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軍事家李先念關於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等問題的理性認識。
李先念(1909.6.23~1992.6.21),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27年帶領家鄉農民參加黃麻起義,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起,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團、師、軍政治委員。在參加建立鄂豫皖蘇區和川陝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中,積累了打運動戰、殲滅戰的豐富經驗。1935年3月指揮所部參加強渡嘉陵江戰役後,隨方面軍主力長征。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和第四方面軍在西北地區會師後,指揮第30軍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豫鄂邊省委軍事委員會副主任、新四軍豫鄂邊獨立遊擊大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鄂豫皖湘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建立了新四軍第5師和鄂豫邊區根據地,從實踐中積累了建設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和游擊戰爭的經驗。1946年6月,在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時,組織指揮中原突圍戰役,提供了大兵團突圍轉戰的經驗。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原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等職。
李先念的軍事思想主要內容有:
一、堅持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強革命隊伍團結,全面提高部隊軍政素質
1.共產黨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戰鬥力的源泉。帝國主義和剝削階級壓迫人民,主要靠軍隊。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要掙脫壓迫剝削,也必須首先解決黨的統一領導和集中力量建立主力部隊的問題。革命軍隊有共產黨的領導,才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取得最後勝利。軍隊中的各級黨組織是領導和團結指戰員的核心力量。要重視加強部隊的政治建設。以黨的綱領、路線和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為政治敎育的主要內容,使指戰員們普遍樹立遠大革命理想和階級觀念、政策觀念、群眾觀念以及組織紀律觀念。建立健全部隊的各項政治工作制度,選拔優秀幹部從事政治工作,繼承和發揚紅軍的優良傳統。要把連隊黨支部作為一切政治工作的基礎,使黨支部成為連隊的戰鬥保壘和團結核心。改進政治工作的作風和方法,具體地研究和把握工作環境和物件特點,克服形式主義。
2.黨的團結,部隊的團結,幹部的團結,是奪取勝利的重要保證。沒有革命隊伍內部的堅強團結,就談不上戰勝敵人、發展壯大自己。官兵之間、各部隊之間、軍隊和地方之間、軍民之間,要建立良好的團結關係,有了矛盾要及時解決,大力密切官兵關係和軍民關係。嚴正軍風,克服遊擊習氣。
3.以革命軍人的特點、任務為依據,加強部隊軍政素質建設。革命軍人的特點和任務是:為真理而奮鬥,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為勞苦大眾謀利益;要有為革命犧牲的精神,吃苦在先,享受在後,大眾利益在先,個人利益在後;革命軍人特別是幹部和共產黨員,不僅要掌握一套軍事本領,還要學會一套政治本領,善於進行鬥爭;要經常不斷地反對 各種不良傾向,嚴格要求自己,堅決完成黨交給的一切任務。
部隊要加強入伍敎育、現實敎育和傳統敎育,堅持少而精和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軍事訓練和後勤保障是增強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決不容忽視。要抓緊作戰間隙有計劃地加強各項訓練,提高各級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和司令部人員的業務素養,改進部隊的管理敎育,加強供給和衛生工作,不斷提高戰術技術水平。
二、人民軍隊必須依託農村,建立自己生存發展的戰略基地
以革命武裝建立農村根據地,依託根據地堅持和發展革命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基本特點之一。
1.要敢於大膽深入敵後,建立革命根據地。廣大農村是敵人統治的薄弱環節,具有革命武裝力量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大膽深入敵後,發動游擊戰和建立根據地,就一定能站穩腳根,逐步發展壯大,直到最後戰勝敵人。
2. 爭取群眾、團結群眾與依靠群眾,是創造與發展根據地的基本問題。部隊要模範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與群眾建立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關係;積極配合地方黨政機關建黨建政,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和各項政策,使群眾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鬥爭;盡力幫助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條件。
3.摧毀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是建立根據地的重要一環。凡革命軍隊控制的地區,一律摧毀舊政權組織,由有社會影響的黨外正直人士和黨的幹部共同組織政權,公開委任縣、區、鄉長,充分發揮各級政權組織的作用,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在發動群眾積極參政的基礎上,適時開展民選活動,改善政權組織。在雙方經常“拉鋸”的地區,則透過對敵人委任的鄉、保長的爭取敎育,形成兩面政權。
4.必須大力培值地方武裝和民兵,使其成為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和鞏固根據地的雄厚力量。從部隊中抽調骨幹,建立組織系統,專門負責發展、訓練、指揮地方武裝和民兵組織。要加強軍事、政治敎育和管理,不斷擴大地方武裝的數量,提高質量,並注意及時清除內奸、壞分子。
5.廣泛開展統一戰線,盡一切可能孤立敵人,是軍隊生根立腳的重要環節。要透過廣泛活動,與一切願意合作的國民黨軍政人士,開明士紳建立友好關係。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不能束縛自己的手腳。對大刀會、紅槍會等自發武裝及民團、自衛隊等,應多方聯絡,切勿到處亂打,到處樹敵。
6.在主力部隊新來乍到的地區,應多方設法解決給養困難。要取之於敵,襲擊其貨車貨船、倉庫、合作社、銀行、機關等;在通商要道處,對來往客商採取輕稅政策;經過統戰工作,讓敵佔區之鄉、保政權或兩面政權,從給敵人籌辦的錢糧中抽出一部分;對少數為群眾不滿的惡霸地主,罰繳糧款或其他資財;向富戶籌募部分糧款等。注意不使基本群眾增加負擔,並使地方富戶的負擔儘量公平合理。
7.創造根據地需要大批幹部。要從鬥爭實踐中發現人才,大膽提拔和使用群眾中有魄力、有威信、鬥爭意志堅強的分子,選送大批學生和工農分子進學校培養。各部隊還應有計劃地開辦各種訓練班,培養一大批做地方工作的本地幹部。
8.根據地要邊發展邊鞏固,在發展中求鞏固,鞏固和發展交替進行。根據地的發展,一般應採取“波浪式”的發展形式,但在特殊環境中,則可採取“跳躍式”、“豆腐塊式”的發展形式,形成數十塊根據地和游擊區。根據地發展一塊,就要鞏固一塊。既不能只求發展不謀鞏固;又不能不顧客觀形勢的變化,片面強調以鞏固為主的方針,錯過大好發展時機。
9.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是根據地建立和發展的關鍵。在各部隊經常處於獨立作戰、分散活動的條件下,一方面,凡屬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外關係等大問題,下級對上級須及時請示報告,不允許各自為政,搞分散主義;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發揮各獨立作戰地區幹部獨立活動、大膽負責的精神,避免過分集中,束縛下面的主動性、機斷性和創造性。
三、根據不同作戰物件,採取不同的作戰形式和戰術
要善於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作戰物件、作戰企圖和地形條件,採用不同的作戰形式和運用多種戰術手段打擊敵人。
關於游擊戰。1.要掌握敵軍的作戰特點和規律。敵軍戰術在不同時期也有變化,要善於從鬥爭實踐中摸清敵軍的戰術特長和弱點,根據不同作戰物件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戰術而擊破之。在敵大我小、力量對比懸殊的敵後開展武裝鬥爭,游擊戰是最利於發展自己、消滅敵人的主要作戰形式。2.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是隨著技術、兵器的發展而發展,敵我力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開始是小部隊的游擊戰,進而轉變為遊擊兵團的游擊戰,有時還轉入大兵團的運動戰。必須從戰爭的全域性著眼,樹立持久戰的思想,積蓄力量,長期堅持,切不可孤注一擲,不計後果。3.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相結合。對大股敵人的“掃蕩”、應化整為零,分散遊擊,以削弱、疲憊、牽掛敵人;對小股敵人的“掃蕩”,則化零為整,集中兵力予以消滅。當敵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多路合圍時,則跳出其包圍圈,避實擊虛,分散打擊敵人;待敵疲憊不堪之時,再抓住其弱點,集中兵力給以痛擊。部隊必須具有高度的機動靈活性,撒得開、收得攏。4.利用敵軍和頑軍之間的矛盾,機動迴旋。抗日戰爭中,當敵偽大規模“掃蕩”時,則轉移到接近頑軍的地區活動,“背頑以對敵”;當頑軍大規模進攻時,則轉移到接近日偽軍的地區活動,“背敵以對頑”;遇到敵偽和頑軍對我夾擊,則從這一地區轉向另一個地區,伺機反攻。5.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當主力軍和地方軍擁有一定實力時,應選擇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或突然奔襲,或設伏圍殲,一舉消滅敵人較大股的有生力量。6.貫徹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鬥爭策略。對偽軍工作的方針,主要是從政治上爭取,輔之以軍事上的打擊,以軍事、政治力量的靈活運用,來促成偽軍的瓦解。
關於運動戰。1.圍點打援、攻敵必救。2.出奇不意,奔襲奇襲。依靠周密偵察、精心部署和部隊的運動特長,把進攻性、流動性、突然性結合起來,給予駐止或運動之敵以出其不意們襲擊。3.突破敵陣線後,直插縱深,與兩翼迂迴的部隊席捲守敵,猛打窮追,擴大戰果。4.運動防禦,收緊陣地。當敵人的大規模圍攻來臨時,應利用地形,節節抗擊,逐次收緊陣地,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待機反攻。當大量消耗、疲憊敵人後,即抓住戰機,轉入反攻。5.趨利避害,流動轉戰。為寸擺脫優勢敵軍的“圍剿”,離開根據地進行長途戰略轉戰,應搶在敵軍發起總攻擊之前分路突圍,突破敵人的重兵圍追堵截。6.近戰夜戰,揚長避短。透過實戰和訓練,培養部隊的近戰夜戰能力,以己之長,擊戰之短,爭取戰役戰鬥中的主動地位,速戰速決。還要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使部隊掌握山地戰、河川戰、森林戰、村落戰、攻堅戰、陣地戰等多種作戰樣式;加強機動作戰能力,以便在各種複雜戰鬥環境中出色地完成戰鬥任務。7.胸懷全域性,審時度勢,統一指揮,協同動作。戰略區的指揮員要從大局出發,分析和判斷形勢,堅定不移地貫徹黨中央和軍委的戰略方針、部署、積極配合各戰略區兄弟部隊的作戰。在戰役戰鬥中,準確掌握情況,熟悉地形,抓住有力機會,集中優勢兵力,統一指揮,協同動作,是戰勝敵人的關鍵。
四、正規軍、地方武裝與民兵相結合,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
人民戰爭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的民兵、自衛隊為基礎,以主力部隊為“拳頭”,去戰勝敵人奪取勝利的。除了加強正規部隊的建設外,還必須鞏固和擴大地方武裝,必須有遍佈於廣大地區的群眾性的民兵組織,才能使主力部隊如虎添翼。要發動地方武裝破壞公路、剪割電線,不斷襲擾敵人,給敵人較大威脅。使用熟悉當地地形之部隊,在主要公路上伏擊敵輜重及少數運動中的敵人。地方政權與軍隊密切通訊聯絡,迅速傳遞確實情報,使指揮正確順利,同時免使民眾遭受大的損失。發動敵佔區民眾撤至安全地帶,並以少數同志打入新成立的偽政權內,探聽敵之企圖及各種訊息。發動其他區域民眾,策應被“掃蕩”區的反“清鄉”鬥爭,打亂敵之“掃蕩”計劃和步驟,使“掃蕩”限於狹小地區。
李先念的軍事思想,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指導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起了重要作用;對於主要由他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和部隊的建設與發展及作戰的勝利,起了重要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