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要進行教育改革
當今的教育制度是在改革開放後形成,尤其是確定了九年義務教育政策,迅速提升了國民識字率,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大量具有知識技能的人才。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由規模化數量型經濟轉變為高質量的科技服務型經濟。向著超越美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需要更多在各方面具有高素質、創新創造的世界級頂尖人才。目前的教育制度能夠培養學習型人才,即學習-模仿-創造,也出現了許多不足和缺點。
下,形成了成績唯分數論,只要考試各科目綜合成績達到劃定分數線,就能上本科大學這座獨木橋,就能改變命運。
整個社會、家庭以上大學為榮,形成了唯分數論。
2、當下教育方式達到了瓶頸,難以
1、隨著時代進步與變遷,在當前教育模式下,形成了成績唯分數論,只要考試各科目綜合成績達到劃定分數線,就能上本科大學這座獨木橋,就能改變命運。
整個社會、家庭以上大學為榮,形成了唯分數論。
2、當下教育方式達到了瓶頸,難以培養出頂級人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僵化。
為了高考獲得高分進入大學,平時上課方式是:教學生透過做題,熟悉各類題型的方式,掌握解題‘套路’。
容易讓學生形成固定思維,缺乏創造力,同時學生壓力越來越大,眼睛近視率變大,時間都用在怎樣提升分數的解題技巧上。
高中教學把提升學生分數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所以,在正常8小時課程標準之外,延長上課時間,各科目作業量大,時間都用在複習題型,做練習題上。
只要勤奮投入大量時間去做題,成績一定會提高,學校要求儘量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二、當前高中教育的現狀:
學校、老師、家長、只看考試成績。因為高考只看分數,所以中學教育變成了以怎樣提升分數為目標,教學生做題的套路,題型的陷阱。
那就需要大量時間去熟悉掌握所有可能出現的題型,按照套路去做題就可以得高分。所以,需要課外時間去補課,要教學生掌握所有題型,逼學生去做大量題型,做多了總能記住。
‘衡水中學’模式在中國各地開花,把學生鎖得死死的,所有時間都用在上課上。
早上起得早,每天課程都安排得滿滿,週末也上課,讓你睜眼閉眼都是看書學習,都是做題,即使放學了這樣不準,那樣不準,中午不能出現在操場上,校園走廊不準隨意走動,不準發出聲音,校園裡很安靜。
沒有音樂課、沒有畫畫課程,甚至沒有做科目實驗。希望學生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課本學習上,研究題型,解題方法,透過大量練習,把高考可能出現的題型熟悉,按照套路去做就能得到高分。
勤能補拙,只要勤奮做練習,熟悉了題型,做多了自然會。
學校變成封閉式,老師逼你,家長逼你,自己也狠狠地逼自己,對自己變得特別狠,心裡默唸: “要成功,先發瘋,下定決心往前衝”的口號,高考勵志標語填滿學校角落。
以為忍耐三年,高考結束,考上大學就好了,大學就是天堂。因此,很多學生到了大學,由於高中壓制得太厲害,結果大學做不到靜下心來學習,把時間都用在娛樂上,想把失去的青春和時間補回來。
然而許多人,一旦放開自我,就停不下來,即使考上大學,由於內心浮躁,靜不下心來學習,整個大學是荒廢的。
曾經被高中壓制得厲害,大學時釋放得太過任性,性格也變得扭曲和極端。
人良好的性格和習慣,是需要合理的方式培養,不要讓高中生認為大學就是‘天堂’可以吃喝玩樂沒有人管,不用認真去學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成為在讀高中時約束自己的一種執念。
我認為,大學的知識更加深刻,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不要讓高中消耗掉所有學習的耐心。
我記得到了大學,我是一看到卷子就感到痛苦,聽到作業就煩,不用說靜下心來學習課本知識了。上課不認真,即使考試簡單,也很難及格,有些科目掛科了。
這對於中學時期學習成績很好的我來說,就是恥辱,奈何大學根本做不到靜下心學習知識。感覺高中就是噩夢,高三是不想再重來一次。不想再面對任何考試,一提起考試就感到累和煩,不自覺會逃避。
三、教育應該怎樣改革創新?
說到底,還是因為‘大學’這個資源有限,而大學招生人數有名額限制,按照考試分數由高到低分配,人數又多,競爭壓力自然大。
在社會上,大多公司提供的職位,需要本科學歷以上、公務員招考也是本科學歷以上(其它除外)。本科學歷含金量高,透過大學考試才能獲得這項通行證。
所以,要降低大學本科學歷的含金量,開放大學的准入門檻,讓大學變得“廉價”。
1、首先是開放建立大學的門檻和限制,降低建立大學的標準。
增加大學數量,像每個地方都建立高中初中學校一樣多,每個地方都有大學機構,讓人人想要上大學都變得很簡單,本科學歷證也變得很廉價。
這樣的改革是否公平,公平不過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規定下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
不管何種情況,有錢人照樣可以送自己的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可以請最好的老師給孩子補課,他們的孩子似乎從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以分數線作為唯一的標準劃分,也不能保證公平。
若讓大學這個資源變得多了,降低競爭壓力,人人容易讀大學拿到本科文憑,未來社會講的不是你已經讀了大學,而是你從那所名校畢業。
由學生擠破腦袋進入大學,變為學校想方設法招收到學生來讀大學,這才能促進教育發展。
進入大學讀書的名額充足,競爭壓力很小了,以分數作為考核學生的指標仍然不變,只是透過大學的路變寬了,資源多了,就不會死盯著分數去學習套路化。那麼,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去做符合自身情況的成長學習。
按照我國現在經濟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我們完全有能力建立更多的高等學校,應該放開普通地方建立大學,支援在各地建立大學教育機構。
2、取消大學二本、三本的等級限制,未來所有大學,只會劃分為重點大學,還是一般的普通大學,或者是綜合類大學,還是專業技能型大學。
把所有三本專科學校變為專科大學,取消專科學歷證書,只要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統統都發的是本科學歷證書。
全面實行整個教育階段的普及制度,讓每個孩子只要還在讀書的年齡階段,還想上學讀書,都能輕易繼續讀書。
3、以明確的法律制度規定:學校不準補課,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教育時長,科學合理分配各科目教學時間,該學音樂的,必須有音樂課,該做實驗的課程,必須做實驗。
明確法律責任負責制,強制性規定和執行,若有哪個學校補課,教育時長超出標準,當地的教育局領導按照要求進行處罰,學校的領導按照要求處罰。
4、制定完善的校外教育機構培訓制度。
引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良性發展,支援多元化的知識培訓。
四、這樣的教育改革帶來什麼樣變化?
改革初期會有阻力和陣痛,但一段時間後,整個社會都會適應和接受這種改革。
大學只分為綜合類大學和技能型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三本院校):
綜合類大學:培養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偏向做學術的學習和研究。
專業技能型大學:偏向某一專業技術類的學習。
大學教育資源開放了,名額充足,人人都可以讀大學獲取本科學歷。若想要上優秀的名校,需按國家考試分數線錄取,而三四線城市,沒有名氣的普通高校,只要透過國家設定考試的標準,都能進入。基本上,只要認真學習點,就能讀上大學,普通高等學校給你發個本科畢業證就行。
那麼上大學門檻降得很低了,教育改革自然沒有了阻力,高考不再是獨木橋,學校不再安排補課,每天上課時長變短了,會按照國家正常的標準上課,學生壓力自然變小。
高中可以上音樂課,可以學美術,哪怕是體育特長生,有更多時間專心於特長,初中和小學,家長也不用送孩子去上補習班,額外用時間學習課本知識,而是送孩子去培養特長,學唱歌,學畫畫,學跳舞,學做各種自然物理化學的科學實驗。
孩子有時間學習踢足球,從小培養天賦,總能在14億人口中選出11個頂尖足球精英,中國可以參加世界盃,世界盃也可以在中國舉辦了。
老師上課的任務變得輕鬆,有時間專心學習其它知識,研究好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教學生做題的套路。老師有時間關心家庭,關心伴侶,關心自己的孩子,做自己的教育學習,做學術的研究,提出教育的新內容,新想法,反過來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家庭環境,會造就不同的性格,那麼也就會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及特長,不是每學生都必須唯學習成績分數論。
學習成績好的人有自己的優點,學習成績不好,可特長不錯:有的人會畫畫;有的人會唱歌跳舞;有的人在運動上有天賦;有的人動手能力強,喜歡做科學實驗研究;有的喜歡寫作;有的人在某一領域上特別有天賦等等。
那麼沒有把時間都花在考試、補課、複習、做練習題上,有了時間和精力專心專注去做自己喜歡的特長領域,可能學習課本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有屬於其它成績很好的地方,會在某個領域上做到極致。在這樣的人口大國,會在不同領域出現頂級天才的機率大增,人才將遍地開花。
中國不會再出現這種現象:成績不好才讀中醫,成績不好才去讀專科,成績不好才去學體育,而是選擇什麼專業,是憑個人興趣、特長、愛好。
未來大學是學校間的大學互相競爭,由學生自主選擇大學,而不是大學來挑選學生。
擁有一技之長將成為個人資本,大多數人會選擇專科的大學學習技能,作為安身立命之本。成績好又有特長的人,更多人願意上優秀的專科學校。這樣,專科學校地位高,專科教育變得更好,而綜合學術型高校為了招收生源,不斷提升教育能力,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若常年培養出頂級的人才,將成為著名的大學。
普通大學,因優秀生源競爭力大,學校為了招生,會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擁有某一領域的教學優勢和名氣。這樣出現了良好的競爭,想讀名校,學生自主去學習提升自己知識能力,學校想要招到優秀的學生,也必須自我更新改變,大學不再是人生的獨木橋,而專科技能型大學會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願意選擇讀專科大學,良性競爭,良性迴圈。
五、這樣教育改革的好處:
1、綜合類大學將會出現更多學術上的優秀人才,專科類大學同樣出現許多專業領域的頂級人才。
大家學歷都是本科,地位相同,那麼在競爭壓力之下,都會變得更好,在各自領域培養出頂級人才。
2、而教育改革了,校外的補習機構也改變了教學方式,不再是以教學生做題套路、提升分數為主,而是變成培養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特長為主題。
更多不同型別的校外培訓班出現:以教學生唱歌跳舞、畫畫、寫作、計算機程式設計等等,變成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為主。互相競爭下也會出現許多優秀的校外培訓機構,促進各種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多元化發展,而不是整個社會的教育都圍繞著提高學生成績,考高分去上大學這座獨木橋,教育改革後,我國會在各方面出現世界頂級的人才,人才井噴式湧現。
六、不實行教育改革帶來的後果:
1、學生近視眼越來越嚴重,近視率將達到90%以上。
年輕人從小學到大學,人人戴眼鏡,現在開個製造眼鏡的公司很有前途,商機巨大。
2 、整個校園將越來越好安靜,早上天沒亮起床匆匆上學,中午放學匆匆吃飯,然後回到教室繼續做題,晚上還要上自習到22點,完全‘三點一式’生活,即教室、食堂、寢室的學習模式。更多高中校園將‘衡水中學模式’,校園裡看不到人跑步、打籃球,踢足球,跑步做運動,中國將永遠參加不了世界盃。
3、由於整個社會以分數而論,都被逼著長期坐在角落裡學習。在青春好動、好奇心強烈的年齡被禁錮住,只有在網路世界裡是自由的,越來越多年輕人將沉迷於網路遊戲,因為待在一個角落裡用手機就可以玩樂,極端枯燥學習環境帶來極端的遊戲娛樂。即使不沉迷於遊戲,也將沉迷於用手機上網娛樂。
4、在當下高中學習生活模式下被限制太多,違反人性,大學極端放鬆娛樂的理念深入人心,導致很多人在大學過度放縱,不想去學習,一提到看書學習就浮躁,靜不下心來。
大學恰恰是用心學習,作學術研究的階段,卻因為高中天天做題,模擬考試弄出了心裡陰影。做不到認真去對待大學學業,大學裡沒有學到知識技能,沒有獲得成就感,沒有方向迷茫地進入社會,將會在生活、工作、情感等各種壓力下問題出現,沒能適應社會。所以,容易出現性格極端的人,危害社會。
5、 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優秀,出現世界級的人才機率小,且領域集中。
大多數人將思維固化,沒有創新力,各個領域難以出現人才。
6、將會阻礙社會向前發展,國家缺乏頂尖人才,特別是發明創造的科技人才,不利於國家間的競爭。
清朝閉關鎖國,雖然出現康乾盛世,但發展速度落後於西方,最終捱打。鄧小平做出偉大的改革開放創舉,讓中國重獲新生,國家建設取得偉大成就,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若不進行教育改革,人才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最大限制。
七、結語:
長痛不如短痛,必須揮刀斷臂求生,教育是民族大計,人才是國家之本。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是當下必須解決的‘國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