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全面發展,在東南亞、中東、歐洲、非洲等地區,中國的企業都在當地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收穫,中國政府也在當地收穫了極高的政治評價。而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言,中國政府與企業在當地的投資,促進了諸如非洲、東南亞較落後國家的經濟走向繁榮,間接解決了不少落後國家因貧窮產生的社會矛盾,為中國日後全面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了初步基礎(全人類不論膚色、信仰、種族等,都應當是人類大家庭平等、博愛的一份子)。
在此之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阿拉伯國家與歐美國家的矛盾與仇恨。雖然諸如沙特、阿聯酋這樣的中東國家在政治上比較親美,但是在其實際進行的政治行動中,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對歐美只是暫時的迎合,而非長久的共贏合作。而除了沙特、阿聯酋外,諸如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這樣的國家,無論其政府還是人民,都是極其仇視歐美國家,反對以美軍為首的北約軍隊進入當地。
對於這樣較為複雜的現狀,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歐美國家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事實上,這對於中國未來在海外的發展有很大參考價值,而對於歐美國家在中東犯下的錯誤,我們也非常有必要了解,避免重蹈歐美的覆轍,以免踩到阿拉伯國家的雷區,導致一帶一路計劃遭遇嚴重損失(當然,就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與政治覺悟來說,中國不可能像歐美那樣狂妄自大)。
首先,讓我們參考一下歐美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2大歷史案例。即歐美國家暗中干涉的“阿以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及歐美國家暗中支援的“阿拉伯之春”。瞭解了這些歷史事件後,其實我們就會初步清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推行的所謂“中東再平衡戰略”,以及中國未來在海外的發展,為何中東地區卻顯得尤為重要。
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聯軍對剛剛建國的以色列發起了猛烈攻勢,險些在己方優勢階段達成戰爭勝利,讓猶太人無法在中東立足。然而,在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以聯合國的名義要求阿拉伯聯軍停火後,聯軍主力的埃及、約旦、伊拉克等國也相當“聽話”地選擇了暫時停火,從而給了以色列軍隊好幾周準備的時間,讓這次戰爭出現了巨大的逆轉。
在停火結束後,以色列迅速擊敗了阿拉伯聯軍,取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完美勝利。而作為阿拉伯聯軍的主力國家們,埃及喪失了部分領土,伊拉克與約旦軍隊實力遭受了部分打擊,而作為最為悲慘的巴勒斯坦,其國土也大量喪失,成千上萬的巴勒斯坦人逃亡海外。而其中有那麼一部分難民,則成為了之後極端敵視以色列與歐美國家,用恐怖襲擊手段對其進行報復的“恐怖分子”。
當我們深刻了解這場戰爭時,我們發現對於阿拉伯國家而言,最敵視的除了以色列外,其實還對歐美國家是必然耿耿於懷的。畢竟,如果沒有歐美國家在這場戰爭中從中作梗,那麼以色列也不至於發展壯大到今天這樣,放縱的轟炸加沙平民區,有組織地屠殺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也不至於今天還和以色列有著民族仇恨,中東局勢現在也不至於戰火紛飛。
而從歐美國家干涉中東戰爭中,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赤裸裸的帝國主義行徑。而從中國政府未來在中東的長遠投資與發展來看,中東的和平必須建立在阿以和解,歐美勢力退出中東,阿拉伯國家完全實現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否則,中國勢必不能在中東深度發展,甚至在中東再度出現更嚴重的戰亂時,會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從中東地區的角度來看,正是由於歐美國家的干涉,以及阿拉伯國家無法正面抗衡歐美勢力的滲透,從而間接誘發了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崛起(參考沙特等國家內部層出不窮的恐怖主義活動,和美國有很大關係)。畢竟,當那些手無寸鐵的阿拉伯平民,無法在訓練有素的以色列軍隊與西裝革履的歐美政客面前展開報復行動,為死去的同胞與親人報仇雪恨時,被極端的復仇主義矇蔽理智,從而選擇極端恐怖主義行動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是阿拉伯國家在人民層面對歐美國家的敵視與仇恨。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至少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大多數深受當地封建貴族、資本寡頭迫害、剝削的阿拉伯人民仍將敵視著玷汙他們傳統,以及破壞他們地區和平與安寧的歐美國家。而現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發起對伊拉克、利比亞的軍事打擊,導致數百萬阿拉伯難民的逃亡,也只不過是歐美國家咎由自取,自討苦吃。
那麼,既然在“中東戰爭”案例中,我們看到了阿拉伯人民對歐美帝國主義者們的敵視,在“阿拉伯之春”案例中,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瞭解到阿拉伯各國政府與歐美各國表面合作,實則不滿,乃至敵視的態度了。“阿拉伯之春”這場運動,是阿拉伯世界內部的大規模革命運動。自2010年發生在突尼西亞發生的自焚事件作為是整場運動的導火索,阿拉伯世界發生的這場“顏色革命”已經導致上百萬人死亡,近1萬億美元的鉅額損失。
而在這場運動中,最先遭到打擊的國家,則是北非阿拉伯國家(諸如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等),而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諸如美英等國政府也對這些阿拉伯國家的局勢進行了大幅度干涉行動(這點參考北約空軍對利比亞的空襲,以及北約軍隊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
甚至在利比亞內戰時期,歐美國家的戰機對利比亞進行了大規模空襲行動,以支援他們在利比亞扶持的叛軍。而在敘利亞內戰時期,美軍更是直接下場參與小規模戰鬥,以所謂“反恐”之名義,對反政府軍進行支援,妄圖消滅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在美國下場戰鬥的同時,土耳其也以保護本國安全穩定的名義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進行了軍事打擊,客觀上侵犯了敘利亞的政治主權)。
而這樣最直接的後果是什麼呢?在歐美國家透過文化滲透煽動不明真相的阿拉伯各國百姓推翻本國政府後,這些歐美帝國主義者希望藉助所謂宣揚“歐美民主價值觀”的名義,讓這些阿拉伯國家強制選擇與歐美相同的政治制度,從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政府又能暗中推舉親美、親歐政治領導人,妄圖透過在當地組建“親歐美買辦政府”,從而讓阿拉伯各國的政治主權實際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
當然,除了傳統的“英美父子兵”上陣搞侵略滲透外,熱衷於追逐非洲霸權的法國其實也在從中作梗。稍微瞭解一些西非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有大多數西非國家都是極為貧窮落後的,其政府的內政與外交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法國的統治,從而在一些核心政治站隊的問題上,聽命於法國的號令(例如在聯合國投票,或者在全非洲的會議上選擇有利於法國的提案,以確保法國在西非的穩固掌握)。
既然法國在西非有自己的勢力圈,為了實現在非洲的霸權,法國也勢必會在北非等地區進行擴張。所以在持續到今天的利比亞內戰中,我們還能看見法國政府從中作梗的身影。而英國作為著名的“全球攪屎棍”,也勢必參與到了阿拉伯世界的亂局之中。最終,這次“阿拉伯之春”導致了卡扎菲身死國滅,穆巴拉克被迫下臺,敘利亞至今仍在內戰當中,諸如巴林等海灣國家也出現了政治裂痕。
客觀來看,這場看似是阿拉伯內部出現的“阿拉伯之春”運動,表面上是阿拉伯各國百姓反對獨裁者而進行的一場西式民主運動,實質上卻是歐美國家利用類似於在東歐進行過的“顏色革命”手段,對阿拉伯國家進行政治滲透,從而達到歐美奉行的新殖民主義政策(透過政治、文化來侵略小國,而非軍事)。
而這些阿拉伯民眾們就算成功推動了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的運動,缺乏歐洲民主思想積澱的阿拉伯國家貿然採用歐美民主制度,也大機率會選出下一個表面清廉,實則腐敗的獨裁者罷了。更何況在顏色革命後,深受運動影響的國家必然遭到歐美國家的滲透,從而將來會在政治上深受歐美國家的影響,最終喪失獨立主權。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以敘利亞巴沙爾政府為代表的阿拉伯政府,為何會相當敵視歐美國家,乃至反對歐美思想滲透進本國深處。而當阿拉伯國家政府因其實力羸弱,無法在正面戰場與外交場合擊敗歐美國家的時候,大機率就會採用更加激進的手段報復歐美國家的入侵,從而以極端方式保護本國的安全與穩定。
所以,關於阿以衝突,以及阿拉伯國家與歐美國家之間的積怨矛盾,對於中國來說,其實是值得深入思考、瞭解的。畢竟,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沒有深仇大恨,歷史上中華文明與阿拉伯文明的貿易交流也極為頻繁,更何況中國也和阿拉伯各國的歷史過去極為相似,都被歐美帝國主義者侵略與殖民過,只是中國扛過去且崛起了,而有不少阿拉伯國家仍在泥潭當中難以自拔。
隨著中國在經濟上的迅速發展,我們勢必要在阿拉伯國家合作,“避開雷區”的同時,不斷加深“中阿友好”的合作與發展。畢竟,中華文明歷史悠久,阿拉伯文明也有著黃金燦爛的國家,中阿合作將在實現中東地區穩定的同時,讓阿拉伯國家透過“一帶一路”計劃富裕起來,趕走寄生在中東的歐美殖民侵略者。隨著時代的發展,中東必將重現歷史輝煌,阿拉伯文明也必然會加入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藍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