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堅
12歲的女孩塔拉.納賽爾,居住在巴勒斯坦名城拉馬拉郊外一個叫薩利赫先知的小村裡。
拉馬拉是約旦河西岸著名的避暑勝地,素有“巴勒斯坦新娘”之稱。但這所美麗的城市也是巴以衝突的前哨。
從納賽爾記事起,耳聞目睹的是空襲警報,是散發著刺鼻菸霧的催淚彈,是槍聲炮聲和流血衝突。
再後來,她居住的村落前就矗立起了高大的隔離牆和鐵絲網,而這些都在提示著這裡瀰漫的是生活的陰雲。
持續的巴以衝突迫使納賽爾的父親和哥哥遠走他鄉謀生,只剩下她跟患病的母親相依為命。本應天真爛漫的年華,早早挑起了生活的擔子。
納賽爾每天放學回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撿拾廢品補貼家用,而那些衝突中留下的催淚瓦斯罐,就成了她蒐集的寶貝,她不遺餘力地尋找,賣不完的就堆在門前的空地上。
這天,納賽爾去整理堆放的那些東西,突然她被一樣東西吸引住了:那是一枚小小地舉著的黃色小花,有些膽怯似得的從一顆瓦斯罐裡冒出來。
納賽爾定定地看著這枚小小的孱弱的花朵,眼睛溼潤了。看著這株不知名的野花兀自開著,納賽爾聯想到了自己,這小花與自己的境遇是何其相同,同樣孤苦無援,但同樣沒有放棄掙扎。
納賽爾捧著這朵小花,一個念頭形成了:如果能在這些瓦斯罐裡都種上花,那應該是件很美的事情。她急切地跑進屋裡給媽媽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媽媽默默地凝視著她,算是首肯。
自此之後,納賽爾放學回家,就忙碌她瓦斯罐裡種鮮花的計劃,她挖來泥土,充填瓦斯罐,然後找來花籽撒播,給他們澆水,細心呵護。慢慢地這些鮮花鑽出來了,給小院增添了無窮的生機。
此時另一個念頭在納賽爾的心頭浮現,這些種在瓦斯罐裡的鮮花,能讓我感到向上和溫暖,應該也可以給其它人帶來心靈的衝擊,應該讓更多的人分享和領略這種別樣的美麗。
於是,她找來鐵絲,捆住瓦斯罐的簷口,把它們綁到了鐵絲網上,冰冷猙獰的鐵絲網,在鮮花的點綴下,成了一種別緻的風景。路過的人們被這片風景吸引,駐足流連,就連巡邏經過的以軍士兵看到,步伐和神態似乎也溫柔了許多。
生活是不堪的,很多時候人們無法改變生存的環境,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內心,在困頓中給自己一些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
就像塔拉.納賽爾種在瓦斯罐裡的鮮花一樣,她種下的不僅僅是花朵,更多的是不屈和向上的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