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給大家舉個現代社會中的一個例子。
有一個秦姓家族小公司,因為經營有方,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做生意賺了大錢,那麼它如何發展壯大呢?
有股東就說了,我們手握大量資本,那麼就應該兼併同類型的企業或者業務。
在董事會上,其他股東也同意這樣的做法,認為這正是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大家投票表決後,秦董事長宣佈,全票透過,我們要開始擴張了。
於是,在短短的時間內,這家秦姓家族小公司吞併了其它六家小公司,發展成為了一個集團公司。
一時間,股東興奮不已,認為他們公司大展宏圖的時代來臨了。
但是高興之餘,新的問題也來了。那就是,如何管理這1+6=7家公司呢?
因為在吞併的過程中,其它六家公司的領導人都已經被他們罷免了,同時高層和中層領導幾乎都被一鍋端地辭退了。
這個時候,有一個非常有分量的李姓股東站出來了。他說,我們應該根據我們以前小公司的小制度,建立一個管理我們集團公司的大制度。而且,還要把它們以前的上下班時間統一起來。以前它們有的是朝八晚五,有的是朝九晚五,我們現在統一實行朝八晚六。
秦董事長聽完之後說,此計甚妙,這樣就可以統一管理集團公司了。
於是,那六家公司以前的制度和企業文化被摒棄了,員工們要開始遵守新制度了。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對於六家公司的員工來說,以前的老制度和企業文化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們的習慣裡,也不是說變就能變的,肯定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但是對於集團公司來說,他們可不管這些情況。我的制度建立好了,你們就應該遵守。
於是,以前六家公司的員工和現在集團公司的制度之間就產生了矛盾。更甚至,有的員工依然懷念以前的制度,同時還對以前六家公司的領導心生期盼,盼望他們重新回來掌權。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在其它六家公司內部,逐漸出現了這麼兩個中層管理者。
一個姓劉,一個姓項。
劉中層是從底層一步步幹上來的,對部下很關心,贏得了一些部下的尊敬;項中層是以前它們那個小公司領導的親戚,能力非常強,也逐漸團結了一批追隨者。
有一次,負責集團某個專案的陳姓和吳姓兩名員工因為無意間的一次失誤,把專案給耽誤了,即將受到集團的懲處。但是這倆人性格很執拗,在集團處理他們之前就拉著他們這個專案部的員工開始鬧事。
這一鬧事情就不好收場了,衝突越來越大。
事情傳到劉中層和項中層耳朵中,這倆貨覺得這是一個好時機。
他們倆面對目前的現狀,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條道路,那就是想辦法集資對抗整個集團公司。
同一個目標促使劉中層和項中層團結起來,他們分別在各自以前的小公司內部不斷地拉攏同道的員工。這些員工為了早日能擺脫集團公司的管理,也紛紛慷慨解囊拿出自己壓箱底的錢。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集資的錢越來越多。於是,他們各自又成立了自己的劉姓和項姓小公司,並且不斷收購集團公司手裡的專案。
集團公司眼瞅著手裡的專案越來越少,於是開始拿錢和他們倆對砸。
劉老闆和項老闆在不斷收購專案的過程中又不斷地團結了一大批員工,這些員工同樣地紛紛解囊,他們手裡的錢越來越多。
於是,劉老闆和項老闆和集團公司開始了長時期的對砸行動。
一時間,鈔票漫天飛舞,既血腥,又痛快。
對砸的結果,集團公司面臨破產,而劉老闆和項老闆即將迎來最後的勝利。
但是,此時情況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劉老闆的員工在一次收購專案中,玩了個狠的,直接把集團公司手裡的大專案給吞掉了。集團公司眼看形勢已經不可挽回,於是宣佈破產,被劉老闆的公司兼併了。
這下,項老闆坐不住了。
憑啥?憑啥?
論實力,我比你老劉大,最後兼併集團公司的應該是我才對。
於是,項老闆開始想算計劉老闆,倆人開始了長期的窩裡鬥。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最後的結局是,劉老闆在一次河邊的談判中,徹底地瓦解了項老闆的意志,導致項老闆想不開,自己投河自盡了。
事情的最後,劉老闆重新開了一家集團公司。
那麼,他是要走秦董事長的老路了嗎?這麼說來,又是要開始一個輪迴嗎?
從劉老闆後來事情的發展來看,顯然不是。
好了,他們的故事是不是應該結束了。
一般來說,秦集團公司已經破產了,故事已經到了尾聲,應該END了。
那麼,你就圖樣圖森破(too young,too simple)了!
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讓我們覆盤一下,教一教當初的秦董事長如何規避他失敗的老路。
話說,劉老闆當上了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之後,他認真召開了一次重要的股東會議。
在會上,他首先表揚了三位董事會成員,然後說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
這段話很重要。
他說,秦集團公司破產的主要原因是秦董事長的步子太大,扯著蛋了。
為什麼說步子太大?
因為人心。
在各個公司的人心沒有安穩之前,秦集團公司就開始大刀闊斧的制度改革。而且各個公司的頭頭腦腦並沒有進集團公司的管理層,這對於各個公司的員工來說,心裡是沒有著落感的。
一個沒有歸屬感的員工,肯甘心情願地為公司出力嗎?
顯然不可能。
不但不可能,而且只有對抗。
這時,一位股東問道,那怎麼辦才正確呢?
劉老闆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清了清嗓門,繼續說到。
如果是我,我會採取自治+流動的辦法。
所謂自治,就是不要大規模地變動各個公司的管理層。讓一部分認可兼併模式的人繼續坐在管理層的位置上,把一些少數反對者換下來,換成我們的人,而且各個公司的規章制度保持不變。
所謂流動,就是在有些需要各個公司互相交流配合的專案上,讓各個公司的員工互相配合,加大各個公司員工之間的交流。當然,在任職方面,可以讓他們之間流動任職。目的只有一個,逐漸打破原公司的人員結構。
其實這個辦法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散他們,重塑他們。當然,這都是需要時間的。不能跨得太快,太快容易扯著蛋。
這時,又有一個股東問道,那我們現在是不是要按照您說的做呢?
劉老闆警惕地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嘆道,我們現在當然不用這麼做了。因為,秦集團公司已經替我們做了。這些年來,員工們早就已經被打散了,而且也被我們重塑了。有破才能立嘛!
那我們該怎麼做?大家異口同聲地問到。
劉老闆露出了一副神秘的笑容嘆道,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說著宣佈散會。
一段時間過後,劉老闆把現有的分公司全部打亂,又分別任命了自己的若干親戚去分公司任職,成為了分公司的一把手。
股東們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