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這片土地上一共生活著56個民族,各個民族在中華大地的搖籃中繁衍生息,共同組成了我們中華文明,都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漢族佔總體人口百分之九一左右,所佔人口最多,所以其他民族也被稱為少數民族。但是你知道嗎?我國的這些少數民族在我國雖然人口占比不高,卻在其他國家是其主體民族。
蒙古族,我國68.72%的蒙古族,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11.52%的蒙古族,分佈在遼寧省。其餘的,零零散散,分佈在吉林、河北、新疆、黑龍江等地。蒙古族有人口6290204人,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佈,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有人口6290204人,是蒙古國也就是平時口中的外蒙古的主體民族,但是其人口並沒有我國蒙古族數量多,只是佔比高。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儘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誌。
朝鮮族,朝鮮族在我國人口有兩百多萬,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吉林,黑龍江,遼寧等東北地區,集中分佈在圖們江,鴨綠江,牡丹江沿岸。是朝鮮,韓國的唯一民族。在日本和俄羅斯也有分佈。
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早在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朝鮮族的祖先就已定居在我國華北、東北境內。如河北省青龍縣塔溝及遼寧省蓋縣樸家溝村姓樸的朝鮮族,他們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俄羅斯族,俄羅斯族在我國人口並不多,僅有一萬五千多人。散居在新疆,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的地方。其外貌特徵和語言已經和其境外的俄羅斯差異較大,同化明顯。
俄羅斯族進入中國時間不長,主要是是沙俄末期受不了壓迫的進入但是清朝境內的人民和蘇俄時期被蘇俄紅軍的追擊逃入的白軍後裔。
傣族,傣族,又稱泰族、撣族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我國主要分佈於雲南省。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佔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哈薩克族。其民族語言為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
哈薩克族主體在中亞、西亞,主要分佈於哈薩克、中國、 俄羅斯、烏茲別克、土耳其、蒙古等國。
哈薩克族是哈薩克的主體民族,佔其總人口的65.5%,中國境內哈薩克族的人口數為1562518人。主要分佈新疆伊犁地區,少量分佈於甘肅,青海等地區。
烏孜別克族,境外稱為烏茲別克族。中國境內主要散居分佈於新疆各市縣。民族語言為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是烏茲別克的主體民族,佔其總人口百分之七十八。中國境內有12742人
烏孜別克族的名稱,最早來源於14世紀時蒙古帝國的組成部分、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欽察)汗國的烏孜別克汗,在元史上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烏孜別克汗信奉伊斯蘭教。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型別,主民族語言為塔吉克語,包括色勒庫爾語和瓦罕語兩大方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主要分佈於塔吉克和阿富汗,我國主要分佈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自治縣。是塔吉克的主體民族,但是在阿富汗人口數量更多。
中國境內塔吉克族的人口數為50896人
柯爾克孜族,國外同源民族漢譯稱作吉爾吉斯族,民族語言為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克普恰克語組。
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五家子屯也有數百人聚居,是18世紀從新疆遷去的。柯爾克孜族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佔吉爾吉斯斯坦總人口的69.2%。中國境內的柯爾克孜族人口數為204402人。
柯爾克孜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史記·匈奴列傳》最早出現了對柯爾克孜族的先民的記載。約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諸族中,就有“鬲昆”,《漢書》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爾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當時柯爾克孜的譯音。從《史記》的記載看,當時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以北的吉爾吉斯湖周圍,其活動地區為阿輔水(阿巴根河)與劍水(葉尼塞河)之間。
京族,越南稱越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也分佈於東南亞各地和我國城防港市,佔越南人口百分之八十六。我國人口約有三萬多人。民族語言為京語,語言因素複雜。
京族的祖先大約在16世紀初陸續由越南塗山等地遷移來華,最先居住在巫山島和江平鎮附近的寨頭村,後來才逐漸向澫尾、山心、潭吉等地發展。京族屬海洋民族,也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都對中國的發展與崛起有個著不可忽視的的作用,只有56個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