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類比思維方法中,因為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是物件之間的同一性和物件之間的相關性,因此同一性和相關性是高還是低,必然會影響推論的可靠性程度。如果物件之間的共同屬性是主要的、本質的,物件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是必然的,那麼,推論就是可靠的;反之,如果物件之間的共同屬性是次要的,物件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是偶然的,那麼,所得推論就不一定可靠。這說明,類比法和其他思維方法一樣,也有它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注重相同性,忽略了相異性。而實際上,重視事物的相異性也是創造性的突出特徵,絕對不可偏廢。假如只重視,,
這種相同性,往往會導致成功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不高,有時還會把人引入迷途。
(2)類比具有想象成分,容易因“不完全相似”特徵推出荒謬的結果。如下列的類比:
地球:星星,位於太陽系,有殼,會公轉和自轉,有生物。
月球:星星,位於太陽系,有殼,會自轉和公轉。
所以,月球上也是有生命的。
這就有明顯的錯誤,屬於機械類比的表現。
類比陷阱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如果稍有考慮不全面,即會陷入其中,科學界就曾出現過類似的錯誤判斷。
20世紀,人們根據火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得出火星有生命存在的結論,這已被近年來空間探測結果所否定。
又如,1846年有人根據行星攝動理論發現了海王星,解決了天王星的軌道和理論計算不符的矛盾。但在當時,水星軌道也與理論計算不符,於是有人就用類比法,假設水星與太陽之間還有一顆星——“火神星”,並用理論計算了這顆星的軌道。這以後,許多人探索了幾十年,仍然不見這顆星的蹤跡。直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發表,才把謎底揭開,原來並無此星,水星軌道的極攝動是引力波所引起的,從而否定了這“錯誤結論”。
為了避免落入類比陷阱,增加類比的可靠性,就得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1)儘可能增加類比項。兩個和兩類物件之間所共有或共缺的屬性類比項越多,可靠性越大。
(2)類比中的共有或共缺屬性應該是本質屬性。
(3)類比物件的共有或共缺屬性與所要類比的屬性之間應該有本質和必然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