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爵棠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10個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古今驗方。
01
定喘湯
來源:明·張時微《攝生眾妙方》
組成:白果(去殼炒黃搗碎)21枚,麻黃9克,款冬花9克,桑白皮9克,制半夏9克,蘇子6克,杏仁6克,甘草3克,黃芩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宣肺降氣,祛痰平喘。
方解:本方治療之哮喘,是因風寒外束、痰熱內蘊所致。
故方中用麻黃宣降肺氣,解表定喘;杏仁宣肺降逆,止咳平喘;桑白皮、黃芩清肺熱,化痰涎;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化痰;
白果斂肺定喘,與麻黃相伍,一收一散,既能加強平喘之效,又能防止麻黃耗散之弊;甘草調和諸藥,兼能止咳化痰。
本方能散表寒、清膈熱、降逆氣、化痰涎,故治“寒包熱哮”,效果良好。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的哮喘證,症見痰多氣急、痰稠色黃、或有表證惡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滑數。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肺膿瘍,肺源性心臟病、喘息性支氣管炎等病症。
加減:痰稠不利,加膽南星、瓜蔞皮、沙參、前胡;胸膈悶甚者,加枳殼、厚朴;肺熱重者,加石膏,魚腥草;
頑痰膠結,飲食減少,加萊菔子、白芥子;痰壅而嘔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02
定喘丸
來源:清《清太醫院配方》
組成:蘇梗、白芥子、蘇子、桑白皮、百合、杏仁、陳皮、川貝母、白朮、茯苓各120克,阿膠、黃芪各180克,天冬、知母、半夏、當歸、生地各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和丸。每次服9克,日服2~3次。
功效:潤肺止嗽嗽,化痰平喘。
方解:方中蘇梗、陳皮理氣舒鬱,健脾和胃;白芥子、蘇子、杏仁、川貝祛痰止咳,下氣平喘;白朮、茯苓、半夏健脾益氣,燥溼化痰;當歸、生地、黃芪、阿膠補氣活血,滋腎養陰;百合、天冬、知母潤肺止咳,清熱安神。
諸藥配合,既能補氣養血以固本,又能止咳平喘以治標,是一首標本兼顧的定喘良方。
《清太醫院配方》雲其“潤肺止嗽,化痰止喘,立見神效。定喘後再服益氣養元丸,男加人參健脾丸,女加安神贊育丸,常服喘嗽不發,屢經屢驗,功效難盡。”
主治:一切喘症。可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喘息性支氣管炎等病症。
03
三拗湯
來源: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麻黃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宣肺平喘,解表止咳。
方解:方用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配以杏仁苦溫降氣化痰,助麻黃止咳平喘;甘草調和諸藥,化痰止咳。
本方為治療風寒咳嗽氣喘之常用方,是由麻黃湯減桂枝而成,因不用桂枝,故發汗解表之功弱於麻黃湯,而重在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外感風寒,客於肺衛,症見惡寒無汗、鼻塞聲重、或有發熱、咳嗽痰多、頭痛目眩、四肢拘倦、胸滿氣短、咳喘氣促、苔白膩、脈滑浮數。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傷風感冒、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鼻竇炎等病症。
04
蘇子降氣湯
來源: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紫蘇子、制半夏各75克,炙甘草60克,當歸、肉桂、橘紅各45克,前胡、厚朴各30克。一方有陳皮45克。
用法:上藥共研粗末。每用6克,加生薑2片,大棗1枚,蘇葉5片,水煎服,日服2次。亦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減。
功效:降氣平喘,溫化寒痰。
方解:本方所治,系下虛上實之痰壅喘咳證。
上實為痰涎壅阻於上,下虛為下焦肝腎兩虛,一則腎不納氣,二則肝虛不能疏洩,三則命門火不生土,脾虛不運,化生痰濁,痰壅於上,故致喘促。
治宜降逆平喘,溫腎納氣,養血補肝,化溼和中。
故方用蘇子降逆平喘;配以橘紅、厚朴、前胡、半夏、炙甘草、生薑理氣散滿,祛痰止咳,化溼和中;肉桂溫腎納氣;當歸養血補肝,共奏降逆平喘,溫腎納氣之功。
主治:上實下虛的痰涎壅盛的咳喘證,症見咳喘短氣、動則氣促、胸悶膈滿、腰疼腳軟、舌苔白滑或白膩。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心源性喘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老年性喘咳、肺源性心臟病等病症。
加減:
若腎陽衰弱,形寒肢冷、聲低息短、多汗氣促者,加重肉桂用量,並伍沉香、白果、杏仁、五味子;
若腎氣未虛,則去肉桂,加炙麻黃、茯苓;
黃痰、咯血者,去肉桂、生薑、當歸,加葶藶子、生大黃、黃芩;
久病體弱者,加服金匱腎氣丸及胡桃肉;
如兼風痰表證,加麻黃、杏仁;痰涎壅盛,咳嗽氣逆,不能平臥者,去肉桂,加沉香;氣虛者,加黨參、五味子;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冬瓜皮。
附記:凡屬肺熱,寒喘者,不宜服用本方。
05
三子養親湯
來源:明·韓懋《韓氏醫通》
組成:白芥子6克,蘇子9克,萊菔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溫化痰飲,止咳平喘。
方解:蓋肺氣宜實(正常)不宜虛,肺氣實則氣降而清肅,津液灑陳,朝百脈滋養臟腑;
肺氣虛則氣逆而壅滿,津液凝聚而為飲,痰壅則氣鬱,氣鬱則化火,凡痰壅喘嗽,胸膈脹塞,皆肺氣虛而邪氣實也。
“急則治其標”,故方用白芥子、蘇子、萊菔子,均系子實藥,質地淳厚沉降,理肺氣之逆,消痰濁以治其標,補肺氣之虛,宣通百脈以治其本,使其氣順痰消,火安何來。
三子並用,集化痰、順氣於一方,且有萊菔子寬胸蕩胃,則肺氣順降而喘咳上逆之證自然消失而愈。
主治:痰壅氣滯之咳喘證,症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納呆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面板贅瘤、梅核氣、百日咳、心力衰竭等病症。
加減:若中焦陽虛、痰多而稀、嘔吐噁心、胸膈悶滿者,加半夏、乾薑、細辛、砂仁、陳皮;氣促痰多不利者,加杏仁、厚朴;痰阻氣機,中焦不得宣通,胸悶苔膩者,合二陳湯、平胃散加減;惡風寒者,加前胡、蘇葉。
06
哮喘必止方
來源:杜懷棠《中國當代名醫驗方大全》(董漱六方)
組成:麻黃5克(後下),射干9克,杏仁9克,厚朴4.5克,蘇子9克,葶藶子9克,陳皮4.5克,制半夏9克,茯苓10克,甘草4.5克,枳實4.5克,膽南星9克,鵝管石9克(煅杵包)。
用法: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煎沸後約10分鐘,加入麻黃,再煎5~8分鐘,過濾約200毫升,加水適量,煎第二次約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食後溫服。
功效:止咳化痰,降氣平喘。
方解:本方由射干麻黃湯和導痰湯加減化裁而成。適用於寒證哮喘。
主治:咳嗽不暢、咯痰不易、喉間有哮鳴音、胸悶喘息、夜間不得平臥、舌苔白、脈浮滑。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
加減:如口渴、心煩、舌紅、苔黃,去厚朴,加生石膏(先煎)30克,桑白皮9克;
如痰白呈泡沫狀,去半夏、茯苓、甘草,加乾薑2.4克,細辛2.4克,五味子3克;如痰黃黏稠如細粉,去厚朴、葶藶子,加桑白皮9克,炒黃芩4.5克,制半夏改用竹瀝9克;
如咽痛鼻塞、喉癢,去厚朴、半夏、葶藶子,加前胡9克、蟬衣4.5克、桔梗4.5克;如咳甚、脅痛,去葶藶子、厚朴,加白芥子4.5克,橘絡4.5克;
如腹脹納差停食,去葶藶子、茯苓、甘草,加萊菔子9克、大腹皮9克、焦六曲12克。
07
鵝梨湯
來源:近代·丁甘仁《新編經驗方》(費伯雄方)
組成:鵝管石(煅研)3克,炙麻黃3克,瓜蔞仁12克,光杏仁9克,川貝母6克,白茯苓6克,廣橘紅6克,竹瀝6克,半夏6克,蘇子6克,射干6克,梨汁1杯,姜汗4滴(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宣肺豁痰,降氣定喘。
方解:方用鵝管石助陽溫肺,能治咳逆;梨汁甘涼潤肺,消痰降火;二陳(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合杏仁、蘇子降氣化痰;瓜蔞、貝母清潤滌痰;麻黃辛溫散寒,宣肺平喘;射干瀉熱消痰。
諸藥配伍,溫涼互用,補瀉兼施,用於哮喘證頗有捷效。
主治:哮喘。
08
參赭鎮氣湯
來源:近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野臺參12克,生赭石18克,生芡實15克,生山藥15克,山萸肉18克(去淨核),生龍骨18克,生牡蠣18克,生杭芍12克,蘇子(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補腎納氣,定喘。
方解:方中赭石能“鎮胃氣上逆、開胸膈、墜痰涎、止嘔吐、通燥結”,“人參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將脫之元氣,以鎮安奠定之”(《醫學衷中參西錄》)。
芡實、山藥補脾益腎;山萸肉益氣固脫,補腎;龍骨、牡蠣固脫收澀,保守元氣;白芍養血斂陰;蘇子清痰降逆,使逆氣轉而下氣,引藥力速於下達也。
此方為張錫純治喘息的首選之方,其效不同凡響。
主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亦治腎虛不攝,衝氣上逆,致胃氣不降滿悶。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喘息性支氣管炎以及怔忡、嘔吐等病症。
加減:臨證應用,可隨症靈活加減。
09
人參蛤蚧散
來源:元·羅天益《衛生寶鑑》
組成:蛤蚧1對,杏仁150克,甘草150克,知母60克,桑白皮60克,人參60克,茯苓60克,貝母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克,日服2次。如改湯劑,方中蛤蚧、人參研末另吞,餘藥用量各適量。
功效:補肺清熱,化痰定喘。
方解:方用人參、蛤蚧補肺腎,定喘急;佐以杏仁、貝母化痰止咳;知母、桑白皮清洩肺熱;茯苓滲溼化痰;甘草調和諸藥,兼能化痰止咳。
合而用之,共奏補肺納氣,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主治:咳喘,症見久病上氣喘息、咳嗽或咯唾膿血、或遍身浮腫者。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心源性哮喘、肺心病咳喘等病症。
附記:對外感引起的咳喘,不宜應用。
10
冷哮丸
來源:清·張路玉《張氏醫通》
組成:麻黃30克,川烏30克,細辛30克,蜀椒30克,白礬30克,皂角30克,半夏曲30克,膽南星30克,杏仁30克,甘草30克,紫菀60克,款冬花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薑汁調神曲末打糊為丸。每服3~6克,日服2次。
功效:溫肺散寒,祛痰平喘。
方解:本方為寒飲內蓄,肺失肅降之病症而設。
方用麻黃、杏仁、細辛、蜀椒、川烏溫肺散寒,化痰平喘;配以半夏、膽南星、皂角祛痰化飲,降逆平喘;白礬清熱化飲;杏仁、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甘草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奏溫肺散寒,祛痰化飲,止咳平喘之功。
主治:寒痰哮喘、遇冷即發、胸膈痞滿、倚息不得臥、苔白膩、脈滑緊。
可用於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等病症。
附記:本方不可久用,以免損傷正氣。體質極度虛弱者、孕婦以及痰熱壅肺者禁用。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程氏集驗妙方歌訣》,程爵棠編著,學苑出版社出版,2006.3。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