就......”接著,毛主席又說了一句:“朱之不存,毛將焉附。”似乎在向後人預示著什麼。
9月9日,毛主席也與世長辭,他們兩人去世,前後只差兩個月零三天。
毛主席和朱老總的逝世,讓國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們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從井岡山會師開始,毛主席和朱老總就生活、戰鬥在一起,經歷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於不負理想,建立起了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而今偉人逝世,我們在悲痛之餘,更需要重新回顧一下兩位偉人一起走過的戰鬥歲月,他們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
眾所周知,毛主席和朱老總的首次正式見面是在井岡山上會師。而這一次會師,也是兩人相互傾慕、相互走進的結果。
1927年9月,毛主席率領部隊,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在起義失敗以後,毛主席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改變原來進攻大城市的計劃,轉而向敵人防守薄弱的農村進攻,後來選定了井岡山。
此時,紅軍的力量是弱小的,而毛主席則十分關注如何能夠增強紅軍的力量。他想到了聯絡南昌起義的部隊。
不久,毛主席就派何長工下山,並交代給他兩個任務,一是下山以後,與湖南省委以及衡陽特委取得聯絡,二是打聽和尋找南昌起義部隊的下落。
何長工下山後,便快速趕到長沙,並找到了湖南省委,向他們報告了秋收起義的經過。同時,湖南省委進一步指示何長工繞道粵北去聯絡革命力量。
何長工輾轉廣東多地,最後打聽到朱老總的部隊在韶關一個叫犁鋪頭的地方。得知這一訊息後,何長工十分興奮,便前往朱老總的部隊而去。
到了犁鋪頭,他見到了朱德和陳毅,經過交談之後,何長工才知道,原來不止是毛主席和他在尋找朱德的下落,朱德等人也在派人尋找毛主席的部隊。
朱德見到何長工,十分高興,便拉著他的手說:“南昌起義失敗以後,我們被迫轉入江西、福建、廣東邊境堅持鬥爭,部隊每天跑來跑去,十分辛苦,就在這時,我們從報紙上看到了井岡山的訊息,就派毛澤覃同志前往井岡山去聯絡了。”
就這樣,毛澤覃和何長工幾乎是同一時間找到了對方,朱毛由此打通了聯絡。
1928年4月28日,在毛主席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的掩護和接應下,朱德、陳毅率領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暴動農軍,安全轉移到井岡山,在寧岡礱市同毛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會師後的部隊合併組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就在這一天,毛主席和朱老總終於見面了,他們見面的地點是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朱德、陳毅先期到達這裡,隨後毛主席也來了。
在得知毛主席到來時,朱老總連忙和陳毅等到門外來迎接。跟在毛主席身邊的何長工看到以後,就對毛主席說:“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邊是陳毅同志。”
快走進龍江書院時,朱德同志搶先幾步,毛澤東也加快了腳步,早早把手伸出來。不一會,他們兩隻有力的手掌,就緊緊地握在一起了,使勁地搖著對方的手臂,是那麼熱烈,那麼深情。
進了龍江書院屋裡,兩個人都坐下來,毛主席首先開口:“這次湘粵兩省的敵人竟然沒有整到你!”
朱老總說道:“我們轉移得快,也全靠你們的掩護。”
隨後,毛主席向陪同的人員做了一些指示,便讓他們下去了,而他和朱老總,則繼續商討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其實,對於朱老總來說,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早在1927年,他在南昌附近參加秘密會議時,就已經見過毛主席了,而朱德那時在昏暗的大廳中,沒有看清。
而對於這次會師,朱老總在後來的日子裡,曾經對自己的家人講過:“這一次在井岡山上,我一見到毛主席,就深深感到了毛主席精神的崇高和思想的偉大。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注重發動農民,建立根據地,如果當時南昌起義失敗後,我們要這麼做的話,就不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失。”
毛主席和朱老總的革命情誼
井岡山會師以後,毛主席和朱老總走到了一起。在隨後的戰爭歲月中,他們相互幫助、相互支援,共同為了民族解放而奮鬥。
但是,俗話說得好:鍋鏟總有相碰的時候。在漫長而又艱難的革命征程中,朱老總和毛主席作為紅軍的領袖,他們之間也發生過爭論,不過這些爭論都是良性的,只是對問題的爭論,並沒有傷及彼此的感情,相反,他們之間的感情由於這些爭論的考驗而變得更加堅固。
關於毛主席和朱老總的爭論,集中起來就是“黨應不應該管理一切”的問題。
井岡山會師之後,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隨後,紅四軍先成立了為朱德為書記的軍委,後又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按照毛主席黨應該管理一切的原則,軍委是隸屬於前委的。
1929年1月,敵人對井岡山發起了圍剿,企圖殲滅我紅軍部隊,面對如此危急的局勢,紅四軍前委作出重大決定,率領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同時在紅四軍轉移期間,軍委暫停運作,聽從前委的指揮。
在前委的指揮下,紅軍順利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1929年5月,隨著紅軍在贛南、閩西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黨政軍各項事務都開始正常運作,單單靠前委,已經難以兼顧了,便開始恢復軍委的工作。
而此時的軍委書記已經換人了,是中央新派來的特派員叫劉安恭,他主張前委應只管紅四軍的行動問題,而不應該再管其他的事情。
按照毛主席黨管理一切的原則,劉安恭這麼做,毛主席顯然是不能同意的,而朱老總卻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軍委和前委各司其職,這沒有什麼不好。
毛主席和朱老總是紅四軍的兩大領袖,他們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就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紅四軍高層領導間的爭論。
為了平息爭論,增強紅軍之間的團結,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在福建龍巖召開了第七次黨代表大會,陳毅在這次代表大會上對毛主席和朱老總提出了批評,之後,毛主席便離開了紅四軍前委,到蛟洋養病去了。
隨後,陳毅去了上海向黨中央報告紅四軍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的爭論。幾個月後,他從上海回來,帶回中央的意見,希望毛主席繼續領導,因為他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黨中央肯定了毛主席關於紅軍建軍和根據地建設的正確意見。
隨後:陳毅對朱老總說道:“要歡迎毛澤東同志回來主持工作,你應該服從毛澤東同志”,並且說:“我們應該歡迎毛澤東同志回來工作,你幹不幹?”
朱老總說道:“當然,我可以歡迎他回來。”
其實,早在陳毅回來之前,朱老總便已經有了請毛主席回來的打算。
10月上旬,朱老總在上杭縣城內太宗廟主持召開了紅四軍第八次黨代表大會。會議內容第一項是:根據紅四軍廣大官兵的要求和中央9月28日來信精神,通過了請毛主席回紅四軍主持前委工作的決議。
陳毅傳達黨中央的來信後,彭祜、郭化若等人便起草了一封請毛澤東同志回紅四軍支援前委工作的信。朱老總在信上籤了字。
信發出後不久,毛主席便返回了紅四軍,並參加紅四軍前委領導。
不久,紅四軍展開第九次黨代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會上,毛主席做了《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報告。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前敵委員會,毛主席重新當選為前委書記。會議透過的決議案明確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器集團”,軍隊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必須全心全意地圍著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而奮鬥,批評了那種認為軍事和政治是對立的,軍事不服從政治,或者以軍事來指揮政治的單純軍事觀點。
而對於這次實際上否定了朱老總等人對一些問題的不同看法的古田會議,朱老總是怎樣認識的呢?
經過這次爭論,朱老總對於毛主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毛澤東的思想從此深信不疑,並且與毛主席的私人情誼也越來越深厚,這種情誼不是虛假的,而是發自內心的。
後來成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的韋傑,曾經在古田會議之後聽過朱老總講話,至今讓他記憶猶新。
朱老總在講課時說道:“人家都說‘朱毛’,其實應該是‘毛朱’,毛澤東同志的名字應該在前頭,我的名字應該在後頭。”
韋傑乍一聽還不知道總司令說得什麼意思,仔細一想,才領會到這裡麵包含著多麼深刻的含義啊!
朱德在課上還說道:“毛主席是我們的總政委,自從會師以來,我們就一直在一起,他會帶兵打仗,照他的辦法就能打勝仗。”
朱德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毛主席和黨中央決定集中主力北上抗日,張國燾則主張南下,在川康地區重建根據地。
經過堅決的鬥爭和耐心的工作,中央肯定了北上的方針。紅軍分為左、右兩路軍。左路軍由朱老總和張國燾率領。張國燾表面上同意,實際上卻按兵不動,依然要堅持南下。
張國燾對堅定地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線一邊的朱老總進行了殘酷的迫害,撤走了他的警衛班,殺了他的馬,甚至把朱老總軟禁起來,還以槍斃相威脅。
在生命受到威脅之時,朱老總說道:“就算你把我劈成兩半,朱也離不開毛,毛也離不開朱,朱離了毛過不了冬。”
後來,毛主席知道此事後,誇讚朱老總“臨大節而不辱,意志堅如鐵,氣度大如海。”
朱老總對子女的教育
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以及和毛主席並肩戰鬥的戰友,朱老總也養成了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的生活作風,同時,他也將這種作風帶入了自己的家庭之中。
不搞特殊化,不佔公家便宜,是朱老總家風的一大特色。
朱琦是朱老總唯一的兒子,1916年出生於四川,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便因病去世,後來由繼母陳玉珍在瀘州撫養長大。
1937年,21歲的朱琦被國民黨抓了壯丁,此時,正值國共第二次合作,朱老總去國民黨南京國防部開會的時候,在與龍雲的一次秘密交談中,得知了朱琦正在龍雲的部隊服役。
朱老總念子心切,便與周恩來說了這件事,周恩來理解朱老總思念兒子的心情,便親自安排人員尋找朱琦,找到後將朱琦送到了延安。
當朱老總見到兒子時,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喃喃道:“朱琦,我的兒子。”
1938年,朱琦被送往中央黨校學習,在中央黨校畢業之後,朱琦趕赴華北抗日前線,與日軍展開作戰,在戰鬥中,他的腿被敵人的炸彈擊中,不幸落下了殘疾。由於殘疾的影響,朱琦在1943年從前方調回了延安,回到延安之後,他被派往抗大七分校工作。
1949年3月,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劉少奇等人從西柏坡前往北京,準備建立新中國,而這時的朱琦,也從部隊轉業了。
當時,由於革命即將取得勝利,新中國急需各種人才。朱老總便在百忙之中,和朱琦見了一面,並向他詢問道:“轉業之後,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朱琦表示自己想去鐵路上工作。
朱老總向來不搞特殊化,對自己的子女們也是如此。聽到朱琦想去鐵路上工作時,便對他說:“你之前一直在部隊上工作,不懂鐵路技術,你要是想去的話也可以,但是有一條,必須從工人開始做起,不要想憑著我的身份搞特殊化,不要對外說你是朱德的兒子。”
就這樣,朱琦進入了石家莊鐵路局工作,先是當火車機車的練習生,司爐、再到副司機,最後到司機。後來,朱琦調到天津鐵路局,雖然擔負一定的領導任務,但還是經常駕駛機車。
有一次,朱琦被鐵路局領導安排去給一位首長開專列,當專列停駛後,首長覺得這次火車開得不錯,便讓人把火車上的司機找來。
朱琦聽到這個訊息後,便前去見首長,當他見到首長時,驚訝萬分,欣喜之餘,喊出了一聲“爸。”而朱老總看到這個火車司機居然是自己的兒子時,也十分高興:“沒有想到,我竟然坐上了我兒子開的火車。”
這時,火車上的領導和同事才知道朱琦竟然是朱老總的兒子,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朱老總會讓自己的兒子到鐵路上當一個火車司機,人們深深地感受到朱老總是多麼偉大啊!
朱敏是朱老總唯一的女兒,在她幼年的時候,曾一度與自己的父親分離14年之久,可以說,14歲之前,她基本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1926年,朱老總帶著臨產期的賀治華,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蘇聯莫斯科,朱敏便出生在這裡,在她剛滿月的時候,父親便在黨組織的召喚下回國了。
隨後,朱敏在未滿一週歲時回到四川成都。1940年,經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護送,到達延安,在這裡,她終於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爹爹。
在爹爹身邊,朱敏是快樂的,可是快樂是短暫的,在她僅僅和爹爹一起過了第一個春節後,她又面臨與爹爹分別。
朱老總來到她跟前,跟她說:“組織上決定讓你和毛主席的女兒嬌嬌一起去蘇聯學習。”
望著爹爹期望的眼神,儘管朱敏不願意,但她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到了蘇聯以後不久,蘇德戰爭爆發,朱敏不幸淪為德國法西斯的囚徒,並被帶到了集中營做苦役,受盡了折磨,一直到1945年1月,蘇聯紅軍打過來,她才離開了集中營,後來,在波蘭的一個蘇聯難民收容所裡,才被人發現。
1946年1月,朱敏重新回到莫斯科,並在這裡完成了中學和大學學業。
1953年,朱敏從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學成之後回國,分配到北京師範大學,先後在教育系和俄語系任教。
而朱老總對女兒朱敏的教誨,使她記憶猶新,朱老總說:“我們國家現在非常需要建設人才,而你所從事的正是培養人才的工作,這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爹爹對你的期望。”
同時,朱老總要求自己的女兒,搬出中南海,住到北京師範大學的集體宿舍裡,朱老總說道:“毛主席對他的孩子也是這樣嚴格要求的,我必須向毛主席看齊。”
朱老總就是這樣,在他戎馬倥傯的革命歲月中,他始終跟隨毛主席的腳步,堅持支援和貫徹毛主席的正確意見,並且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中,他也緊跟毛主席的步伐,堅決遵守黨的要求和紀律,從沒有想過為自己、為家人搞特權,謀私利。
讓我們永遠銘記偉大的朱老總,他堅定的信仰、寬大的胸懷以及不搞特殊的家風,永遠值得我們後輩學習。朱老總永垂不朽,永遠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