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潞城鎮武窯大橋附近,有塊佔地一百多畝的騰退地,地上不是裸露的黃土,而是生機勃勃的冬小麥嫩苗,綠油油一片。在潞城鎮,像這樣被重新利用的騰退地塊,一共有近千畝,不僅綠化了鄉村,還防治了裸地揚塵汙染。明年,這些地塊預計可產出70萬斤麥子,其中的一部分會透過工會、殘聯、婦聯、低保戶補貼等形式發給鎮域內的百姓,其餘的則會變現,用於後續其餘裸地的治理與生態修復。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潞城鎮武窯大橋,100多畝騰退地上長出的冬小麥,已經頂開土壤冒出綠芽。“別看剛種下一個多月,但長勢不錯!估計這片地明年每畝能打600到700斤小麥。”潞城鎮工作人員說,經過測算,全鎮千畝騰退地上種植的冬小麥可產出70萬斤麥子。
為什麼要在騰退地上種小麥?近年來,潞城鎮在建立“無違建鄉鎮”的過程中,陸續騰退出近千畝地,這些裸露的土地如何治理揚塵成了鎮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種上花卉的話雖然能治揚塵,也很好看,但冬季養護困難且成本過高;如果撒草籽的話,只能起到治理揚塵的作用,卻沒有附加的經濟價值。”潞城鎮集體林場的工作人員經過集中研討、實地研究,最終決定在近千畝裸地上種植冬小麥,不僅可以起到覆蓋裸地、治理揚塵的生態功能,還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一舉兩得。
據瞭解,在明年冬小麥收穫後,潞城鎮計劃在這些騰退地塊上繼續種植玉米,並嘗試種植百合、藥材等附加值更高的作物,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強 通訊員 王凱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