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天下午,有一位茶友來聊天。
說起他和別人爭論頭道茶湯要不要倒掉,他自己認為不倒比較好,對方則認為要倒掉。
雖然看起來有些繞,但其實很好懂。
將第一泡茶水倒掉的行為,俗稱“洗茶”。
洗茶,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為了乾淨,總有人無論是泡綠茶、白茶還是其它茶類,都習慣性先洗一洗。
尤其在一些長輩的眼中,洗茶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不洗不敢喝。
或許,背後就是一種墨守成規的思想在作祟吧。
可殊不知,付出的代價很有可能與收穫背離。
凱恩斯說:“最難的不在於接受新思想,而在於如何擺脫舊新思想的束縛。”
這就是對眼前最好的印證。
時代在變,人在變,舊觀念更應該有所更新。
逢茶必洗的老黃曆,早翻篇了。
《2》
洗茶的歷史,要追溯到幾千年以前。
在《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對“洗茶”一詞的解釋為:
古人品茶程式之一。
據明代屠隆所寫的《考槃餘事》中記載:
“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去其塵垢冷氣,烹之則美。”
翻譯過來就是,在煮茶前要先用熱水洗茶,洗去雜質灰塵。
如此看來,這和現在大多數人的洗茶觀念,不謀而合。
但是,老祖宗的做法放到如今,依舊適用嗎?
未必!
可以肯定,在當時的年代,洗茶的確有可取之處。
要知道,早期的茶葉加工時,不像當今這般成熟,條件較為落後。
茶葉從採摘到製成,再經過長途運輸和倉儲,身上有灰塵,不洗不放心。
況且,在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年代,誰又會關注茶葉製作時是否夠乾淨呢?
所以,在技術不發達的年代,的確可能存在灰塵的困擾。
但到了現在,不僅大家的生活品質有了質的飛躍,茶葉的生產和製作也漸漸規範。
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出臺和完善,也代表了大家對衛生安全的重視。
工業發達的現在,除了機器加工之外,粉塵汙染及參與制作的工作人員等各個方面,都有統一的衛生標準,另外還有專門的監管機構。
因此,那些關於茶葉不衛生,雜質很多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
當然了,我們這裡所說的,是指那些品質過關的茶葉,而非那些來路不明的“三無產品”。
若是遇見喜歡偷懶,甚至不負責任的製茶師,隨意做茶,所產出的茶葉品質堪憂,價格低廉。
反觀真正的名優茶,因為原料珍貴,製茶師必然是要認真對待,萬般呵護。
從加工到後續的倉儲,都有著嚴格規定,能保證乾淨、潔淨。
由此可見,洗茶完全是多此一舉。
《3》
不過也有人依然堅定地認為,洗茶很有必要。
原因竟然是,除非全程機器採茶、做茶,否則不可能不接觸到手。
既然接觸到了手,就一定會有細菌,所以洗茶也是殺死細菌的過程。
呃……看來大家對茶葉的採製還是有很大的誤解。
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說,人的手會碰到各種東西,難免有細菌。
而手工採茶和做茶,會把細菌傳遞給茶葉,會令人覺得很髒,所以洗一道再喝更衛生。
這個想法,初看沒什麼問題。
仔細想想,卻十分偏執。
就拿福鼎高山白茶為例,的確,不管採茶還是做茶,都必須用到手。
可是,這無法避免。
機器採茶,一來,對茶樹的損傷很大;
二來,很難嚴格地按照等級來採。
畢竟機器沒有人來得靈活,萬一把銀針採成了牡丹,把牡丹採成了壽眉,價格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與其後期再來挑揀,不如人工採茶更加“快、準、狠”。
採摘結束以後,就到了萎凋。
萎凋講究及時薄攤薄晾,把茶青及時攤在水篩上,並離地70公分進行晾曬。
而這個過程中,也難免會碰到手。
只有極少數、極個別的大廠,有先進的裝置,茶青萎凋時不經過人手,直接進入機器。
但更多的中小型廠,還是靠人工來萎凋製茶。
在日光萎凋的過程中,其實茶葉就已經經歷了一次“殺菌”了,那就是紫外線的天然殺菌。
之後的挑揀、烘乾,雖都不可避免會被手觸碰到,但烘乾的溫度,也足以消滅一部分的細菌。
到製作完成以後,茶葉中能夠剩下的細菌,又有多少呢?
再退一步說,手上有細菌,這點不能否認,但空氣中到處都是細菌,也是事實。
除非是人為營造的無菌環境,否則細菌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自始至終,人和細菌都是和諧共處的,甚至於有些細菌的存在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況且,太姥山上的茶農們,常年生活在空氣清新、汙染極少的環境下,手上又有多少的髒東西呢?
恐怕還不如我們手機螢幕上的細菌多吧。
所以,好茶不用洗已經成為了茶圈中的共識。
《4》
逢茶必洗的行為,本身就很“奇葩”。
比如綠茶,目前主流的沖泡方式,是玻璃杯泡。
在第一杯茶湯中,就已經釋放出了茶葉中一大半的滋味物質,可謂是最精華的部分。
但如果把它當成洗茶水,直接倒掉,無疑是在浪費內質。
原本鮮爽清新,鮮香四溢的綠茶,風味少了一半。
其實,不僅僅是綠茶,其它茶類也是如此。
用蓋碗沖泡的時候,當沸水和茶葉接觸的瞬間,茶葉中的內質就開始源源不斷釋放了。
第一沖茶湯雖看似不起眼,可實際上,養分尤為豐富。
大家以為洗掉的是灰塵、是有害細菌,其實倒掉的是養分。
還曾經有人開玩笑地說,中國茶人一年倒掉的“洗茶水”,能灌滿整個西湖。
只是句玩笑話而已,但想想也是挺浪費的。
儘管洗茶確實能洗掉一部分的雜質和灰塵,但也只是茶葉表面的粉塵,沒辦法徹底洗乾淨。
像是紅茶、巖茶這類茶葉,經過揉捻以後,呈現的是條索狀。
若製茶不衛生,汙染物極有可能深藏在條索內部。
光靠洗茶的短短几秒,根本不足以達到“乾淨”的地步。
除非是把茶葉徹底泡開,將每一根條索都舒展開來,再逐一清洗乾淨。
可等到那時候,茶湯早就沒了味道。
既然如此,又何必執著於洗茶呢?
對於好茶來說,洗茶是多此一舉,會浪費營養物質;
對於劣茶來說,洗茶也洗不乾淨,只是做個表面功夫。
所以現實就是,洗茶的心理效果,遠遠大於實際效果。
《5》
曾幾何時,洗茶成為了一種流行。
不洗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泡茶。
然而,隨著時代變化,洗茶已不再如當初那般“吃香”了。
逢茶必洗,更是成為了過去式。
現在,品質才是王道。
香氣滋味好,品質卓絕的茶,洗茶會洗掉大量的養分,得不償失。
而劣質茶,本身就沒多少養分,洗過之後更是寡淡。
可是,不洗又沒安全感,無法說服自己喝下去。
這樣看來,洗茶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對製茶師的不信任,對茶掌櫃的不信任,只能一洗了之,實屬無奈。
故而,我們一直提倡,買好茶,喝好茶。
來路不明的茶,儘量不喝,若實在要喝,還是洗洗為好,畢竟身體要緊。
更多關於洗茶的知識
洗茶就能把茶洗乾淨?對茶入座,六大茶類哪些需要洗茶?
白茶需要洗茶嗎?與其洗茶,不如“洗”好這些事物
洗茶是衛生,還是浪費?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誰需要洗茶?
喝白茶不洗茶會有害嗎?別多心,聊聊那些年你對洗茶的誤解
“城會玩”,白茶散茶要洗茶,餅茶不用洗茶?這是科學還是玄學?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