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葉似艾草,莖像空心菜,河邊常成片生長,如今反季節上市1斤10元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愛吃野菜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在城市裡甚至好多的野菜比常規的蔬菜價格都要貴。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春天的時候才是吃野菜的旺季。其實每年的十一月份的時候,也有不少野菜。甚至這個時候的野菜要比春天的更嫩。
因為在農曆十月份的時候,南方常會出現氣溫突然回暖的情況,這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小陽春”,而這個時候有好些野菜就會長出來。
像南方很多的河邊、水塘附近,就常見到一種野草,它的葉子很像艾草,而莖幹卻像空心菜,看起來就像是“高富帥”版本的艾草。
在過去它常常成片的生長,可如今卻成為了一種備受歡迎的高檔野菜了,尤其是反季節上市時,一斤就要賣到10元左右。
這種野菜就是“草中翹楚”之稱的蘆蒿。
蘆蒿的簡介
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這種野草,但卻一直不知道它就是蘆蒿,直到學了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詩中寫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當時老師就告訴了我們,長在河邊,看起來像艾草,常被割來餵豬的那種草就是蘆蒿。
蘆蒿在我們當地的民間多叫它水艾,因為很像艾草,又特別喜歡生長在水邊。有些地方也叫它水蒿、蔞蒿、或者是柳葉蒿、藜蒿、香艾等。
南方長大的小朋友,應該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割這種草來餵豬。因為以前在南方的很多河邊,這種草到了開春以後就常常成片的生長,割完不久又會生長出來。
當然了,不光是會割它來餵豬,還會在春天的時候偶爾採摘來做野菜吃,或者是在清明節的時候,用它做清明粑粑。米粉中放入粉碎了的蘆蒿,吃起來有一種特別的芳香味。
如今成野菜中的極品
蘆蒿當野菜吃,其實在我國早已有之。其中在詩經中就早有對蘆蒿的記載了,不過在當時還是用它來餵馬、燒柴等。
應該是在北魏時期才發現蘆蒿的美味,從此以後才把它當成野菜來食用了。其中在北魏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對蘆蒿較為詳細的記載。
蘆蒿的葉子長得像極了艾草,並且也帶有一種芳香味,非常的濃郁。不過艾草的莖幹一般是綠色的,比較的短小。
可是蘆蒿的莖幹卻很細長,去掉葉子以後很像是空心菜的莖幹,並且還是白玉色的,帶有一點點綠色,看起來就很脆嫩,自古以來都是人們喜歡的蔬菜佳品。
其實吃蘆蒿也是有講究的,像很多的野菜都是吃它的嫩葉,而蘆蒿的吃法有點像空心菜,一般都是吃莖杆不吃葉子的。
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所見到銷售的蘆蒿,一般都是隻剩下光禿禿的莖幹。如果不認識的人,就會把它誤認成的空心菜莖幹了。
所以在野外如果採摘蘆蒿回來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掉它的葉子,而且莖也只取頂端最嫩的那部分,下面則是太老太韌。
去掉葉子也是一個麻煩事,要一片片把它的葉子去掉,還真的要有點耐心才行。動作嫻熟的人,一會兒工夫就能擇出來一大把。而技術不嫻熟,那就比較麻煩了。
同時摘蘆蒿的葉子,還有一個麻煩,就是容易把手指甲染成綠褐色的。但是如果不仔細擇菜,吃起來就會影響口感,因為蘆蒿吃的就是它的鮮嫩。
在春天的時候,市場上的蘆蒿一把也能賣到5-8元一斤。如果是春節前後,那麼價格就會更高了。而且像現在這樣十一月份反季節上市的,價格也不便宜。
前兩天就看到超市有蘆蒿銷售,一斤就要高達10元,可是不少人紛紛選購。
結束語
蘆蒿的價格貴,不光是在於它的鮮嫩口感,而且還和其超高的營養價值有關。
蘆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多種礦物質等,尤其是蘆蒿所含有的抗癌元素——硒的含量每公斤可達到23克,這可要比公認的抗癌食物蘆筍的含量高出10倍以上。
除此以外,蘆蒿的生命力很強,因為自帶芳香味它是沒有什麼病蟲害的。在野外,即便是不施肥,不打農藥,也一樣能茁壯成長。所以它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的蔬菜。
另外還有一點,蘆蒿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這一點在古代的很多本草書中也是得到肯定的。
其中《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只是把它稱為“白蒿”而已。並且還指出來,蘆蒿全草都能入藥,主要有止血、消炎、鎮咳、化痰的作用。
如今在南方的一些河邊,野生的蘆蒿都已經長出來了,雖然現在不如春天的茂盛,也不如春天的高大,但是這個季節的蘆蒿最為鮮嫩。就如頭茬的韭菜一樣,其實這個時期的更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