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國總以為能操控世界,盟友盡為自己所用,為鞏固霸權,美國在歐洲、印太、中東多面出擊。然而現實卻是,伊拉克依然堅持趕人,印度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歐洲內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危機重重。
一、抗議潮席捲歐洲。
大眾的關注重點,依然落在歐洲的難民危機上,白俄羅斯邊境的難民,其主要目的地依然是歐盟國家。這讓歐盟倍感壓力,儘管德國明確表示拒絕難民,歐委會還是派出專家組前往白俄羅斯邊境,以評估難民的實際狀況。
這就不由讓人猜想,這群難民的歸宿是什麼?歐盟有沒有可能改變主意?但歐盟不得不面對一個嚴肅的問題:難民入境必然加重抗疫壓力。
歐洲已經成為新的疫情震中,世衛組織發出警告,就在上週,全球超過60%新增新冠病例來自歐洲,而在未來三個月,或將有70萬人死於疫情。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歐盟國家均不敢大意,相繼加大防控力度,呼籲接種加強針,甚至重啟“封城”“禁足”等措施。
然而,歐洲國家的民眾一向對封鎖政策異常抗拒,隨著各國防疫舉措的收緊,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國開始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示威人群浩浩蕩蕩湧上街頭,甚至當街縱火,一直於警方不得不在寒冬出動水炮車。
對歐洲而言,防疫的主要阻力實際上來自於民眾的拒絕配合,眼看抗議活動不斷升級,第五波疫情再次來襲,歐洲想要走出疫情怕是漫漫無期。
二、印度在野黨呼籲修復俄印關係。
為維持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美國拉攏印度之心相當熱切。然而,由於印俄關係的轉冷,印度在野黨開始表達對莫迪政府外交工作的不滿。
印度國大黨領袖艾亞爾批評道,自從莫迪執政以來,印度已經淪為了美國的奴隸,印度在祈求美國的保護,俄印關係遭到巨大的破壞。艾亞爾喊話稱,印度應當修復對俄羅斯的關係。
印度在野黨這番表態,有其特殊的背景。“莫迪下臺”的呼聲居高不下,俄羅斯總統普京即將訪問印度,國大黨剛好藉此大刷存在感,向莫迪政府發起挑戰。
事實上,印度雖然向美國靠攏,但也談不上徹底站隊美國,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才是印度的如意算盤。其一,印度在軍事裝備上仍然依賴俄羅斯;其二,印度和美國在印度洋存在利益衝突,印度需要俄羅斯制衡美國。
因此,印度不惜冒著被美國製裁的風險,也要引進俄製S400系統。只不過,由於美俄對立程度不斷提升,印度想要“腳踏兩條船”怕是沒那麼容易,印度無論偏向哪一方,都將引起另一方對印度的信任的降低。
三、伊拉克美軍也要撤出了。
據伊拉克通訊社報道,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發言人塔赫辛·海法吉表示,駐伊外國軍隊作戰人員正按計劃撤離,大部分作戰人員已經撤出伊拉克,少量剩餘人員將在15天內撤離,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美軍。
美軍撤出阿富汗之後,伊拉克多次喊話美國撤軍,然而,美國一直敷衍。對伊拉克而言,美軍才是伊拉克一系列戰爭的罪魁禍首,美國一日不撤軍,伊拉克將永無寧日。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時不時遭遇襲擊,可見美式霸權主義惹人厭惡。不過,美國可不是為了順應伊拉克的民意,無非是繼續駐軍伊拉克意義不大,反而令美國持續承受負擔。
那麼,美國撤出的這批作戰部隊,又將重新部署在哪裡?印太還是東歐,又或是中亞?
無論在哪裡增兵,美國始終不改霸權主義作風。然而,美國已經走上下坡路,即使是專心對付主要對手都頗感吃力,美國加緊排兵佈陣,本質上還是虛張聲勢。從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國的一系列撤軍行動,不過是未來美國全球戰略收縮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