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偉人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他高瞻遠矚、全域性在胸,其雄才大略和指揮藝術令人歎為觀止。
以下要說的是:在危機四伏、十分被動的情況下,一代偉人毛澤東是如何力挽狂瀾、克敵制勝的。
我這裡要說的三場戰鬥都有這樣的共同點:
事發突然,危機突降,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我方十分被動,危在旦夕。
然而,毛澤東臨危不懼,兵不血刃,我軍便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大洩密”挽救危局,毛澤東“不按套路出牌”。
1941年6月18日,國民黨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秘密部署“閃擊”延安計劃,試圖以突然襲擊的方式一舉攻佔陝甘寧邊區。
為確保襲擊的“突然性”,胡宗南採取了最高級別的保密措施。
蔣介石對胡宗南的計劃非常滿意,他也提醒胡宗南,此事“極端秘匿,毋得聲張”。
所以,知道這個計劃的人僅限於參加作戰會議的總部人員、參戰部隊師長以上將領。
胡宗南做夢都沒有想到,作戰會議剛剛結束,這份作戰計劃書就出現在了延安毛澤東的書桌上。
延安方面的第一反應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胡宗南倘若來犯,我軍將予以迎頭痛擊。
然而,問題馬上就來了。
當時,八路軍主力部隊大多在前線對日作戰,我軍在延安及其周邊地區只有不到四萬兵力。
如果正面反擊,我軍在兵力、裝備、戰機等方面全無優勢,幾無取勝的可能;
如果從華北調回部隊拱衛陝甘寧邊區,時間來不及不說,即便成功調回部隊,我軍的損失也將難以估量。
怎麼辦?
毛澤東想出一個克敵制勝的妙招-大洩密!
所謂“大洩密”,也就是將胡宗南閃擊延安的作戰計劃公之於眾,向國際社會和全國民眾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真面目。
按照慣例,為了保護隱蔽戰線的同志,黨中央絕對不會對外透露機密情報的出處,也不會公開情報的具體內容。
然而,毛澤東向來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往往做出令人嘖嘖稱奇的事情來。
毛澤東不但要“洩密”,還要公開非常具體的內容細節。
毛澤東為什麼要這麼做?毛澤東這麼做能夠挽救危局嗎?
對此,毛澤東信心滿滿,他料定,蔣介石、胡宗南“閃擊延安”這件事情是不得人心的,必然“見光即死”。
7月4日,朱德以第18集團軍總指揮的名義致電胡宗南,明明白白揭露胡宗南“已將河防大軍向西調動,彈糧運輸絡繹於途。”
朱德指出:“內戰危機一觸即發”。
接下來,朱德嚴告胡宗南:“當此抗戰艱難之際,力謀團結,猶恐不及,若遂發動內戰,必致兵連禍結,破壞抗戰團結之大業,而使日寇坐收漁利。 ”
電文字數不多,卻讓兩個人驚出了一身冷汗。
第一個嚇了一跳的人就是胡宗南的機要秘書、中共地下黨員熊向暉。
正是熊向暉向延安透露了胡宗南“閃擊延安”的作戰計劃。
熊向暉是周恩來安插在胡宗南身邊的紅色特工,深得胡宗南的信任。
若干年來,遵照組織要求,熊向暉默默地潛伏在胡宗南所部,始終保持著“靜默”狀態。
然而,當他獲取胡宗南“閃擊延安”的作戰計劃後,這枚輕易不出手的“閒棋冷子”果斷“甦醒”,立即將這份計劃報給了延安。
朱德發給胡宗南的電報首先傳到了熊向暉的手裡,看到電報內容,熊向暉的心裡好一陣緊張。
這樣絕密的情報被洩露,胡宗南必然會在內部追查洩密者,熊向暉的身份極有可能暴露。
然而,熊向暉很快讓自己鎮靜下來,儘管還不清楚黨中央此舉的用意,熊向暉相信,黨中央肯定有必須這麼做的道理。
熊向暉將朱德的電報遞呈給胡宗南。
胡宗南也被朱德來電的內容嚇了一跳。
胡宗南把那份電報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胡宗南搖搖頭,嘆了口氣說:“毛澤東這一手太狠了……”
就在胡宗南收到電報的同時,一些國家駐重慶的使節也獲悉了同樣的訊息,全國各地也都在傳播這個訊息。
一時間,國際、國內輿論一片譁然,各方面人士紛紛譴責國民黨不顧抗日大局、倒行逆施、“同室操戈”的醜惡行徑。
蔣介石一方面裝聾作啞,一方面責令胡宗南立即嚴查洩密者。
生死關頭,熊向暉決定主動出擊。
他向胡宗南建議:“必須嚴查所有知道這個機密的人,包括我在內,一個都不放過。”
熊向暉自己都沒有想到,氣急敗壞的胡宗南居然把“徹查洩密者”的事情交給自己來辦。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胡宗南對熊向暉仍然深信不疑。
胡宗南讓熊向暉這個真正的“洩密者”去嚴查洩密嫌疑人,這件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
7月5日,毛澤東決定再在火上澆點油。
這一天,朱德和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主任蕭勁光分別致電蔣介石,並同時致電駐紮在陝甘寧邊區周圍的國民黨高階將領。
在電報中,朱德、蕭勁光呼籲團結抗日,反對內戰。
如此一來,蔣介石不得不“接招”,再也不可能裝聾作啞。
事已至此,蔣介石只能公開露面,對外宣稱這件事情是“下屬自作主張”,下令取消行動。
末了,蔣介石把一口“黑鍋”甩給了“無辜的”胡宗南。
就這樣,毛澤東沒有動用一兵一卒,未放一槍一炮,便讓蔣介石、胡宗南“閃擊延安”的計劃胎死腹中。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借這起事件大做文章,讓更多中國人看到了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真面目。
毛澤東施“空城計”,胡宗南進退兩難。
1947年3月,胡宗南保薦熊向暉赴美留學。
臨出國前,熊向暉和新婚妻子去杭州蜜月旅行。
胡宗南突然通知熊向暉趕去南京,說有要事約見。
胡宗南為什麼突然約見?他要跟自己談什麼“要事”?
滿心疑惑的熊向暉趕到南京,見到了胡宗南。
原來,胡宗南要熊向暉推遲赴美計劃,等拿下延安以後再說。
胡宗南交給熊向暉兩份機密檔案,要他根據檔案內容畫一幅作戰草圖。
熊向暉驚訝地發現,這是蔣介石剛剛核准的進攻延安的作戰方案,另附有作戰部隊的兵力配置情況。
次日上午,熊向暉隨胡宗南迴到了西安,當天晚上,熊向暉就將這兩份情報送到了聯絡點,透過秘密電臺發往了延安。
根據接到的情報,毛澤東決定採取“存人失地”的方針,主動放棄延安,跟胡宗南“玩”一次“空城計”。
1947年3月19日,國民黨軍沒費多少力氣就佔領了延安。
大批國民黨軍隊開進延安,胡宗南卻高興不起來。
他所佔領的延安早已堅壁清野,變成了一個空城。
更讓胡宗南痛苦不堪的是,延安很快就成為他沉重的包袱,揹著累,又丟不得。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數萬人與胡宗南所部在黃土高原反覆交戰。
“蘑菇戰”、“麻雀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彭德懷不斷變換戰術,把胡宗南所部“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毛澤東則帶著中央機關繼續轉戰陝北,在高效、可靠的情報保障下,毛澤東一次次出現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又一次次有驚無險、化險為夷。
胡宗南非但沒能夠“給共軍以毀滅性打擊”,反而損兵折將,被打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據熊向暉回憶,1947年3月25日晨,在熊向暉陪同下,胡宗南來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人曾經居住的窯洞。
在毛澤東住過的窯洞裡,胡宗南在毛澤東的辦公桌抽屜裡發現了一張紙條。
紙條上寫著:
“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看著這張毛澤東留給他的“墨寶”,胡宗南目瞪口呆,繼而哈哈大笑。
熊向暉說,這是胡宗南的習慣。
合乎他心意的,胡宗南會得意忘形,哈哈大笑;
道出他心病的,胡宗南也會哈哈大笑,不過,那是尷尬的笑。
熊向暉說:“這是我最後一次聽到他哈哈大笑,笑得比哭還要難看。”
毛澤東一紙嚇退十萬兵。
1948年10月中下旬,國民黨在遼瀋戰場上節節敗退。
眼看大勢已去,蔣介石心有不甘,他乘坐飛機趕赴北平,希望華北“剿總”總司令傅宜生出兵增援東北。
而傅宜生卻一如既往地推諉、打哈哈,找出各種無法增援東北的理由。
說到底,傅宜生打心眼裡不願“淌東北那灘混水”。
作為推託之辭,傅宜生給蔣介石出了個主意:趁冀中地區中共兵力空虛之機,派部隊偷襲西柏坡,實施“斬首行動”。
蔣介石欣然批准了傅宜生的作戰計劃,滿心歡喜地離開了北平。
10月23日,傅宜生做出決定,準備派第94軍和新2軍偷襲西柏坡。
傅宜生萬萬沒想到,身在西柏坡的毛澤東兩天後就獲悉了這份偷襲計劃的詳細內容。
這是我華北城工部情報人員的功勞。
當時,國共之間的主要戰場在東北和西北,保衛中共中央駐地的只有警衛部隊和部分地方部隊,情況非常危急。
面對這種局勢,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馬上召開會議,分析敵情,商討相應對策。
經過協商,中共中央確定了頗具傳奇色彩的應對策略。
這個策略的核心內容可以歸納為:
臺前幕後、前後配合。
一文一武、鬥智鬥勇。
以假亂真、虛實並舉。
毛澤東說:“蔣介石不愧是上海灘交易所出身的,這個人熱衷於搞投機。這次偷襲行動,又是搞投機的那一套。”
毛澤東指著地圖對周恩來說:“他以為我們的主力都去打歸綏和太原了,後方兵力不足,趁此機會偷襲我軍的後方。”
“他想一下子摧毀我們的首腦機關,最好把我們幾個人都捉了去。好傢伙,真厲害!”
“可惜,蔣某人兵馬未動,我們就知道了他的全部計劃,陰謀恐怕要變成‘陽謀’了。”
周恩來副主席說:“敵人既然要來,我們還得準備他們來。我們的主力確實不在身邊,如果我們準備不好,恐怕就要吃大虧了。”
“不打無把握之仗,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好打仗的準備。”
毛澤東決定,命令華北軍區及第2、第3兵團部分部隊迅速回援,積極準備軍事防禦。
朱德總司令說:“我們還要做好這樣的準備,如果我們的主力部隊來不及趕回來,而敵人卻來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毛澤東說:“那也不怕,《三國演義》上,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我們也可以搞一個‘空城計’嘛。”
“我看,在我軍主力趕到之前,我們要想辦法遲滯敵人,讓他們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毛澤東笑著說:“遲滯敵人,我們的地方武裝很有一套,當年對付日本,他們的辦法多得很嘛。”
毛澤東又說:“我們當年在延安搞了一次‘大洩密’,嚇退了‘志大才疏’的胡宗南,今天,我們不妨再搞一次‘空城計’。”
“我想可以把敵人的偷襲計劃公佈出去,讓他們知道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相信,他們就會大為洩氣,甚至乾脆放棄計劃,不敢來犯,這樣的結果也未可知。”
周恩來副主席與朱德總司令相視一笑道:“主席,你真成了活孔明啦!這一招就算嚇不走敵人,至少也能叫他們洩氣,不敢快速疾進。”
周恩來副主席說:“那樣的話,我們回撥的主力就有了更多的時間,粉碎敵人偷襲的把握就更大了。”
按照會議商定的禦敵計策,周恩來副主席與朱德總司令負責軍事準備,毛澤東則拿起他的筆桿子“紙上談兵”去了。
10月下旬,毛澤東親自為新華社草擬了3篇政論性電訊。
電訊很快釋出出去,這一次,毛澤東不僅公開了國民黨軍侵犯石家莊、偷襲西柏坡的計劃,還披露了許多細節內容。
其中包括來犯之國民黨軍各部隊的番號、將領姓名、作戰計劃,甚至列出了國民黨軍動用的輜重車輛型號、數量。
毛澤東還在電訊裡號召解放軍和民兵“三天內做好殲滅敵人的準備”。
這3篇電訊接連發表,讓敵軍將領大驚失色。
他們紛紛認為:此次行動已經完全暴露,“偷襲”之突然性已然喪失。
因此,國民黨軍開始躊躇不前,傅宜生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時,蔣介石給傅宜生髮來電報,明確要求“偷襲不成,則改為強攻!”
而傅宜生的疑慮卻越來越多,他一方面擔心已深入解放區的兩個軍被早有準備的解放軍圍殲,落得個有去無回的下場;
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解放軍乘機攻擊其他要點。
躊躇再三,傅宜生確信了一個事實,自己以為“天衣無縫”的行動其實是在“裸奔”。
傅宜生的決心最終動搖了,不得不艱難地發出了撤退令。
至此,蔣、傅偷襲西柏坡的行動宣告破產。
自古兵家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戰爭的最高境界,在戰術上講究“兵不厭詐”,“攻心為上”。
毛澤東在上述三場戰鬥中採用的便是典型的“攻心為上”之“空城計”。
這個計謀“空”的是“城”,“實”的是“知己知彼”、料敵如神,以及文武皆備、多管齊下的各項準備工作,貴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一劍能擋百萬兵”的磅礴氣勢。
韓非子云:“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毛澤東一向足智多謀、每臨大事有靜氣。
在危急關頭,毛澤東每每都能“力挽狂瀾於既倒”,使革命局勢轉危為安,靠的是過人的膽魄、高人一籌的軍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