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夢潔
70多年前,一支來自“白山黑水”的陸軍猛虎,面對國民黨構建的“伯陵防線”,靠著木帆船和少量自改的機帆船突破瓊州海峽搶灘登陸,續寫“小米加步槍”對抗“鋼槍大炮”戰爭篇章,開創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成功渡海登島作戰的範例,創造了中國解放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這就是“海南島解放戰”。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正是對這場跨海作戰的全面回顧。
多元化記史手法
正視歷史、記錄歷史、重現歷史,紮實的史實考據和精準的資料鋪就了全片嚴謹的底色和基調。作為一部文獻資料紀錄片,該片收集了大量翔實的史料,力圖呈現真實的戰役史末,此外,還秉持嚴肅的歷史觀,以當下視角展現戰爭內幕和細節。由於時代和技術的原因,有關戰役的影像資料極為有限,然而影片並未採取“情景再現”“真人扮演”等手法,而是透過深挖歷史內幕、找尋原始影像資料、走訪當事人、重返歷史現場,進行全景化透視,最大程度追求真實。
1949年,當戰役主力第四野戰軍還在為解放廣西而戰時,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就作出了由四野攻打海南島的戰略部署。即便在訪問蘇聯的行程中,毛主席還殫精竭慮為戰役謀篇佈局,發出多封電報。珍貴的原始影像資料,如四野官兵的游泳泅渡、打鞦韆等海邊練兵、敵我雙方劍拔弩張的海上激戰等,拉近了歷史時空,帶領觀眾回溯第一現場。此外,影片不時將鏡頭對準當下的遺址遺蹟、海灘塔臺,時光流轉、斗轉星移,這些見證榮耀輝煌的它們靜靜佇立,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口述歷史作為該片再現真實歷史的另一重要形式,多用在有關戰役程序關鍵點的細節呈現上。數十位人均年齡在九旬以上的老兵,從個體視角還原了戰役的細節、普通戰士心境,透過講述生動珍貴的歷史故事,使得這場發生於70多年前的戰役變得立體可感。如時任第40軍118師政治部主任的劉振華、第43軍127師379團2營機炮連指導員姚慕濤,分別講述了各自參與海戰的排兵佈陣、實戰細節等,留下了珍貴的口述資料。時任瓊崖縱隊9團政委符志洛,重現當年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馮白駒的戰前動員:“同志們,我們解放海南的日子為時不遠啦,我們要配合大軍南下,做好一切工作消滅國民黨的殘餘勢力,儘快地解放瓊崖!”
貫穿始終的懸念
一支毫無海上作戰經驗、裝備落伍的陸軍,對戰三位一體、武裝到“牙齒”的多軍兵種,解放軍簡陋的“小木船”到底能不能打敗國民黨現代化的“大軍艦”?影片開篇即丟擲了懸念。此後,在情節推進的關鍵節點上也不斷設問、解密,構築起全片的矛盾衝突。
全片圍繞“如何取得勝利”這一懸念鋪開,透過“計謀”“籌備”“決戰”等環節逐層推進,再現決策者高超的戰爭指揮藝術及從實際出發的理論智慧。面對渡海船隻匱乏的問題,在徵集、購買渡海船隻行動失敗後,“渡海兵團”決定徵集、改裝木帆船,兩個月集結改裝船隻2000多艘,徵集訓練了4100多名舵手、船工、水手和領航員,為跨海作戰打下堅實基礎。不識水性的四野官兵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練水性、打鞦韆、練搖櫓、學掌帆,體現出這支身經百戰、戰火淬鍊的軍隊的毅力。
除了做好萬全的準備,戰爭中的科學籌謀也無處不在。面對海洋這道天塹,官兵們積累了氣象觀察、掌握風向流動的方法,在瓊崖縱隊的裡應外合下,確立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術化解劣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場大戰迫在眉睫。此後的重重難關,鋪陳開一層層懸念,引人入勝。比如,首批登陸的兩支軍隊,第43軍渡海先鋒營因為缺少大風助力而中止出征,希望寄託在第40軍渡海先鋒營13艘木帆船的799人身上。此時,影片適時提出疑問:13艘木船能成功登上海南島嗎?40軍船行一半,也遭遇了風停的不利局面,不斷遇到新的難題……
典型形象的捕捉
作為全方位記錄海南島戰役的歷史題材紀錄片,該片在勾勒戰役輪廓的同時,也深入歷史最深處挖掘典型,以細膩的筆觸關照戰役中的鮮活個體——他們作為官兵群體的代表,在深層意義上印證,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勝利的背後是英勇無畏和鮮血犧牲,官兵們用行動詮釋了我軍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也必然取得勝利。
靜佇的墓碑、無聲的姓名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對於典型人物及其事蹟,該片沒有贅述生平,也沒有藉助藝術和技術手段鋪墊情感的渲染,只是以一段段簡練平實的白描,帶觀眾回看官兵犧牲那刻的英勇壯舉,給人以強烈的情緒感染力。
搶灘登陸的第379團第8、9連在海上和國民黨軍纏鬥3個小時完成護航任務後,誤登白沙門島,遭到國民黨猛烈炮火的攻擊,兩晝夜打退敵人30多次進攻。最後,指揮員、組織股長秦道生等敵人撲上來後拉響手榴彈壯烈犧牲。受傷的三營副教導員葛尹元帶重傷員北返,在海上被國民黨軍艦擊沉,敵人幾次營救都被他拒絕,選擇葬身茫茫大海。即將赴任湖南省某軍分割槽副司令員的第40軍第119師副師長黃長軒,主動請纓參戰,戰鬥中被擊中大腿根部主動脈,因鮮血流盡而壯烈犧牲,年僅36歲,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犧牲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正是將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海南島富庶繁榮的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許多口述已成為永遠的定格。隨著歲月流逝,這場戰役的親歷者逐漸離我們而去,這份帶有溫度的記憶也將被塵封。如何講好英雄的故事,如何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這部紀錄片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啟發。
(作者王夢潔為八一電影製片廠青年編劇)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