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時任華北軍區軍樂隊隊長羅浪接到上級通知,組建一支200人的聯合軍樂團擔負開國大典演奏任務。
聯合軍樂團來自“五湖四海”,使用的180件樂器基本上是戰利品。根據慶典安排,領袖們登上城樓時,軍樂團開始演奏樂曲。可是天安門城樓高三十幾米,樓下軍樂隊看不見,搶半拍或慢半拍都失去預期效果。怎麼辦呢?一名叫張致祥的同志,看著遠處羅松和兩個分指揮拿著小紅旗上下穿搜,正指揮樂隊預演,突然有了靈感,用一塊紅綢子,在城牆上向羅浪發訊號。(直到1955年國慶時,城樓上與軍樂隊的聯絡訊號才改為揮動的小紅旗)。
時間:1949年10月1日14時55分,羅浪指揮軍樂團奏響了《東方紅》,拉開了開國大典的序曲……
當時軍樂隊用的是什麼曲子?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有的提倡用歐美式,有的說照搬蘇聯,二十兵團一個姓宋的參謀長,提出用德國曲子。他對軍樂只知道一鱗半瓜。那時候世界上閱兵曲子主要是德國和日本式,而日本是模仿德國的分列進行曲,所以宋參謀長認為用德國曲子。
宋參謀長的話還沒說完,馬上就有人截斷他的話。人民藝術學院的一位同志說:“我們解放了,不能再用德國曲子,應該用蘇聯曲子”
這一下子難以決定下來,當時主持會議的楊成武不好表態。不過誰也不敢說不用蘇聯曲子,不用德國曲子也不合適,畢竟還考慮到統一戰線……
羅浪上報中央,是否可以用我們自己的革命歌曲改編後用於大典。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傳達了毛澤東主席在曲目上的報告批示,只有九個字:“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
開國大典那天,這支由200人組成的年輕的軍樂隊演奏了《東方紅》、《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校之歌》、《騎兵進行曲》、《戰車進行曲》等民族色彩的樂曲,他們連續站立演奏近4小時,沒錯一個音符,尤其《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迴響在天安門廣場時,他們的眼睛都溼潤了。
如今,聯合軍樂團以解放軍軍樂團為主,由解放軍四總部、各軍區、各軍兵種和武警部隊15個大單位、46支樂隊的1500多人組成。其中演奏人員1300名,有21名指揮。軍樂團是閱兵過程中入場最早,站立持續時間最長,最後離開的一個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